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丹江口女童兩三歲時患上骨囊腫已癱瘓6年 全國少見
熊華芸渴望能早一點兒站起來
東方網7月11日消息:12歲的熊華芸是丹江口市習家店鎮人,因患骨囊腫癱瘓6年。長期接受治療的熊華芸,今年4月病情終於有了好轉。不料一個月前,熊華芸因盆骨骨折再次入院。經檢查,她的股骨頸右側突然莫名骨折,這是怎麼回事?
6年莫名骨折3次
這並不是熊華芸第一次莫名其妙地骨折,她在6至12歲期間,先後發生3次骨折。是什麼原因,讓她接二連三地骨折呢?
7月3日,記者聯繫到熊華芸的父親熊昌軍。他告訴記者,孩子兩三歲時,發現她右腿的大腿處腫得像個皮球,無法正常行走。經檢查,其右腿腿骨長有囊腫。經過手術治療,醫生取腰部和膝蓋部位的骨頭填到胯骨處,小芸勉強可以站立,慢慢地,熊華芸開始能夠正常行走。
2008年4月,放學回家的熊華芸突然感覺脊背疼得厲害,熊華芸的父母都在外地務工,在家照看孫女的奶奶忙帶她到附近醫院就診。當日,熊華芸感到雙下肢疼痛無力,無法站立。第二天,熊華芸的父母從外地回來,把她送往太和醫院兒科。4月27日,經診斷,熊華芸右大腿骨折,胸椎2-3椎管佔位,屬腸源性囊腫。5月7日,熊華芸進行全麻下行胸椎2-3椎管佔位切除術,雙下肢肌力恢復三級左右。雖然囊腫摘除手術成功,但因囊腫直接壓迫到神經,熊華芸下半身失去知覺。
2009年,熊華芸在家休養時,不料,只是在窗臺上趴了一會,右大腿再次骨折。
「第三次骨折就在一個月前。」熊昌軍說,2014年5月病情略有好轉的女兒再次入學,就讀一年級。可因為這次骨折,又住院了。
從2008年至今,癱瘓的熊華芸一直在輪椅上度過。
經治療,雙腿恢復知覺
太和醫院骨關節科主治醫生王平年說,第一次骨折是因為有囊腫,後兩次主要是因為骨質疏鬆。熊華芸癱瘓多年,下肢無力,缺乏鍛鍊,骨質疏鬆主要是因為她兩三歲時患上的骨囊腫導致。
據了解,骨囊腫為骨部的良性病變,容易出現在長骨的幹骺端和骨幹的髓腔,發生在椎體者甚少見,多見於5-15歲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囊腫逐漸向骨幹方向移動。
熊華芸的主治醫生張力表示,熊華芸兩三歲時就患上骨囊腫,全國都少有此年齡段的患者,發生概率為十萬分之零點幾,到目前為止太和醫院也僅此一例。而且,熊華芸患上的是先天性疾病,胚胎發育時,脊髓裡的細胞未轉移成功而導致後期脊髓囊腫壓迫神經形成癱瘓。
6月24日,熊華芸接受骨折復位、內固定、植骨手術,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我相信女兒能夠站起來,現在她雙腿的知覺已恢復得和正常人差不多。」熊昌軍告訴記者,手術很成功,恢復得也不錯,雖然現在暫時不能站立,但下一步就是讓她進行康復訓練,慢慢站起來,走出去。
「孩子很堅強,之前不能走路就在家裡練習爬,家裡也為她專門做了扶欄,讓她練習走路。」熊昌軍說,由於長期臥床,無法正常上學的熊華芸朋友很少,只有周末姐姐回家陪她說說話。
熊華芸經常趴在窗邊往外看,眼裡全是渴望,渴望走出去,渴望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