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 探討我國考古70年

2020-12-20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29日消息(記者 方婧)河南是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也是近代中國考古事業成長的主陣地,從甲骨文在晚清時期的發現和近代考古學、地質學及古生物學等田野工作方法的輸入都與河南相關,而新中國第一次田野考古發掘工作也是從河南輝縣開始的。

8月28日,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在鄭州召開,此次論壇由中國歷史研究院與中國考古學會主辦。來自全國各省市考古文博單位及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齊聚鄭州,圍繞「新中國考古學70年」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

據了解,在論壇開幕的前一天,8月27日,「追跡文明:新中國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鄭州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共有1225件(套)文物參展,集中展示了河南70年來的重大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

鄭州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歷史遺存,新中國成立70年來,鄭州的考古工作更是取得了重要收穫,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論壇開幕式上,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肯定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南考古的一系列成績:「2001年評選的『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河南有17項入選,其中有13項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發現的。1990年迄今歷年評選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河南入選45項,在全國各省區中遙遙領先。」

同時,田凱也表示,河南考古雖有輝煌的過去、全面發展的現在,但是面對新時代、新特徵、新任務,任然有許多的課題、難題、謎題等著考古工作者攻堅克難、深度破解。「我們願意同全國文物工作者一道開展更廣泛的合作,共同在中原這塊文物沃土繼續挖掘、研究,共同讓華夏文明的深層魅力,在新的時代更加充分的展現,為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做出我們考古人的努力和貢獻。」田凱如是說。

在主題發言階段,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表示,回顧和總結中國考古學70年所走過的道路和取得的經驗,首先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指導中國考古學的工作和研究;在借鑑國外的理論和實踐時必須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必須堅持以田野考古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必須堅持多學科結合,同時考古學必須處於中心和主導地位;歷史時期考古應該理直氣壯地堅持考古資料和歷史文獻的結合,同時以考古資料作為第一出發點和立足點;必須堅持從國際視野來研究中國,從中國視野來研究區域;考古工作必須堅持保護為主,有利於文化遺產保護;必須堅持創新思維,在前人的基礎上要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有所進步;考古工作必須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必須堅持深入研究和普及相結合。

隨後,中國考古學會18個考古專業委員會的代表分別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各自領域所走過的歷程,從理論探索、學術研究、工作實踐方面進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回顧與總結,對目前工作的進展和情況進行了概括和評價,並對今後工作的目標和學科發展的方向進行了展望。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
    當日,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300餘位國內高校、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相聚鄭州,探討考古學術熱點問題,宣傳考古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當日,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300餘位國內高校、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相聚鄭州,探討考古學術熱點問題,宣傳考古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 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 回望新中國70年考古歷程
    8月28日,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 韓章雲 攝中新網鄭州8月28日電(記者 韓章雲)8月28日,以「新中國考古70年」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在河南省會鄭州開幕,這場匯集400餘名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等七十多家國內文博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回顧新中國考古取得的豐碩成果。
  • 「中國考古·鄭州論壇」探討考古70年,婦好墓青玉戈等展出
    「中國考古·鄭州論壇」探討考古70年,婦好墓青玉戈等展出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綜合報導 2019-08-29 08:16
  • ...鄭州論壇」今日開幕!鄭州在新石器時期是一個「文化大熔爐」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康翔宇 張弋 8月28日上午,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在河南省鄭州市嵩山飯店開幕。本屆論壇可謂是可謂是眾星閃耀、大咖雲集,來自全國各省市考古文博單位及高等院校的四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鄭州,圍繞「新中國考古70年」這一主題,回顧新中國考古取得的豐碩成果。論壇現場記者從論壇主辦方了解到,本屆論壇為期三天,在已經過去的8月27日,專家學者們參觀了位於鞏義的雙槐樹遺址和滎陽青臺仰韶文化遺址。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辛瀘江代表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對文化藝術周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廣東是我國「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歷史節點和現實節點,近年來,廣東採取有力措施,推動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大遺址保護工作的開展,取得顯著成效。
  •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第十屆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論壇圓滿閉幕
    為切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深入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2月12至13日,由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京聯合大學考古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十屆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論壇」成功舉辦。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青年論壇
    二里頭遺址四期晚段第2-4階段的變化,推測當與二裡崗文化的鑄銅作坊尚未建成、需要使用二里頭鑄銅作坊,偃師商城第二段和鄭州商城二裡崗下層晚段鑄銅作坊建成之後不再使用二里頭鑄銅作坊有關。  因缺乏明確豐富的長系列層位關係,相關討論只限於遺蹟的變化。
  • 世界考古論壇揭曉十大田野考古,主題聚焦「水與古代文明」
    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於2017年12月8日至11日在上海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水與古代文明」,論壇期間,來自多國的學者將發表主題演講。12月8日,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向優秀個人或組織頒發「世界考古論壇獎」,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布萊恩·費根教授獲得終身成就獎。
  •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舉行 頒發多項考古大獎
    中新社成都10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嶽依桐)以「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2日在成都開幕,中外近400位考古專家學者共襄盛會,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和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終身成就獎、研究成果獎「金鼎獎」、青年學者獎「金爵獎」也一一揭曉並頒獎。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第二屆聯席會議在圓明園召開
    中國園林網6月11日消息:6月9日,中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之際,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第二屆聯席會議在圓明園遺址公園隆重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高效保護,和諧共生,回報社會。
  • 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覽開幕
    原標題: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覽開幕   這是12月22日在海南省博物館「海南稽古 南海鉤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展上拍攝的明代陶狗。    12月22日,「海南稽古 南海鉤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覽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舉行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紀寧 通訊員 譚耀廣 梁園園 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舉行。
  •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開幕 渠縣城壩遺址獲田野考古獎一等獎
    大會現場田野考古一等獎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2日訊(記者 李慧穎 李丹 攝影報導)今日,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承辦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開幕。
  • 第一屆考古研究生論壇紀要(二)
    2019年11月9日—10日,南京大學歷史學院主辦了「第一屆考古研究生論壇」學術研討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青年論壇紀實
    2019年1月11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青年論壇在社科院考古所八樓報告廳舉行。
  • 中國考古學會關於舉辦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8·成都)的通知
    各位會員、各單位會員:   中國考古學會擬定於2018年10月22-2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018?成都)。本次會議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新時代脈搏,圍繞「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這一主題開展交流研討活動。全方位展示近年來我國考古研究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新實踐,旨在全面提高我國考古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加快推動中國考古學研究成果的普及和轉化,擴大中外考古學文化交流,提升中國考古學的社會影響力,努力實現文化強國夢。
  • 陳全家教授:我國舊石器考古和動物考古教學科研的耕耘者
    陳全家:我是1978年7月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留校任教。1972年,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先生在吉林大學創立考古學專業;1973年,吉林大學考古學專業招收第一屆本科生,而我是吉林大學考古學專業培養出的第二屆留校學生。
  • 2020年度河南考古工作 成果交流會開幕
    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秦華) 12月14日上午,2020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在三門峽市開幕,來自全省各地市的文物考古機構,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州大學等高校單位參加會議。兩天的會期裡,集中展示我省2020年度的考古新成果。
  • 鄭州將添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打造展示黃河文明重要窗口、國際級的黃河文明尋根勝地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光體驗目的地等中華文明標識,建設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鄭州還將積極參與國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和河南省「考古中原」重大研究,推進「尋找中國絲綢之源——雙槐樹遺址、青臺遺址、點軍臺遺址」和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考古發掘、科研轉化及保護展示。  提升鄭州二七紀念館等革命主題博物館(紀念館)建設  《方案》規定,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開展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改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現狀。
  • 中國考古學新發現與研究——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專題紀實
    2019年12月15日下午,會議進入中國考古學新發現與研究專場,與會學者從史前人類文化、大遺址研究、都城考古新發現等方面出發,進行了深入的研討。90年的考古工作,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充分展現了古代蜀國獨特和輝煌的青銅文明,是中華早期文明多樣性的典型實例,是中國考古學史的重要篇章,古代蜀人從公元前2700至公元前600年在此長逾2000年、不間斷地演繹了人類文明從孕育、誕生、發展、輝煌到開始衰落的完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