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35歲後不要考注會的言論,高頓CPA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可以肯定的是35歲之前一定要考注會,那為什麼35歲之後就不要考注會了呢?35歲能代表什麼呢?跟著高頓CPA一起來分析一下!
首先「35歲危機」是人才市場上存在的一種現象,不少用人單位在招募員工的時候,對求職者的年齡作了年齡限制,甚至明文規定只招聘35歲以上下者,年齡在35歲以上的人員將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對,35歲是一個分水嶺,是職場上的一個分水嶺,相信大家都一定會認同一個觀點那就是,人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進步。考註冊會計師同樣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專業知識,所以35歲之後不再考,這個觀點絕對是錯誤的!
簡單看下那些35歲之後逆襲的那些人才,你會發現,用年紀來掩蓋自己想墮落的事實,總是會有不少的真實案例出來打臉!
據人民日報官微報導,河北邢臺52歲的養雞大姐張瑞華,因為要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遂開始自學法律。從2015年開始,三進考場,終於在2017年以高出合格線37分的成績通過司法考試。
江蘇一位做了7年法庭保安的大叔,50歲的趙傳朱,為了圓自己的律師夢,利用站崗的空閒時間來啃書本。高中沒畢業的他形容,自己看書就像看天書一樣,需要從零學起。累計300多本法律專業的書,不下1萬道司考真題,他用4年的時間終於通過了司法考試,離他公益律師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大齡備戰研究生的,備戰其他考試,你大可以說他們考了出來也是沒有用的,這些有什麼用呢?
但其實,對於這些年齡段的人,學歷、證書的職業作用早已不重要。更多的是持續學習的一種堅持,以及為自己的證明。
35歲沒有上述案例中任何一個考生年齡大,更何況如果一直守著一個工作任務一直不上進,遲早都會被淘汰的。那注會證書可以帶給你什麼呢?
注會證書的含金量
註冊會計師考試有專業階段考試和綜合階段考試,專業階段是對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這6門考試科目進行專門學習;綜合階段考試是對專業階段6門考試科目的綜合考察。在備考注會的過程中,學習到的財會知識將更有利於工作。
財會界,註冊會計師證書的含金量高,注會證書,被視為一種身份的象徵,不少資深財會管理人員幾乎都持有注會證書。許多公司在招聘財會人員的時候,也會將持有注會證書作為重要的參考條件。若打算一直在財會領域發展的話,將考取註冊會計師證書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注會證書的高認可度,可以為證書持有者帶來更多高薪崗位的機會。
35歲備考難免心理壓力大,注會面前人人平等,年輕人的記憶力比你好,你完全可以和他比毅力。
根據2018年註冊會計師公布的棄考率:
經統計,2018 年專業階段考試 6 個科目的平均出考率為35.46%,較 2017 年增加了 1.78%。2013-2018 年,專業階段考試的報名人數與報考科次均呈遞增趨勢,年均增幅分別為 19.80%和 20.43%,表明註冊會計師考試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而過去 6 年的平均出考率始終低於 40%,表明考生的實際出考與報名意願存在較大差距,這一現象值得重視和研究。
從年齡比重看:
專業階段考試 35 歲以下的考生佔比達到 89.95%,綜合階段考試達到 84.83%。出考方面,專業階段考試中 36 歲以上的考生出考率相對較高,綜合階段考試中 25 歲以下考生的出考率相對最高。
從這些數據總體比較可以知道35歲以上的考生,只要堅持就一定能考過!為自己的未來做一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