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力爭把青塘遺址建設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21-01-15 廣州日報

記者今天從中國政府採購網獲悉,「英德青塘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項目規劃編制服務採購項目進入公示。

此前,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 英德市人民政府,以視頻會議的方式舉行《英德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

《英德青塘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擬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體共同負責編制,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作為隸屬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文物專業機構,在近四年時間裡全程主持參與了整個青塘遺址的考古發掘,熟悉青塘遺址情況,為青塘遺址順利入選「201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9年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提供了專業支持。

《英德青塘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涉及文物保護管理、展示利用、考古研究、出土文物保護及宣傳運營等多個領域,同時將面臨很多創新性研究工作,上述兩家單位是國內和省內熟悉青塘遺址僅有的兩家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專業機構,對於這種綜合性文物保護利用研究的重要任務具有唯一性。

據悉,英德市政府將青塘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擬納入國家文物事業的「十四五」規劃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希望藉助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廣東省考古研究所的專業力量,根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審批辦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編制要求(試行)》等規範要求編制相關申報材料,進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申請,爭取青塘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及納入《大遺址保護「十四五」專項規劃》,按照青塘遺址保護規劃和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快速推進青塘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有序開展公園建設,力爭把青塘遺址建設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英德文化和旅遊名片,使之成為帶動英德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曹菁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曹菁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相關焦點

  • 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六大考古新發現」 遺址將申報國家重點...
    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2018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正式公布。它們分別是: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 青塘遺址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
    ▲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遺址全景(上為北)▲西側北部建築龍頭神鳥的頭部本報訊(記者 王巖)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
  • 青塘遺址考古成果是華南新舊石器過渡階段考古的重大新突破
    這一考古成果是華南史前考古非常關鍵的新收穫,有望突破國內外學術界對華南——東南亞地區史前人類與文化發展認識的瓶頸。出土遠古各類遺物一萬餘件青塘遺址位於清遠市所轄英德市青塘鎮。該遺址發現於1959年,當時青塘鎮屬韶關市翁源縣管轄,故命名為翁源縣青塘遺址。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功能定位的三重向度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著力探索如何實現文化遺產保護模式的創新,以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使遺址不成為發展的包袱而成為當地發展的資源、資本和動力。在「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等理念的指導下,我國開始創新大遺址保護模式,建設可視之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前身的大遺址展示示範區,並逐步啟動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 鄭州將添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三年內,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100家以上各類博物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鄭韓故城、鄭州商城、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復工
    目前,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始復工,鋪設木棧道等工程正在按規划進行。遼上京遺址位於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是我國古代契丹政權遼王朝的開國皇都,號臨潢府。遼上京遺址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五」期間,遼上京遺址又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的100個大遺址之一,2001年遼上京遺址的保護被列為內蒙古唯一西部大開發文物重點保護項目。目前,內蒙古成立了遼上京和遼祖陵遺址申遺工作領導小組,推進遼上京和遼祖陵遺址申遺各項工作。
  • 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
    5月1日,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的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五一」假期免費參觀。「五一」長假首日,3萬遊客參觀遊覽。圖為遊客參觀喇家出土文物展廳。本報記者 魏雅琪 通訊員 石延壽 攝本報海東訊 (記者 趙睿 通訊員 石延壽) 4月30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舉行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試營業,「五一」節假期免費向公眾開放。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黃河上遊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唯一一處大型災難遺址,被稱為「東方龐貝」。
  •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獲"2018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網4月11日訊 近日,備受矚目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在京揭曉,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榮獲「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由國家文物局組織、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聯合舉辦的評選活動,集中展示每一年中國考古最新成果,呈現中國考古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
  • 京山蘇家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開工建設
    近日,京山蘇家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等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蘇家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市政協主席曹偉,副指揮長、副市長易紅梅參加活動。圖片來自網絡蘇家壟墓群考古遺址公園2017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正式立項,是第三批立項的32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
  •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是廣東考古界在五年內第二次獲此殊榮。此前,廣東鬱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已入選「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而廣東英德青塘遺址在今年1月還入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 英德青塘遺址入圍201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名單」
    文、圖/羊城派記者 陳強 通訊員 黃振生記者從清遠英德市有關部門了解到,在2月19日揭曉的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中,英德青塘遺址入圍終評。據了解,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始於1990年,是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每年度舉行的活動,被稱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
  • 廣東考古界又一大喜訊!英德青塘遺址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今天(1月10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宣布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其中,廣東省英德市青塘遺址入選。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第二屆聯席會議在圓明園召開
    6月9日,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代表在圓明園匯聚一堂,在9日上午舉辦「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座談會」上,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18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大家關注的重要課題。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及海澱區有關領導蒞臨會議,進行現場指導。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廣東青塘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月10日在北京揭曉公布,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11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正式開幕。辛瀘江代表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對文化藝術周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廣東是我國「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歷史節點和現實節點,近年來,廣東採取有力措施,推動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大遺址保護工作的開展,取得顯著成效。
  • 青塘遺址等六項目入選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論壇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即廣東英德市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市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此外,宏都拉斯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獲評國外考古新發現項目。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
    而從外部來說,黃河文化主地標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最高文化成就之一,這種結晶跨越了時空的限制,讓不同國家的人們互相尊重彼此的歷史傳統、尊重差異的價值觀念、學習對方的科學技術,從而激發出永續的生命活力。 優勢所在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初衷與黃河文化主地標的根魂本質天然契合。
  • 中國六大考古發現公布,包括中國最早可確認葬式的青塘遺址
    1月10日上午,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來自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考古文博單位、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高校學生以及媒體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
  • 陝西將在乾陵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作為盛唐時期保存完好的重要陵墓,今後乾陵的目標是創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是陝西境內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乾陵在中國古代陵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一陵葬二帝,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陵墓史上也非常罕見。經過多年的發展,乾陵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旅遊觀光地。
  •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試運營
    新華社武漢11月27日電(記者黎昌政)長江流域第一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命名地、長江中遊首次發現史前稻作遺存的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6日建成試運營。湖北省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現場會26日在荊門屈家嶺舉辦,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同時試運營。屈家嶺遺址20世紀50年代被發現,2005年入選國家文物局首批100處大遺址保護項目,是長江中遊地區最早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大型聚落遺址,先後進行4次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