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超聲專家」又在煞有介事地介紹「表皮樣囊腫」和「皮脂腺囊腫」的鑑別,覺得有必要再把這些概念釐清一下。
表皮樣囊腫是角質囊腫的一種。角質囊腫有兩種類型:表皮樣型(90%)和毛根鞘型(10%),病理上分別稱為表皮樣囊腫和毛跟鞘囊腫。多年來,角質囊腫一直被認為是皮脂腺囊腫,這實際上是因為對囊內容物肉眼判斷不準確導致的用詞錯誤。角質囊腫的內容物為脫落軟化的上皮角質,肉眼觀十分類似皮脂腺分泌的脂質,所以,多年來,臨床上都將其稱為「皮脂腺囊腫」,實際上是一個被誤用的詞。既往臨床醫師常用的「粉瘤」和「皮脂腺囊腫」實際上就是角質囊腫,這其中絕大部分是表皮樣囊腫。角質囊腫的內襯是角化上皮,表皮樣囊腫和毛跟鞘囊腫兩型的角化特點有所不同,後者呈毛根鞘型角化。角質囊腫的囊壁上沒有皮脂腺細胞!
因此,表皮樣囊腫和皮脂腺囊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病!只不過後者是一個被誤用多年的詞(當然所謂的「皮脂腺囊腫」還包括一小部分是毛根鞘囊腫)。現在一般的醫院病理科已經摒棄「皮脂腺囊腫」這個不準確的詞語,但由於習慣的原因,很多的臨床大夫還在使用"皮脂腺囊腫"這個被誤用的詞。
臨床上所謂的皮脂腺囊腫實際上幾乎都是表皮樣囊腫,極小的一部分是毛根鞘囊腫,而真正的嚴格意義上的皮脂腺囊腫是極其罕見的。因此通常所說的皮脂腺囊腫幾乎就等同於表皮樣囊腫,但卻是個被誤用的詞。
表皮樣囊腫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儘管來源於皮膚的表皮樣囊腫可能與外傷有關,但現在大部分的觀點都支持表皮樣囊腫可能是一種單胚層源性的真性良性腫瘤。
表皮樣囊腫、表皮囊腫、表皮包含性囊腫、漏鬥樣囊腫、角質囊腫、皮脂腺囊腫幾個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所指的本質含義是差不多的,但實際上各個名詞所包含的外延是略有不同的。臨床上應該儘可能地與病理同步,使用病理上明確的詞彙。
如果把來源於皮膚的所有的這些囊腫放在一起的話,從病理上分:表皮樣囊腫佔90%,毛根鞘囊腫佔6-7%,真正的皮脂腺囊腫佔0.1%,皮樣囊腫佔1%,其他的囊腫2-3%。所以,如果看到皮膚的囊腫就直接報表皮樣囊腫的話,十次有九次你是對的。
表皮樣囊腫與皮樣囊腫的區別在囊壁,後者囊壁上除了角質上皮外還有各種皮膚附屬器。皮樣囊腫毫無疑問是一種特殊的成熟畸胎瘤。
超聲圖像上,表皮樣囊腫的診斷要點:一看位置,表皮樣囊腫起源於皮膚表皮層,我們可以看到包塊的局部與表皮層聯繫緊密,局部真皮層變薄甚至缺如;二看邊界,邊界十分清晰(感染和破裂這另論);三看內容,表皮樣囊腫內容物為軟化程度不同的角化上皮,超聲上顯示為細密的腺體樣強回聲並伴裂隙樣低回聲;四看血流,CDI無血流。(以下圖片來自微博好友「所思所想的日子」和「杭州中醫院超聲科」特此感謝!)
相對於表皮樣囊腫,皮膚源性皮樣囊腫要少見的多,一般情況下滿足以下2個條件的可診斷為皮樣囊腫,否則都診斷為表皮樣囊腫:1,位於中線或其他胚胎閉合線附近;2,囊內有典型的脂液分層現象。
除了皮膚,睪丸也是表皮樣囊腫的好發部位之一。睪丸表皮樣囊腫約佔睪丸腫瘤的1%,是發生在睪丸單胚層真性腫瘤。純粹的表皮樣囊腫屬良性,但可能有惡變的傾向。特點為睪丸實質內的囊性腫物,囊內充以大量角化屑或無定形物質。聲像圖:腫物界清,內呈強弱回聲交替分布的層狀結構,即「洋蔥皮」樣改變,常見鈣化,內部無血流信號(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