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2020-12-19 人民資訊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副司長辛瀘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柴曉明,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曾穎如,陝西省文物局黨組副書記、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江門市副市長蔡德威,臺山市委書記李惠文,臺山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少謀、臺山市副市長溫家林等出席了活動。

辛瀘江代表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對文化藝術周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廣東是我國「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歷史節點和現實節點,近年來,廣東採取有力措施,推動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大遺址保護工作的開展,取得顯著成效。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大力推進「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視和積極行動。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提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運營水平,切實做好考古遺蹟和歷史文物的保護利用,讓考古研究成果更好惠及民眾,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真正讓文物「活起來」。

廣東省文物局局長曾穎如在致辭中表示,來自全國各地103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代表參加本屆藝術周活動,是全國文物考古界同仁的共同節日。廣東省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近年來,在國家文物部門的科學指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廣東形成獨具特色的「嶺南經驗」。其中,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創下了當時廣東省文物考古領域的「雙第一」:是廣東省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是全國第一個包含了建築遺產、考古遺址和水下考古遺蹟的綜合型考古遺址。曾穎如強調,要以遺址公園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系列文化藝術及旅遊活動,加強宣傳推廣和交流合作,實現「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同時,希望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動起來,促進考古文化遺產公園更多創新、更好發展。

江門市副市長蔡德威代表江門市政府對活動開幕表示祝賀。他介紹,江門市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海絲史跡遺存點眾多,擁有廣東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廣東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江門首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臺城老城中心區、臺城西寧市街區等名錄單位,本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舉行,是全面展示江門市在文物考古、文化藝術及全域旅遊建設和發展成果的好機會。江門將以此為契機,加強與各方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文化文物事業往更深層次發展,共同探討實踐考古遺址公園聯盟未來的新方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需求、文旅融合的新方法、社會力量參與的新模式。

臺山市委書記李惠文在大會致辭中表示,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在臺山舉辦,充分體現了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對臺山的關心支持。臺山將會做好文明傳承、文化延續。竭盡所能辦出特色,多層次、全方位展示臺山及全國其他聯盟城市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讓文物和文化「活起來」,生動詮釋好「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乘勢而上推動發展,學習借鑑各地先進經驗,進一步做好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推動文物保護、文化傳承與旅遊發展深度融合,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明交流互鑑、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此外,大會還為2019-2020年度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十大傑出貢獻人物頒獎,並對六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年度優秀獎」進行了頒獎,還根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共謀、共創、共嬴、共享」原則,啟動了文化藝術周友好城市聯盟創立工作,正式創立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友好城市聯盟。臺山市等成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友好城市聯盟單位。

大會還進行了第三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承辦地會旗交接儀式。

據了解,本屆活動重點通過預熱日、影像日、文體日、聯盟日、主旨日、公園日、全域旅遊日7天的活動向外展示全國各地今年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讓文物和文化真正「活起來」,生動詮釋本屆藝術周「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文:黎洛鵬 李浩東 臺山市委宣傳部 供圖)

責編:閆宇航

相關焦點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舉辦
    >begin-->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舉行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彭紀寧 通訊員 譚耀廣 梁園園 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舉行。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臺山市舉行。會議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秘書處、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深圳市騰訊計算機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臺山市人民政府承辦。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第二屆聯席會議在圓明園召開
    中國園林網6月11日消息:6月9日,中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之際,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第二屆聯席會議在圓明園遺址公園隆重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高效保護,和諧共生,回報社會。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
    作為一種大型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模式,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主體對象都是歷史文化價值較高、遺存保護現狀良好、考古研究比較完備的大遺址。其建設初衷就是為了讓這些塵封已久的大遺址「醒過來」,通過嚴謹的提煉、闡釋與轉化,將中華文明娓娓道來。而黃河文化主地標的根魂性決定了其肩負著講述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演變與融合的歷史責任。
  • 墎墩漢墓要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推動設立省地方戲曲振興專項資金、擴大「四館」聯盟覆蓋面、試點建立小微文化企業孵化基地……2月3日,在南昌召開的全省文化工作會議上,省文化廳廳長郜海鐳傳遞出的有關今年的「文化菜單」可謂豐盛至極。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今年,我省將推動墎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 第六屆「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周開幕
    四川省教育國際文化體驗系列活動之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第六屆「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周日前在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開幕。四川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胡衛鋒、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李兵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胡衛鋒強調,近年來,四川省不斷加強與絲路沿線國家的科教文化交流平臺,紮實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四川省教育國家文化體驗系列活動之第六屆「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藝術周和「一帶一路」國際藝術教育聯盟活動將持續拓展合作範圍、深化合作內容,努力把四川打造成「一帶一路」全方位、寬領域的國家科技教育合作交流新高地。
  • 首屆臺山「海絲」史跡 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舉行 讓文物和文化...
    11月16-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市舉行。臺山銀信博物館陳列展示銀信,吸引市民、遊客參觀;石化文化廣場上,90多名民間舞蹈愛好者表演《彩雲飛》等廣場舞;體育廣場正賢訓練館裡,一場場象棋比賽扣人心弦;新寧體育館和臺山體育館內,九人排球賽精彩上演;11月19-22日,「硒泉小鎮創意市集」在三合鎮舉行,52個特色攤位亮相……精彩紛呈的活動展示了全國各地今年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讓文物和文化真正「活起來」,生動詮釋了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的三重向度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圖片網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要求,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所依託的考古遺址屬於文化遺產的三種類型之一,在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
  • 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
    當日,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300餘位國內高校、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相聚鄭州,探討考古學術熱點問題,宣傳考古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當日,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開幕,300餘位國內高校、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相聚鄭州,探討考古學術熱點問題,宣傳考古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 鄭州將添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三年內,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100家以上各類博物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英德力爭把青塘遺址建設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記者今天從中國政府採購網獲悉,「英德青塘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項目規劃編制服務採購項目進入公示。此前,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 英德市人民政府,以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英德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
  •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
    5月1日,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的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五一」假期免費參觀。「五一」長假首日,3萬遊客參觀遊覽。圖為遊客參觀喇家出土文物展廳。本報記者 魏雅琪 通訊員 石延壽 攝本報海東訊 (記者 趙睿 通訊員 石延壽) 4月30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舉行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試營業,「五一」節假期免費向公眾開放。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黃河上遊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唯一一處大型災難遺址,被稱為「東方龐貝」。
  • 讓「昨日」重現 內蒙古挖掘考古遺址公園文化底蘊
    薩拉烏蘇遺址鳥瞰圖。(資料圖片)考古遺址公園是考古遺址展示的主要方式。近年來,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2012年以來,國家文物局陸續出臺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編制要求(試行)》《關於進一步規範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暨啟動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工作的通知》,對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進行規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被《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列為人文城市建設的重點。
  •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長啥樣?詳細規劃來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近日,鄭州市發改委批覆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景觀工程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85581萬元。一時間,「鄭州將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圖  據悉,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是鄭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的重點項目。本次景觀工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的有機組成部分,後續還將建設遺址博物館和保護展示等工程。  那麼,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未來長啥樣?什麼時候建成開放?11月5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
  •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試運營
    新華社武漢11月27日電(記者黎昌政)長江流域第一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命名地、長江中遊首次發現史前稻作遺存的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6日建成試運營。湖北省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現場會26日在荊門屈家嶺舉辦,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同時試運營。屈家嶺遺址20世紀50年代被發現,2005年入選國家文物局首批100處大遺址保護項目,是長江中遊地區最早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先後進行4次發掘。
  • 乾陵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原標題:乾陵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 四川渠縣漢闕城壩遺址有望建成大遺址考古公園
    專家認為,渠縣漢闕和城壩遺址應納入國家大遺址保護,通過建大遺址考古公園進行更好保護利用。四川地區秦漢時期的考古學文化以崖墓和漢闕最具代表性,亦是四川漢代物質文化的主要表現方式之一。  城壩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渠江東岸的城壩村、天府村,佔地約230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壩遺址內現存有水井、城牆、窯址、墓葬等多處遺蹟。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廣東五華獅雄山秦漢遺址籌建大遺址考古公園
    中新網梅州5月25日電(楊草原 唐林珍 廖偉軍 張炳鋒)記者25日從廣東五華獅雄山秦漢遺址保護規劃論證會上獲悉,五華獅雄山秦漢遺址將建大遺址考古公園。  獅雄山位於五華縣華城鎮東南約2千米處,獅雄山遺址發現於1982年的文物普查工作中,1984~1990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後4次對該遺址進行過調查和發掘工作,並初步將其定為南越國時期的宮殿建築遺址。2011年1月~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獅雄山遺址進行了第五次調查、勘探和試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