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副司長辛瀘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柴曉明,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曾穎如,陝西省文物局黨組副書記、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江門市副市長蔡德威,臺山市委書記李惠文,臺山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少謀、臺山市副市長溫家林等出席了活動。
辛瀘江代表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對文化藝術周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廣東是我國「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歷史節點和現實節點,近年來,廣東採取有力措施,推動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大遺址保護工作的開展,取得顯著成效。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大力推進「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視和積極行動。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提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運營水平,切實做好考古遺蹟和歷史文物的保護利用,讓考古研究成果更好惠及民眾,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廣東省文物局局長曾穎如在致辭中表示,來自全國各地103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代表參加本屆藝術周活動,是全國文物考古界同仁的共同節日。廣東省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近年來,在國家文物部門的科學指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廣東形成獨具特色的「嶺南經驗」。其中,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創下了當時廣東省文物考古領域的「雙第一」:是廣東省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是全國第一個包含了建築遺產、考古遺址和水下考古遺蹟的綜合型考古遺址。曾穎如強調,要以遺址公園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系列文化藝術及旅遊活動,加強宣傳推廣和交流合作,實現「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同時,希望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動起來,促進考古文化遺產公園更多創新、更好發展。
江門市副市長蔡德威代表江門市政府對活動開幕表示祝賀。他介紹,江門市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海絲史跡遺存點眾多,擁有廣東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廣東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江門首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臺城老城中心區、臺城西寧市街區等名錄單位,本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舉行,是全面展示江門市在文物考古、文化藝術及全域旅遊建設和發展成果的好機會。江門將以此為契機,加強與各方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文化文物事業往更深層次發展,共同探討實踐考古遺址公園聯盟未來的新方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需求、文旅融合的新方法、社會力量參與的新模式。
臺山市委書記李惠文在大會致辭中表示,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在臺山舉辦,充分體現了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對臺山的關心支持。臺山將會做好文明傳承、文化延續。竭盡所能辦出特色,多層次、全方位展示臺山及全國其他聯盟城市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讓文物和文化「活起來」,生動詮釋好「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乘勢而上推動發展,學習借鑑各地先進經驗,進一步做好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推動文物保護、文化傳承與旅遊發展深度融合,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明交流互鑑、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此外,大會還為2019-2020年度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十大傑出貢獻人物頒獎,並對六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年度優秀獎」進行了頒獎,還根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共謀、共創、共嬴、共享」原則,啟動了文化藝術周友好城市聯盟創立工作,正式創立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友好城市聯盟。臺山市等成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友好城市聯盟單位。
大會還進行了第三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承辦地會旗交接儀式。
據了解,本屆活動重點通過預熱日、影像日、文體日、聯盟日、主旨日、公園日、全域旅遊日7天的活動向外展示全國各地今年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讓文物和文化真正「活起來」,生動詮釋本屆藝術周「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文:黎洛鵬 李浩東 臺山市委宣傳部 供圖)
責編:閆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