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以後,含有美國技術的供應商斷供,華為面臨缺芯之困,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為降低禁令的影響,我們看到華為剝離榮耀全部業務,同時也看到美國禁令開始,部分供應商恢復供應,華為加碼PC業務;在國產替代方面,華為光晶片工廠封頂,旗下哈勃科技對國內半導體公司的投資明顯加速,一種全新的局面正在形成。
剝離榮耀
華為剝離榮耀的消息,從10月初一直傳到11月底,隨著任正非在榮耀告別儀式上的講話而正式畫上句號,這筆交易有很多文章做過分析,這裡就不詳細展開,在當前形勢下,華為剝離榮耀是雙贏。
最大好處在於榮耀不受美國禁令的約束,獲得進口晶片。從公司層面來說,12月初高通總裁安蒙在2020驍龍技術峰會上表示,新的參與者能為手機市場帶來更多的創新潛力,也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高通已與新榮耀有一些溝通,非常期待和榮耀展開相關合作。
日前,部分媒體援引一位接近高通的消息人士報導表示,高通與榮耀的談判進展非常樂觀,雙方已接近達成共贏合作,不過新榮耀能否獲得高通的晶片,仍要看美國政府對新榮耀的定義。
不管怎樣,華為與榮耀的分別,雖有不舍,但追求各自的未來應該被祝福,榮耀留給華為的是一筆現金流,準備過冬的糧食。
華為加碼PC
10月底的時候,美國商務部與華為供應商在通氣會上明確表態,只要不涉及5G,美國將允許越來越多的供應商供貨,英特爾、AMD、豪威科技、三星、索尼相繼恢復供貨,算上高通,還有最近的日本快閃記憶體器大廠、原東芝存儲器的鎧俠,公開確認的已有7家,主要分布在電腦晶片和4G手機相關的晶片供應商。
美國的意圖是明顯的,5G和高端晶片生產能力之外,電腦業務、4G基本被默許。
在電腦處理器、內存條等核心部件基本無障礙之後,華為開始加碼電腦業務,12月8日,華為在北京舉行商用PC新品發布會上,推出首款桌上型電腦MateStation B515,搭載銳龍CPU和顯卡和Win 10系統。
另外,近期產業鏈頻傳華為重新採購鏡頭、IC載板等手機零部件的消息,特別是高通確認恢復4G晶片供貨後,華為重啟4G手機生產也在同步進行,電腦與手機業務給華為過冬引來活水。
加速去美化
糧食和水不過是過冬的基本條件,華為目標不在苟活,相較剝離榮耀、加碼PC、恢復4G手機生產,加大非美技術投資更值得關注。
哈勃投資的部分公司
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在今年9月之後,對外公開投資半導體上遊企業已有8家,去年5月至今,對外公開投資已有22筆,上周一則關於華為武漢光晶片工廠封頂的消息也揭開了華為布局半導體的雄心。
從哈勃投資的標的來看,主要集中在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材料方面,繼投資山東天嶽、天科合達、瀚天天成等多家化合物半導體之後,12月10日,雲南鍺業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控股子公司雲南鑫耀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接受哈勃投資以貨幣方式向其增資人民幣3000萬人民幣,出資額折合註冊資本3000萬元。
據云南鍺業官網顯示,鑫耀半導體材料公司主要負責在雲南國家鍺材料基地建成一條4英寸年產30萬片的砷化鎵拋光片或6寸12萬片的生產線,以及一條年產5萬片的磷化銦襯底生產線。
在去年9月的時候,鑫耀半導體試生產的6寸砷化鎵單晶片、4寸磷化銦單晶片就通過華為海思現場核查驗證,不過後來並沒有與雲南鍺業有過訂單合作,這次華為哈勃投資鑫耀半導體,未來雲南鍺業很可能打入華為產業鏈。
說了這麼多,砷化鎵、磷化銦到底有什麼用呢?
矽是第一代半導體材料,砷化鎵和磷化銦是第二代半導體材料,也是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區別在於應用領域不同,手機射頻前端晶片用到的半導體材料主要就是砷化鎵和磷化銦。
另外,磷化銦因電學等物理屬性優勢突出,在半導體光通信領域應用佔有優勢,隨著5G加速發展,更會帶動光通信市場異軍突起,這就跟武漢光晶片工廠有一定的關係了。
華為前腳光晶片廠封頂,接著便投資磷化銦企業,再加上華為海思在武漢的磷化銦實驗室,足以看出磷化銦的價值,而由於磷化銦單晶生長設備和技術方面存在較高壁壘,磷化銦市場參與者較少,日本住友、美國通美等5家廠商佔據全球80%的市場份額,基本被國外廠商壟斷。
華為在光晶片領域的布局,向產業鏈上遊延伸,是國產替代的重要一環。而這個光晶片又是通信領域的核心器件,涉及華為核心業務,華為布局光晶片,實際是要將核心器件握在自己手上,防止再被國外廠商卡脖子。
華為投資其他初創型、技術性半導體上遊公司,也都有國產替代的考量,光晶片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將整個串聯起來,或將是晶片國產替代全產業鏈,這段時間外界了解到的細節不多,相信在風平浪靜之下,有很多努力。
結語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講到網際網路巨頭資本入局社區買菜app衝擊小商販生意,抨擊網際網路巨頭玩概念,盯上菜販的飯碗,將其與華為對比,不務實。
誠然,最近一段時間,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形象跟華為形象確實沒法比,但不同行業進行對比也有失偏頗,網際網路有網際網路的規矩,種種創新應該交給監管,不能因為國產晶片的弱勢,蜂擁而上全去造晶片,也是不合適的,網際網路流量思維只適合網際網路,資本賺快錢不適合晶片,今年進入晶片行業的企業已經夠多了。
要說華為值得其他企業學習的地方,在於對行業的專注、遠見與耐心,而非一味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