韓少華 整理
非洲雕刻藝術對世界現代藝術產生過深刻影響。非洲木雕、銅雕呈現出誇張、變形與抽象的藝術造型。在瀰漫著濃厚宗教氣息的非洲大陸上,非洲雕刻藝術歷史悠久而又神秘隱晦。
在整個西方20世紀的現代視覺革命中,以木雕等為代表的非洲雕刻藝術,給無數的前衛藝術家以藝術靈感和創作衝動,對整個20世紀的現代藝術運動功不可沒。
在西方古典藝術傳統敘事技法窮途末路之時,一大批勇於開拓、銳意進取的藝術大師把目光投向非洲木雕藝術,他們中有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馬蒂斯、畢卡索、布拉克以及眾多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大師。他們從非洲木雕、銅雕中不斷吸取靈感和藝術創造原動力,最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現代藝術高潮。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以及超現實主義等多種現代、當代藝術思潮,都或多或少地與非洲木雕藝術有某種聯繫,並在藝術觀念和造型表現上呈現出某種一致的趨向性。
傳說莫迪裡阿尼看了來自非洲的木雕後,驚為天物,激動不已,說:「羅丹把雕刻弄軟了,弄得像蠟油一樣,非洲黑人的雕刻才是真正的雕刻。」畢卡索用「合情合理」這個詞描述「黑人藝術」的特點,馬蒂斯則認為歐洲傳統雕塑被動表現了人的軀體和肌肉結構,而黑人藝術從一開始就基於材料、形式和比例,具有藝術的本質特點。畢卡索和馬蒂斯都將 「黑人藝術」的表現力歸結為藝術表達的獨立性和自由性,是人類創造力的展現。
畢卡索對非洲木雕的研究比當代其他藝術家都更勝一籌,他認為藝術品不是一件複製品或裝飾品,而是一種獨立於現實卻又與現實對抗的力量。他在「黑人藝術」時期到來之前有很長時間的蟄伏期,其後接受了高更和黑人藝術的強烈影響,使得這段時期的作品有了明確的非洲特色。沒有一個藝術家像畢卡索這樣如此完全地掌握了黑人藝術的形式規則和內在精神,也只有畢卡索創作了眾多的保留了黑人藝術精髓的現代雕刻作品。
20世紀初,「黑人藝術」引發了藝術觀念的解放,藝術家們疾呼:「黑人藝術包含了不同於希臘藝術的更豐富的內容,我們不能再被過去束縛」。歐洲傳統雕塑強調對人的自然體的理解和表現,當「黑人藝術」在表現自然體的同時,還給人以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力量,這種力量感正是現代藝術家苦苦追尋的「生命的力度」。黑人雕刻不去複製人臉,而是創造一個形象;不是惟妙惟肖地描摹眼睛,而是生動地刻畫了人類眼睛凝視的張力;沒有描繪符合真實比例的軀體,而是將捕捉了人類軀體的活力和力量,運動的節奏。非洲木雕對人體的表現沒有失去真實的形象,但用飽滿、直接的方式表現了人類肉體之內的生命的力量、節奏和神秘。
馬蒂斯、布拉克和德國表現主義等一批現代藝術家不僅高度評價非洲藝術,而且從中汲取變革西方傳統藝術的創作靈感和形式因素。以至於「原始主義」作為對未開化民族「原始藝術」的「原始性」的崇尚和追求,成為了貫穿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一種相似的藝術傾向,甚至還不同程度地影響或滲透其他現代主義藝術。儘管原始主義者對原始藝術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選擇,但他們共同強調和接受的所謂「原始性」就在於這種藝術形態具有的從內到外的「單純性」。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非洲藝術不僅以分明的輪廓、簡扼的塑造和穩定的藝術形式將一切偶然的因素強有力地統一到內在情感——一種被認為屬於人類本性並體現其原始或基本性質的審美衝動——的直接表達上。對原始主義者來說,非洲藝術顯然比歐洲古典藝術更接近藝術的原始性質,更吻合他們在現代文明的異化現實中維護自我價值的心理需求和追尋個體生命意義的審美旨趣。後一方面乃是歐洲現代藝術家發現並重估非洲藝術的真正立場和實際角度。
繼畢卡索、馬蒂斯之後,20世紀很多的西方藝術家開始研究非洲藝術,其中包括安德烈·德朗、喬治·布拉克、莫迪利亞尼、阿波利奈爾、鬱特裡羅等著名藝術家。他們大都也是從非洲面具和雕像中發現了審美的特質,在廣泛吸收非洲藝術原始風格的基礎上,創作出大量抽象、拙樸的人物形象,這些作品線條大膽、色彩明豔。德朗對黑非洲藝術的濃厚興趣開始得比其他人早。他不僅熟悉託卡德羅,而且熟悉大英博物館。後來他在對弗拉芒克談到他剛接觸黑非洲藝術時的感受說:「當我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和黑非洲博物館參觀時,萬分激動,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那些表現手法令人神魂顛倒。」還有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和康斯坦丁·布朗庫西也是在非洲面具和雕塑的啟發下,創作出了粗獷而又極具個性的人物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