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第七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多元環境下的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研究」為主題,圍繞「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發展及跨學科研究」、「教學教法教材研究」、「國際漢語教師發展及教師技能研究」、「二語背景下的漢語本體研究」、「二語習得研究」等五個議題展開。
上午8時30分,論壇開幕式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北配殿舉行。應邀前來參加本次論壇開幕式的校外嘉賓主要有: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副院長馮麗萍教授、丁崇明教授、馬燕華教授,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學部主任張旺熹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李明副教授、王祖嫘講師、國際交流學院黎敏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翁燕珩副教授、陳作宏副教授,中國知網報刊與學會合作部編輯楊楠女士等。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院長張英、副院長趙楊、黨委書記王海峰、黨委副書記徐晶凝、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劉元滿等學院領導和老師一同出席。論壇還得到了對外漢語人俱樂部的關注與支持。
張英在開幕式上致辭,對參會的嘉賓和代表表達了誠摯的歡迎,她以人生成長作比喻,把本次論壇的開幕看作是開啟成長發展的新裡程碑,並就論壇的「形」與「神」建設作了精彩闡釋。
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副院長馮麗萍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今後會全力支持研究生學術交流活動,並鼓勵研究生同學積極發揮創新能力,找到更有效的方式來推進漢語國際教育和國際文化交流。
中國知網報刊與學會合作部編輯楊楠女士對論壇的成功召開表示祝賀,並對論壇的進一步開展提出了寶貴建議。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研究生會學術部負責人陳路遙作為校外學生代表發言,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研究生會主席劉玉成代表主辦方發言並向各位嘉賓及代表致謝。
開幕式結束後,張旺熹教授為大家作了題為「從視點平行移動看持續體『著』的語義形成機制」的專題講座,楊德峰教授作了題為「趨向補語認知研究與教學」的專題講座。
隨後,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碩士生張曉明、來自北京大學的碩士生季競分別向大會報告了她們的論文。兩位同學的研究選題新穎,方法嚴謹,邏輯清晰,表述精彩,引起了現場師生濃厚的興趣和熱烈的討論。徐晶凝老師還從選題意義和研究方法兩個角度對兩位同學的報告進行了精彩點評。
下午1點半至5點,來自7所高校的37位與會代表分為五組宣讀論文,每組均有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的資深教師參與討論並作點評。本次論壇的論文選題範圍廣,視角新穎,既有對漢語本體、二語習得理論的深入細緻探討,也有對教學實踐、教師發展、學科建設等問題的反思與展望,有些論文還具有一定的國際視角,體現出對外漢語教學界研究生們的學術潛力和學術素養。
分論壇結束後,李麗、董琳莉、王碩、汲傳波、黃立等參與分論壇點評的老師向優秀論文獲獎者頒發了證書,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紅印教授作了總結講話。學術論壇圓滿落幕。
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是由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研究生會發起並主辦的一項大型研究生學術交流活動,是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學生課外活動的品牌項目。論壇始終堅持學術定位,為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研究生搭建展示學術成果的平臺,提供溝通交流的契機,活躍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學術氛圍。論壇於2008年創辦,現已舉辦七屆,其影響已經擴至全國。自第五屆起,論壇優秀論文由中國知網國內重要會議論文資料庫收錄。本次論壇不僅收到來自北京地區高校研究生的踴躍投稿,還吸引了來自天津師範大學等京外高校研究生的積極參與;另外,在投稿數量不斷增長的同時,論文質量也有顯著提高。(文/呂文杰)
編輯: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