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 滿足時代需求

2020-12-14 中國社會科學網
革新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 滿足時代需求

2018年11月27日 07: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齊滬揚 張旺喜

字號

內容摘要: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的建立,大體經歷了以下基本歷程:由鄧懿的《漢語教科書》初創體系,李培元等的《基礎漢語課本》進一步完善此體系,趙淑華等的《現代漢語句型系統》促使該體系的基本格局形成,王還主編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為此做了階段性的總結。我們必須看到,當前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並沒有完全跳出傳統的以漢語為母語的語文教育體系,因而未能充分照顧到作為成人的第二語言學習者所具有的成熟的認知能力的特點,也未能體現對外漢語教學所必需的跨語言比較特徵。改革教學語法體系意義重大面對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長期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一些學者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便表達出改革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的願望。

關鍵詞:教學語法;對外漢語;語法體系;漢語教學

作者簡介: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的建立,大體經歷了以下基本歷程:由鄧懿的《漢語教科書》初創體系,李培元等的《基礎漢語課本》進一步完善此體系,趙淑華等的《現代漢語句型系統》促使該體系的基本格局形成,王還主編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為此做了階段性的總結。在這之後,尚無新的教學語法體系問世。我們必須看到,當前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並沒有完全跳出傳統的以漢語為母語的語文教育體系,因而未能充分照顧到作為成人的第二語言學習者所具有的成熟的認知能力的特點,也未能體現對外漢語教學所必需的跨語言比較特徵。因此可以說,當前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有很明顯的局限性。

  學界自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不斷探討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和大綱問題,有很多真知灼見。歸納起來有以下兩點。首先,以往的研究已具有問題意識,提出了許多值得學界思考的問題。提出這些問題的教師,大都具有本體語法研究的經歷,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多年,在理論上和教學上都有較深造詣,提出的問題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2015年12月教學語法高層論壇上專家的發言,可以看成是「問題意識」的一次集中表現。其次,以往的研究已具有改革意識,研製大綱是學界共識。對外漢語學界不少學者呼籲,現有的語法體系存在明顯不足,需要改革,希望研製新的大綱成為學界共識。有的學者從建構體系的角度指出現有體系的不足,也有學者就教學語法體系中具體語法項目的設立、語法項目的具體實施等問題提出建議。

  現行教學語法體系存在問題

  應當承認,王還20世紀90年代主編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代表著對外漢語教學最為完整的教學語法大綱體系。劉月華等編寫修訂的《實用現代漢語語法》是目前使用最廣的對外漢語教學參考語法工具書。這兩部著作中所展示出來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

  以往的研究成果,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在教學語法體系的理論背景、體系構架、大綱範圍、語法項目提取和分級的原則和方法等問題上也還有欠缺和不足。

  其一,學科發展緩慢。《漢語教科書》是1958年出版的。這部教科書包括緒論、語音、語法三部分,其中「語法」部分包括60課,170條語法解釋點。《漢語教科書》是20世紀50年代漢語教學實踐的總結,享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時至今日,各種教材層出不窮,但《漢語教科書》仍不失為一部重要的參考書,受到國內外漢語教師和語言學家們的重視。一方面說明這本教材確實有其歷史地位和學術地位,但從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對外漢語學科發展還不盡如人意。教學語法體系至今仍然停留在五六十年以前的框架,亟待修正、改進和完善。

  結構主義理論桎梏太緊。在對外漢語教學界,受語言學結構主義理論和心理學行為主義理論的影響,句型教學法曾經深刻地影響過對外漢語教材的編撰。聽說先行、反覆操練、以句型為中心、通過語言對比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等教學原則為學界所普遍接受;在語法項目習得的操練上,遵循「詞語—句型—會話」的順序展開,語法項目限定在句子範圍內。無論從後來各個時期所編寫的主幹教材中,還是從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出版的一些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參考書中,都可以看到結構主義語言理論的影響。

  對漢語語法本質特徵的認識有待加強。中小學母語教學語法體系的擬訂、使用、發展的曲折過程,值得對外漢語學界記取和重視。《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以下簡稱《暫擬系統》)和《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用)》(以下簡稱《提要》)之所以不受歡迎、不被重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漢語語法的本質特徵認識不夠清楚。現有大綱體系尚不完整,範圍還需框定。考慮到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和母語語法教學中《暫擬系統》《提要》具有相似地位和相似作用,研究者應該加強對漢語語法本質特徵的認識。

  研究方法的革新勢在必行。語法項目的提取、語法項目的分級,這些大綱研製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應該如何進行,在以往大綱研製時均考慮過少;同時,對具體的研究手段、操作程序上的問題,幾乎不見有論文涉及。提取和分級應該重點參考外國學生的學習需求、外國學生的教學輸入和外國學生的習得狀況。在這樣一些方面,過分依賴專家的幹預而不考慮具體研究方法的改進狀況,正是現今開展研究應該予以充分重視的問題。

  改革教學語法體系意義重大

  面對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長期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一些學者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便表達出改革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的願望。德國漢學家柯彼德教授最早發出改革的呼聲,強調短語詞在構建教學語法體系中的重要性;北京語言大學呂文華教授繼而呼籲改革,強調語素在語法體系建構中的基礎作用;2016年12月,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舉辦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建設論壇,一批中青年學者強烈呼籲學界重構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這充分表明,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學界對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改革問題,一貫持積極贊同和大力支持的態度。面對現有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主要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問題:首先,依據什麼標準確定教學語法體系——包括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應該如何取捨和協調;其次,該體系的範圍多大,包括哪些語法項目;最後,該體系教學分級的依據是什麼——現有的分級主要是語法專家和教學專家的人工幹預,缺乏外國學生習得狀況的參考。

  對建構新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的思考主要基於如下兩點:主張以句子為核心,貫通句子與篇章、句子與短語,建立以句子為核心的語法關係體系;構建這樣的教學語法體系,即,教學語法體系要建立在對學習者的特點與需求把握的基礎上,而學習者的特點與需求又要以語法習得規律、漢語語法規律、漢外語言差異三方面的認知研究為基礎。

  一個科學的教學語法體系,首先是要綜合語法習得規律、漢語語法規律以及漢外語言差異這三方面的情況,並以此為基礎,再看學習者的特點與需求,最後綜合考量和建構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雖然這種想法是十分理想化的,但我們仍需要為此目標努力向前奮進。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研製和教學參考語法書系(多卷本) 」(17ZDA30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杭州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北京語言大學)

 

作者簡介

姓名:齊滬揚 張旺喜 工作單位:杭州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北京語言大學

課題: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研製和教學參考語法書系(多卷本) 」(17ZDA307)階段性成果

相關焦點

  • 與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建構相關的兩個語法教學問題
    作者:齊滬揚(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研製和教學參考語法書系〔多卷本〕」首席專家、杭州師範大學教授)  國內對外漢語教學界開始構建「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可以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初。
  • 齊滬揚:與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建構相關的兩個語法教學問題
    作者:齊滬揚,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大綱研製和教學參考語法書系〔多卷本〕」首席專家、杭州師範大學教授國內對外漢語教學界開始構建「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可以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初。1952年,朱德熙先生作為第一批被派往國外任教的漢語教師,在保加利亞任教期間編寫的漢語教材中包含的語法點,可以看作是這個教學語法體系的雛形。1958年出版《漢語教科書》確立的語法體系,是對外漢語教學界公認的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其創立的語法系統在後來各個時期編寫的主幹教材中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本文主要討論與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建構相關的兩個語法教學問題。
  • 李宇明:語言學習需求與對外漢語教學
    本文還認為,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發展,不僅要研究並及時滿足已有的漢語學習需求,更重要的是提升漢語的價值,擴大學習的需求,當前應努力爭取漢語在經貿、旅遊、留學、外交和國際會議等領域的地位。   關鍵詞 語言學習 需求   有組織地教外國人學習漢語,起碼可以上溯到漢代。
  • 從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再談漢語形容詞分類
    從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再談漢語形容詞分類 2018年11月08日 15:52 來源:《黑龍江社會科學》 作者:王寒松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對外漢語語法如何教學,漢語之家能相信嗎?
    原標題:對外漢語語法如何教學,漢語之家能相信嗎?語法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重點,很多老師會採用翻譯的方法進行講解,其實從專業的角度出發並不提倡這樣的做法,解釋語法點通常可從形式、意義、功能三方面去考慮,再配合語境的訓練,國外人士就基本可以掌握了。
  • 從「對外漢語教學」到「漢語國際教育」
    在王力、呂叔湘等老一輩語言學家的共同推動下,1983年「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宣告成立,標誌著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正式創立。到20世紀80年代末,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體系可以說基本構建完成,並取得了四個方面的重要進展。    一是教學理念的創新與學科建設的發展。
  • 對外漢語教學與語文教學有哪些區別 LingoAce進行專業解答
    大多數的華人媽媽都是從國內的語文體系培養出來的,九年義務教育裡語文都是重頭戲,自然自己的強勢母語是中文。移居國外之後,自己的孩子沒機會接觸中國的文化,如果孩子能夠中文聽說流利,媽媽們都已經很滿足了。但也總是心有戚戚,時常扶額長嘆一聲「救救我家的文盲吧」.....中文難呀...不奢求孩子出口成章...就算多個中國人跟他說說話也是好的....
  • 對越漢語教學語法建設的幾點思考
    可以說,為了滿足學習者在學習期間和未來工作上的需求,越南漢語教學中除了語言技能訓練以外還要特別注重包括語法系統的相關漢語言文化知識。換句話說,語法教學在越南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與技巧
    好好學 一個改變人生的公眾號 關注 在教學中假如老師沒能非常清晰地給外國學生講解好語法的部分,就會容易導致他們產生「聽不懂-學不會-不想學」的情緒。
  • 對外漢語教學架設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橋梁
    由於國家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中外交流的現實需求,並經教師、學生、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受國外新式教學法的影響,教學體系協調發展。在教學方法上,經過教育實踐和教學探索,一些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特色已初見端倪。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基礎漢語》和《漢語讀本》等統編教材相繼問世,既反映了當時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特徵特點,也促進了中國語言文化在國外的推廣和影響。
  • 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考試大綱解讀:對外漢語教學概論部分
    第一部分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  一 重點概念:母語 第一語言 目的語 中介語 媒介語 教學法流派 交際能力   二 基本問題:  1母語文與對外漢語教學的異同;  2.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特點;  3.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  4.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原則;  5.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
  •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匯總
    想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嗎?最實用的最經典的對外課堂教學方法,還不快去搬好小板凳,準備好筆記本。1.直觀法利用實物、圖畫、表格、示意圖、符號、公式等輔助手段,化抽象的定義為具體形象的圖示,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 PAT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助力對外漢語教學
    而對外漢語專業早在2000年出就已經出現在了各大校園當中,申請對外漢語專業成為了一種趨勢。但在開始的時候很多畢業生在畢業之後不能良好的勝任對外漢語教師的崗位,一方面有些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系統存在較大漏洞,更重要的是在實踐教學中體現出的問題。
  • 漢語語法教學 國際漢語教學研究
    句法是形式的、顯性的、明確的,而語義與語用則是內涵的、隱性的、模糊的,對語義進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是語義引導成功的關鍵。李泉(2003)指出,完整的語法教學決不僅限於語言的結構形式及其規則的教學,語法教學內容還應包括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語言形式運用的條件和限制,乃至語言形式使用方面的文化制約。邵敬敏、羅曉英(2005)從理論語法與教學語法關係的角度提出,漢語語法研究必須結合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注重句法的語義分析。
  • 「因材施教」助力對外漢語教學起飛
    「如果你想領先別人,就學漢語吧!」這是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對全球「漢語熱」的獨到解釋。在孔子學院學習漢語的墨西哥小夥兒馬丁內斯對記者真誠道白:「我為什麼學習中文?因為我愛上了一個中國姑娘,我愛中國,我想成為中國文化傳播大使。」
  • 蕭乾的對外漢語教學記
    關於在英國漢語教學的經歷,蕭乾著墨不多。在教學內容和教材使用上,蕭乾基本上是沿用「前任」老舍1924至1929年在東方學院時,所參與編纂的課本《言語聲片》系列對外漢語有聲教材,其中包括老舍親自錄音的會話部分。  從老舍執教起,東方學院就是實用性和商業化的。學院以學生為中心,儘量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且對於學員來者不拒。
  • 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年系列學術論壇開幕
    11月21日,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主辦的「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年發展之路與未來展望學術論壇」拉開帷幕,海內外會員和師生近700人在線學習交流。1950年12月1日,以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5名羅馬尼亞籍留學生最早報到為標誌,新中國開啟了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70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由少數試點到規模質量發展,並於20世紀80年代成立專門機構,組織選派漢語教師、志願者及必要資源支援各國需求,由「請進來」來華留學拓展到「走出去」中外合作辦學。
  • 對外漢語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匯總
    時代的悲劇,士人的悲哀——論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留學生漢語教學中文化環境建設的作用淺議《詩經》中的戰爭詩對外漢語教學中聲調問題>淺析《論語》中孔子的語言藝特色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闡釋某某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留學生漢字學習現狀調查初級對外漢語教材交際文化項目設置比較評析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衝突化解問題
  • 語塊研究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新思路
    20世紀90年代初,語塊成為語言研究與語言教學研究關注的對象。我國對語塊的關注與研究起步較晚且成果多集中在英語教學範疇,對於漢語教學中的語塊研究還有不少問題,如語塊與漢語教學結合、語塊的特徵與分類等有待探索與實踐。
  • 對外漢語教學你有幾成把握?---毛箭(武漢國際漢教特聘講師)
    二、必須重視的教學問題:1.對外漢語如何教學的問題;2.對外漢語應該研究的教學方法;3.拼音、識字、詞彙、語言、語法、應試、文化內涵;6.外語解義輔助說的誤區:應聘、美教、圖形、肢體、預譯。7.漢語教學課時安排的誤區;8.語言環境說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