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賈偉)2020年11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主辦的2020·全國哲學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哲學未來」為主題,設有「比較哲學與文明對話」「哲學傳統與傳統的現代化」和「面向問題的哲學研究」三個分論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臧峰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徐飛,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沈湘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劉素民,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曹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劉勁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張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黨委副書記張鵬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團委書記楊瀾潔等出席論壇開幕式。受疫情影響,本屆論壇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的近100位碩博士研究生現場參會,來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的200餘位碩博士研究生以線上形式參加,張霄主持開幕式。
本屆論壇共收到來自海內外11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哲學及相關專業碩博士研究生論文投稿共計391篇,經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集體評審,遴選出優秀論文81篇,共有18位同學進行發言和分享。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臧峰宇致辭 主辦方供圖
臧峰宇在致辭中首先追溯了論壇舉辦的歷史,肯定了論壇曾為許多優秀哲學研究生提供過學術表達和交流的機會,並希望更多同學通過論壇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取得佳績。他指出,面對疫情的哲學思考既關注當下,也關注未來。生活世界中的問題特別是伴隨科學昌明而來的生物醫學問題、生態環境問題以及人工智慧領域的問題對傳統哲學提出了挑戰。反思現代性問題,回應這些挑戰乃至實際地參與科技進步的進程,從未來角度做出規避風險的哲學判斷,進一步豐富和深化我們的世界觀,仍然是哲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後疫情時代必然形成新的哲學問題,形成理解哲學問題的新方法,形成使人們更好地理解生活、改變世界的新價值觀和新文明觀。他鼓勵同學們深入闡釋後疫情時代的哲學問題,對人大哲學院有更多了解,今後加強交流、增進友誼、促進合作。
主論壇由三位優秀論文的作者依次發言,邀請嘉賓老師現場點評,與會同學積極提問,會議氣氛熱烈。來自武漢大學的蘇晨生以「論比較哲學中的『反向格義』:一種方法論的反思」為題進行發言,劉素民予以點評;中國人民大學的徐會利以「順天道與因人情之二重結構:論《黃帝四經》的因循觀」為題進行發言,曹峰予以點評;吉林大學的程萌以「共產主義『三大批判』世界圖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為題進行發言,沈湘平予以點評。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張霄主持開幕式 主辦方供圖
在下午分論壇環節,共有十五位同學先後發言,中國人民大學雷思溫、中央民族大學孫寶山、中國人民大學劉志洪擔任點評嘉賓,同與會人員進行了熱烈交流。大家一致認為,哲學界應深刻反思這場影響人類歷史走向的疫情,通過哲學思考獲得對疫情的正確觀察和認識,撫平疫情帶來的創傷與陣痛,進而樹立最終戰勝疫情的勇氣與信心。同時,疫情也使得哲學研究的面向更加豐富,視野更加開闊,論壇的交流與對話有助於青年學子培養問題意識,在實踐中與時俱進地進行哲學創新研究,為促進新時代中國哲學的創新和發展貢獻應有之力。
論壇閉幕式上,張霄宣讀本次論壇論文獲獎名單,並對獲獎同學表示祝賀。徐飛致閉幕詞,他指出,論壇舉辦至今,已經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哲學工作者,希望論壇持續發展,不斷擴大影響力,更好地促進哲學學術交流,促進哲學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