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楊月)「已有90多個國家通過立法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而目前在中國,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僅為1%,一線城市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不足5%。所以今年兩會我提出了『7歲以下兒童乘車應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奧克斯集團董事長鄭堅江說。2019年兩會,「建議7歲以下兒童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一時間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鄭堅江在調研中關注到,交通事故是兒童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說到兒童安全座椅,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它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安全的行車保障,但真正用到座椅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自駕遊高速2車碰撞 4歲女孩因沒有安全座椅頭部受傷》《最嚴重的一次車禍——無比慶幸寶寶用了安全座椅》……這些兒童安全座椅的相關新聞背後,真實的使用情況如何?中國青年網記者走訪了家長、兒童安全領域專家、兒童安全座椅生產研發機構等,調查發現,我國家庭普遍存在兒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意識不強、普及率不高、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專家呼籲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強監管和指導,另一方面也需要商家的自律以及社會各界的努力。只有科普和監管雙管齊下,兒童的出行安全才會有更多現實的保證。
近半數受訪對象對兒童安全座椅重要性認識不足
「孩子奶奶常抱著孩子坐在車的後座,沒出過啥事兒。」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邵先生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我們家的兒童座椅是二手的,買的時候考慮大品牌好幾千太貴了,看到『閒魚』上有『天才寶貝』的二手貨,就買了,用著還不錯。」天津市薊州區的楊女士說。
記者調查發現,邵先生、楊女士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認為不重要,價格高不買,買了不安裝,安裝不使用——這是中國許多家庭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現狀。
漫畫:家長「拒絕」兒童安全座椅的四大理由。資料圖
「目前,全社會還沒有形成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意識。」鄭堅江曾介紹,《中國道路交通安全藍皮書(2018)》做的市場調查問卷研究顯示,有將近一半的樣本群體對於兒童安全座椅的作用以及使用尚未形成正確認知。
數據顯示,道路交通事故位列我國0-14歲兒童死因第四位。鄭堅江解釋,7歲以下兒童必須使用安全座椅是對兒童生長的科學判斷。「車輛內的安全帶都是按成人的需要設計的,僅適用於身高140釐米、體重36公斤以上的兒童。根據衛生部門公布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7歲以下兒童不能滿足以上條件,故不適宜使用車輛安全帶。」
那抱孩子坐車,是不是可以防範風險?並不是!360兒童安全座椅產品經理付新介紹,抱孩子坐車危險性非常大。車輛發生撞擊事故時,兒童將承受大於自身體重多倍的力。車內未安裝兒童安全座椅的嬰童死亡率是安裝的8倍。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安全帶和兒童約束(即兒童安全座椅):道路安全手冊》顯示,0至4歲的孩子,使用不同類型的兒童安全座椅,受傷害的風險會降低50%至80%,5至9歲的孩子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受傷機率降低52%。
可見,安全意識不夠、存在僥倖心理、兒童科學乘坐汽車的相關知識欠缺,是導致不少家庭對兒童安全座椅重視程度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不合格產品同樣是在侵犯孩子的生命
「我知道安全座椅有必要,但孩子不愛坐,嫌太悶了,本來在車裡就容易出汗,擔心感冒,後來就卸下來了,我也很糾結。」私家車主趙女士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家長知道安全座椅的重要性,但也有不少擔心,比如市面上的安全座椅五花八門,質量良莠不齊。2018年,中國消費者協會曾對20款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產品進行比較實驗,結果顯示,這20款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產品有部分存在頭部防護不足、有害元素超標等問題。如在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時,頭部會不同程度向前及向上移動,容易與車輛內部結構發生接觸而導致兒童受傷。一些品牌在頭部水平方向的移動量超過國家標準要求,容易造成兒童頭部與車內前排座椅直接接觸碰撞。還有一些品牌存在銻元素檢測值超標的情況,這些元素如果被人體過量吸收,可能會造成頭痛、噁心等症狀。
2018年,中國消費者協會進行比較實驗的20款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產品。資料圖
「很多廠家的兒童安全座椅性能不過關,我看了網上很多品牌的兒童安全座椅在售賣,但很多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廠生產的,不出問題就沒事,一旦出了問題就無可挽回。」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辦公室副主任胡發清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建議國家出臺強制性標準,真正把這些生產廠家的生產行為規範起來,產生長久的約束力。
胡發清也觀察到,一些兒童安全座椅已經出現了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比如根據孩子體溫進行自動溫度控制、根據車程長短設置智能音樂哄睡系統,都是很人性化的創新,特別是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開始參與研發和投入,將有助於大眾進一步了解和使用兒童安全座椅。「這個市場潛力很大,只要能有適應孩子需要的產品,一定會供不應求。」胡發清說。
創新功能的兒童安全座椅代表之一、360兒童安全座椅,首創通風系統,採用吸風模式,可緩解孩子久坐帶來的不適感,避免兒童起溼疹和痱子或因受風引發感冒。內置哄睡歌曲,也可通過手機連接藍牙播放故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孩子不願意坐兒童安全座椅的問題。資料圖
專家認為,提高安全意識的同時,來一場兒童安全座椅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有了質量保障,才能讓家長更放心購買;多了功能創新,才能讓孩子舒適更愛坐。
專家建言車輛配備兒童安全座椅立法:
有必要也要有耐心
可喜的是,兒童安全座椅立法已經有不少落地。近日《太原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獲批准,將於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第29條規定,4周歲以下或身高低於1米的兒童乘坐非營運的小型載客汽車時應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這是繼上海、深圳等城市後,兒童安全座椅立法的又一次落地。
雖然如此,但從全國來看,對車輛配備兒童安全座椅的制度管理,還存在很大彈性。現實中,多數城市還只是偏軟性的「倡議」執行模式,交管部門沒有將不配備兒童安全座椅與處罰掛鈎。只倡議不處罰的管理雖然人性化,但也存在震懾力不夠的問題。
「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條款中沒有專門針對兒童道路交通安全的相關規定,我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規定,明確在駕駛家庭乘用車攜帶未滿7周歲的兒童時,必須配備和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以保護兒童的乘車安全。」鄭堅江在全國兩會期間,呼籲兒童安全座椅立法。
專家們也期待將相關規定納入《未成年人保護法》。「即使不提細節,但安全座椅相關的兒童保護措施應該涵蓋進去,哪怕只是方向性的表述。這些法律有的動輒幾十年修改一次,如果現在不改,又要等很多年。」胡發清說。
未來,兒童安全座椅是否需要強制安裝使用,應進行科學調研和論證。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私家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及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地,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兒童乘坐汽車。讓更多孩子坐上兒童安全座椅,平安出行,既刻不容緩,也任重道遠。
「大眾意識的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聯繫,國家經過這麼多年發展,大眾安全意識有所提高,但要以法規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需要一定時間,我們也要有耐心。同時,不能忽視的還有商家的自律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胡發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