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年系列學術論壇開幕

2020-12-14 金臺資訊

11月21日,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主辦的「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年發展之路與未來展望學術論壇」拉開帷幕,海內外會員和師生近700人在線學習交流。

此次論壇為期五周,共20場,每周六日舉行,分別由北京大學教授趙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泉等20名學會理事主持,劉珣、鍾英華、古川裕(日本)、馬西尼(義大利)等20位專家做專題報告和學術演講,旨在探索新時代助力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新思路與新路徑。

1950年12月1日,以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5名羅馬尼亞籍留學生最早報到為標誌,新中國開啟了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70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由少數試點到規模質量發展,並於20世紀80年代成立專門機構,組織選派漢語教師、志願者及必要資源支援各國需求,由「請進來」來華留學拓展到「走出去」中外合作辦學。

據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助教、新中國《漢語教科書》編者之一、北京語言大學趙淑華教授回憶,那時候邊工作邊學習提高能力,寫過一些小文章,大概都是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談收穫和體會,或者是希望能和讀者們一起交流討論的問題,沒有什麼理論,「低空飛行」而已。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趙楊回顧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發展歷史時提出,「漢語教學具有工作、學科和事業三重屬性,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學科建設和事業發展兩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績,為第二語言教學學科做出了貢獻。」常務理事李泉談到,「發展漢語教學事業,不僅是中國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也是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國際事業。漢語的國際化已然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總結70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經驗和學科建設成就,探索新時代對外漢語教學的新發展和新功能,對海內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和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對外漢語教學到國際中文教育,海外漢語學家是主要支持者,是本土教材編寫和本土師資培養的主導者、中國文化經典國際傳播的翻譯主體。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羅馬大學副校長兼多語言中心主任、義大利著名中文教育家、漢學家馬西尼(Federico Masini),始終懷有對中文的赤子之心,「習得一種語言,不僅要會說,還要知道為什麼這樣說。學好一門語言,意味著了解一種思想、一種文化,用全新的思考方式去理解世界,我們要讓更多外國人獲得理解中國的鑰匙」。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日本漢學家、大阪大學古川裕教授(Furukawa Yutaka)回憶2019年12月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曾表示:「漢語有資格成為下一個國際語言。」

互學互鑑,互補互益,讓世界更加理解中華文明和當代中國,努力構建以開放、信任、合作為價值共識的國際中文教育與學術共同體。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範大學校長鍾英華教授指出,「世界人民命運與共、心心相印,追求和平、共同發展、合作共贏,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漸深入人心,讓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文是世界的剛需,是時代的語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中文與千千萬萬民眾的職業發展息息相關,是擁有未來競爭力的標誌。時代召喚有識之士投身到國際中文教育事業中來,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國民眾學中文、用中文的需求,尊重使用中文的權利,講好國際中文課,講好國際中文故事」。

歷經70年,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從積累經驗到科學施教,專業、學科和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培養和儲備了大批漢語師資和國際化人才,開發了海量學習資源,有力推動了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第七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在北大成功舉辦
    2014年5月10日,第七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多元環境下的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研究」為主題,圍繞「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發展及跨學科研究」、「教學教法教材研究」、「國際漢語教師發展及教師技能研究」、「二語背景下的漢語本體研究」、「二語習得研究」等五個議題展開。
  • 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 回望新中國70年考古歷程
    8月28日,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 韓章雲 攝中新網鄭州8月28日電(記者 韓章雲)8月28日,以「新中國考古70年」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在河南省會鄭州開幕,這場匯集400餘名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等七十多家國內文博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回顧新中國考古取得的豐碩成果。
  • 第六屆東亞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暨第九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2016年5月7-8日,第六屆東亞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暨第九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在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多元•融合•創新——面向多樣化需求的國際漢語教學與研究」為主題,圍繞漢語教學的多個研究領域展開研討。5月7日上午8:30,論壇開幕式在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大樓(方李邦琴樓)B101報告廳舉行。
  • 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發展介紹
    ● 1950年7月,清華大學籌建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這是我國第一個專門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機構。清華大學教務長、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任班主任。該班於1951年初正式開始授課。● 1952年,朱德熙等人赴保加利亞、朝鮮教授現代漢語。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向國外派遣教師教授漢語的開始。截至2004年,國家公派出國漢語教師1314人次。
  •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簡介
    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對於向世界推廣漢語,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增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培養更多的對華友好人士,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啟始於1950年。當年,清華大學籌建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接待了新中國第一批外國留學生。
  • 對外漢語教學架設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橋梁
    新中國成立後,對外漢語教學被作為一項事業並發展成為一門學科,在70年的發展中逐步走向世界。如今,全球已有155個國家(地區)設立了530所孔子學院和1129個孔子課堂以及5000多個教學點,已有60多個國家通過法令或政令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70多個國家開設漢語課程或專業。
  • 新中國70年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項目論壇】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語言學教學與研究得到全面發展,成績斐然。新時代,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致力於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之時,有必要回顧和研討70年來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設問題。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語言學的學科體系建設相對來說是起步較早、發展比較成熟的,中國科學院建院之初就設有語言研究所。70年來,作為國家科學院的專門語言研究機構,語言研究所一直發揮著科研領頭的作用。
  • 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 探討我國考古70年
    8月28日,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在鄭州召開,此次論壇由中國歷史研究院與中國考古學會主辦。來自全國各省市考古文博單位及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齊聚鄭州,圍繞「新中國考古學70年」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據了解,在論壇開幕的前一天,8月27日,「追跡文明:新中國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鄭州博物館開幕。
  • 從「對外漢語教學」到「漢語國際教育」
    在王力、呂叔湘等老一輩語言學家的共同推動下,1983年「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宣告成立,標誌著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正式創立。到20世紀80年代末,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體系可以說基本構建完成,並取得了四個方面的重要進展。    一是教學理念的創新與學科建設的發展。
  • 學林|「對外漢語」是什麼
    「對外漢語教學」是呂叔湘先生確定的名稱。意思是「對外國的漢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組合。英文對應為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作為外國語的漢語教學),這裡的核心成分是「漢語教學」,「教學」更是核心的核心,不可缺少。
  • 新中國70年黨政文獻翻譯與傳播專題論壇在京舉行
    11月9日下午,中國翻譯協會2019年年會的專題論壇之一——新中國70年黨政文獻翻譯與傳播專題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網 高瞻 攝]中國網11月10日訊(記者 鄭成瓊)11月9日下午,中國翻譯協會2019年年會的專題論壇之一——新中國70年黨政文獻翻譯與傳播專題論壇在北京舉行。
  • 韓國漢語教學及學術論壇在大真大學舉行
    韓國漢語教學及學術論壇在大真大學舉行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日前,中韓建交20周年韓國漢語教學及學術論壇在韓國大真大學舉行。
  •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史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得語言之一,漢語作為 第二語言教學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漢代一些少數民族就派人來長安學習漢語和漢族文化,一些國家也向我國派遣了留學生。這應該看作是最早的對外漢語教學。唐代國力強盛,經濟、文化、教育發達,是我國古代培養外國留學生的鼎盛時期。
  • 北京大學2018年對外漢語教學暑期高級研討班課表及校外專家簡介
    2018年對外漢語教學暑期高級研討班課程(按課程類型分類) 課堂教學與教材研究:劉立新:漢語教材資源分析與利用劉珣:漢語教學的特點及教法、教材周質平: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漢字教學論鄧丹:語音學與對外漢語語音教學辛平:漢語學術語體特徵與教學張雁:言語行為動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 文化教學、漢語教育史:李麗: 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之我見李愷:學科初建期對外漢語教育史研究 第二語言習得與測試研究:
  • 西安翻譯學院董事長丁晶參加新中國翻譯事業70年論壇暨中國翻譯...
    70年論壇暨中國翻譯協會年會 http://www.huaue.com  2019年11月11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19年11月9日,由中國外文局指導,中國翻譯協會主辦的新中國翻譯事業70年論壇暨2019中國翻譯協會年會在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舉行,中宣部部務會議成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周明偉,國際譯聯主席凱文·夸克等領導出席會議。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波蘭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波建交70...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時光):近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波建交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波蘭舉辦以「閱讀中國」為主題的系列慶祝活動,在波蘭掀起閱讀中國、體驗中國的中國風。人大出版社黨委書記劉志在開幕儀式上做了題為《以書為媒,推動亞洲學出版,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主旨演講。
  • 2019年上海「國際法學」研究生學術論壇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成功舉辦
    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23-24日,由上海市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特別支持,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主辦、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承辦,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和上海市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協辦的2019年上海「國際法學」研究生學術論壇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古北校區成功舉辦。
  • 從對外漢語到國際中文教育,漢語教學進入新徵程,迎來新篇章
    首先,透過這兩個標誌事件,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對外漢語事業的發展。對外漢語教育事業始於1950年。教育部在清華大學開設的針對東歐國家留學的「東歐交換生中國文化研修班」。至今,漢語作為二語(外語)教學已經經歷了70多個年頭。從漢語教育事業發展來看,有以下三個重要的標誌性事件。
  • 革新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 滿足時代需求
    革新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 滿足時代需求 2018年11月27日 07: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齊滬揚 張旺喜 字號 內容摘要: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的建立,
  • 長沙理工大學舉行第五屆對外漢語教學大賽
    12月18日晚,由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的第五屆對外漢語教學大賽總決賽開幕。紅網時刻12月19日訊(記者 汪衡 通訊員 袁媛 歐陽汝宣)為了促進了國際漢語及文化的推廣和發展,12月18日晚,由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的第五屆對外漢語教學大賽總決賽開幕。經過一系列角逐,最終蔡可嘉、毛婕分別獲得研究生、本科生組比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