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抗疫經驗 傳遞必勝信念

2020-12-13 人民日報

  3月22日凌晨,葉柏新還沒有睡。那晚他做了一件事——建群。

  一個多星期後,名為「全球抗擊新冠疫情一線醫生交流群」的微信群,因為源源不斷地加入新成員,已經擴展為三個微信群、一個企業微信群,群成員超過2000人,包括來自20多個國家的一線醫務工作者。

  收集並分享抗疫知識、請專家教授開通直播、發起捐助活動……本職工作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的葉柏新,成了群主後更忙了。他希望能讓世界上更多醫務工作者聽到、看到、借鑑到中國的抗疫經驗,進而能從新冠病毒的威脅下救出更多人。

  踢完上半場,再踢下半場

  3月13日,結束了美國Stowers醫學研究所訪問學者的學習、回到中國的葉柏新,一下子就感受到中國在疫情防控上的努力。

  「我剛從國外回來,體會最深刻的是,中國防控的精細化程度相當高,這是一個全民參與的戰爭。」他說,「對於新冠病毒來說,最重要的其實還是防控。不做好防控的話,感染病例會急劇升高。中國全民參與了防控,每個公民,特別是每個武漢市民在這段時間內嚴格居家隔離,這是非常關鍵的。方艙醫院的建立有效地把傳染源隔離開來,不如此就不能改變疫情蔓延的趨勢。所以中國對傳染源的隔離措施非常果斷,非常有效,這是值得世界學習的地方。」

  回國後,葉柏新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中國的抗疫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對於新冠病毒這樣一個傳染性極強的新型病毒來說,全球的醫生對它都是陌生的,而且普遍有一種恐懼感。武漢和中國的一線醫生,在抗擊疫情方面具有很豐富的經驗,不僅可以為全球醫生提供專業的指導,還能增強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心。」他說,「在當前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各國不能自我封閉,應該攜手合作、同舟共濟。」

  更重要的是,中國之前在抗疫鬥爭中得到了其他國家很多幫助,現在「踢完上半場」後,也願意接著「踢下半場」。

  在葉柏新接觸的同事和其他中國醫生中,「他們非常願意分享抗疫經驗。特別是武漢的醫生,希望能為全球抗疫問題的解決承擔責任,因此我就想到了在線溝通的方式,為武漢及中國其他地方的一線抗疫醫生和全球各國醫生提供交流平臺,使抗擊疫情的『中國方案』能夠讓更多的國家得到益處,造福更多的人。」

  醫生開直播,有問必有答

  說幹就幹。

  讓葉柏新沒想到的是,需求十分旺盛。「把群二維碼發出去之後,加的人飛速增長。當時看入群人數,從100馬上就跳到200、300,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500人的群就滿了。」他說。

  建第二個群,幾個小時之後又爆滿了。於是又建了第三個群,快滿員的時候,經過溝通,微信方面推薦了企業微信給他。企業微信上可建「萬人群」,不但可以隨時交流,還可以發起群直播、在線會議、在線問診等。葉柏新覺得完全吻合他們的需要,「有群直播功能之後,病例討論、遠程會診就可以實現了」。

  就這樣,群主葉柏新手裡就有了4個群,3個微信群,1個企業微信群。

  截至4月1日,已有全球2000多名醫生加入交流群。已統計的1367名用戶中,包括來自美國加州、紐約、新澤西、華盛頓等地區的621名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的醫生,以及來自德國、英國、義大利、法國、瑞典、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生,485名中國醫生也加入其中。

  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醫生涵蓋重症醫學科、感染科、呼吸科、心內科、婦產科、兒科、外科等。

  群裡主要的交流方式,一個是各位醫生進行問答式的聊天,再一個是直播。「3月28日那天請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勁農教授給我們做了一次直播。」葉柏新說。

  1月中旬,張勁農感染了新冠肺炎,後來經治療康復了。「他當時結合自己患病體驗和臨床救治辦法,跟大家做了一場在線直播交流。」葉柏新說。

  直播結束後,群裡面一下子湧出很多問題。「我們有志願者團隊,把這些問題收集起來,主講老師會逐一給他們進行解答。」葉柏新說,反響很熱烈。哈佛大學的一個教授私下聯繫他,問可不可以搭個橋,想和張勁農進行科研方面的合作;還有紐約的一個醫生說自己已經是感染者了,葉柏新當即就把他的微信推給張勁農,張勁農後來給他做了很好的解答。

  傳播經驗,語言溝通是個問題。「群裡面各國的醫生都有,當我們把需要翻譯的情況發出去之後,馬上就有志願者站出來,說他可以來做。」葉柏新說,「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講座的視頻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比如義大利文、德文、法文,希望各國的醫生都能聽懂、看懂。」

  傳播正能量,抗疫添信心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院副所長李時悅教授、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勁農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專科II科主任胡克教授、武漢大學附屬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心外科病區主任周宏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葉柏新的群裡,中國方面的專家可謂「群星薈萃」。

  「剛開始時候,我徵集問題。各國醫生如果有什麼問題,就通過接龍的方式匯聚起來。三天收集了近40個問題,把這些問題分解成不同的模塊。每個開直播的教授,講之前會把這些問題交給他,他一看就知道各國的醫生在關心什麼,他再據此對自己的講座進行調整。」葉柏新說。

  經過梳理發現,外國醫務工作者問得比較多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問題,第二是藥物的使用問題,第三是診療規範問題。

  「怎麼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做好個人防護?病房怎麼從普通病房改造成能收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房?這些經驗他們沒有。此外,某些藥物的用量、用時、有哪些副作用等,他們問得也比較多。」葉柏新說,「從反饋信息來看,武漢的經驗對他們來說幫助是非常大的,絕大多數的評論是積極肯定的。」

  群裡面的中國醫生通過告訴外國醫生武漢在疫情初期是什麼樣子,後來怎麼克服的,傳播了一種正能量,提供了精神上的激勵。「有些國外醫生在私下裡跟我說,他們一開始對這個東西是一無所知,很恐懼,跟武漢的同行交流之後,心情就趨於平靜了。」葉柏新說。

  此外,國外有些醫生有物資方面的需求。「比如私下裡聯繫我說能不能給他提供醫療物資方面的援助,我就把他加到另外一個醫療物資的群裡去了,讓他得到了幫助。」葉柏新說。

  在運作這些群的過程中,葉柏新感慨萬千。「我覺得我們武漢的醫生真的很偉大,我建了群之後,武漢的同事、同行都踴躍參與,都說希望為世界的同行做一點事情。我還發起了捐助,不到2個小時就有100多個人認捐,大部分是武漢的醫生。」他說,「在武漢最緊急的時候,全國各地、很多國家都在支援武漢。所以我們武漢的醫生現在就可以把這種感恩之情、回饋願望以及一種責任感、一種擔當,變成一股股的力量,匯聚起來,為全球抗疫做一點事情。」

相關焦點

  • 乘著歌聲的翅膀,我們用旋律傳遞抗疫必勝的信念
    乘著歌聲的翅膀,我們中國人用自己的旋律傳遞必勝信念。 林俊傑&孫燕姿-《stay with you》 「就算再艱難,愛,不會離開。」1月28日,林俊傑在個人微博正式發布與孫燕姿聯手創作的歌曲《Stay with you》,為抗擊疫情的人們加油。
  • 中國向世界傳遞戰「疫」必勝信心(環球熱點)
    外媒關注到,疫情發生後,習近平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就戰「疫」發表重要講話,傳遞出「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的決心和信心。「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2月23日,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發表講話,引發外媒聚焦。中國約17萬名政府官員參與這次電視電話會議。
  • 保持戰略定力 堅定必勝信念
    保持戰略定力 堅定必勝信念 2020-07-08 0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抗疫語言傳遞強大精神力量
    用這份報紙包裹的禮包裡,除了抗疫物資外,還有一張紙條,上面用毛筆寫著:「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這其實是一句改編的詩,源自唐代詩人沈韜文的一首殘詩《遊西湖》:「菰米蘋花似故鄉。不是不歸歸未得,好風明月一思量。」抗疫過程中,類似這樣通過話語溫暖人心的例子不勝枚舉。在肆虐全球的疫情面前,語言成為一種特殊的工具,它傳遞著力量,傳遞著溫暖,成為抗疫精神的載體。
  • 歐洲抗疫故事:勝利的鐘聲
    這種信念令人感動,也給人安慰和希望。 當天舉行的是一場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音樂會,是當地精心籌備的系列音樂會的第一場。瑞士青年華裔鋼琴家趙梅笛演奏了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贏得全場掌聲。主辦方原本希望她返場時再演奏一首貝多芬曲目,但她提議演奏自己剛剛完成的向武漢表達支持和祝福的作品。主辦方立刻回覆:完全同意。
  • ...英文版在交大全球首發,「把中國的抗疫經驗和精神傳遞給世界」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在交大全球首發,「把中國的抗疫經驗和精神傳遞給世界」 2020-08-18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命運交響曲》致敬偉大人民,國家大劇院演出講述抗疫故事
    9月26日晚,「人民必勝」國家大劇院抗擊疫情主題演出,作為「華彩秋韻」系列演出的特別策劃,通過雲端與觀眾見面。演出將疫情期間國家大劇院創作推出的「同舟共濟戰疫情·國家大劇院在行動」系列主題藝術作品搬上舞臺,並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貫穿整場演出,傳遞出抗疫必勝的信念。
  • 分享中國經驗 北大推出阿拉伯文版抗疫文獻
    分享中國經驗 北大推出阿拉伯文版抗疫文獻 2020-04-06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歌頌抗疫英雄傳遞愛與希望,上音舉辦兩場公益音樂會
    12月8日、9日,「致敬最可愛的人——上音抗疫原創作品音樂會」和「致敬祖國——經典作品感恩音樂會」兩場音樂會在上音歌劇院舉行,來自滬上各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及中小學生代表參加了活動。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藝術家、青年學子等以音樂歌頌抗疫英雄,歌頌偉大的人民,激勵人心、凝聚力量,傳遞愛和希望。
  • 多國人士讚賞中國積極與各國分享抗疫經驗 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益借鑑
    央廣網北京5月11日消息(記者張筱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多國人士讚賞中國積極與各國分享抗疫經驗,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益借鑑。多國人士表示,中國以實際行動促進抗疫國際合作,展現了對國際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尚比亞奇帕塔市市長西諾亞·姆瓦:中國幫助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我們尚比亞也從中受益,中國積累了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還無私地分享給了國際社會。
  • 「必勝」青年組團打call,@迎面高考的你,請收下這份「逢考必勝...
    「必勝」信念,青年報聯手必勝客邀請4位來自文化、藝術、體育等不同領域,歷經過高考考驗的「必勝青年」齊聚一堂,分享他們追夢歷程。 「希望大家堅定信念,只要敢於追夢,都能成為天下無雙的自己。」陳弘達希望考生們帶著「必勝」的信心走入考場,迎接新的挑戰。而他也將在即將到來的8月8日,在徐匯區滙豐創意園「極音樂聽」帶領他的夥伴再次挑戰自我,用四把提琴講述屬於必勝青年的故事。
  • 高考也許會遲到,但「必勝」夢想不會缺席
    多年以來,全國各地的學校和家長為考生在大考前準備一頓寓意「必勝」好彩頭的大餐,漸漸成為一項「傳統」儀式。今年突發疫情,高考也許會遲到,但「必勝」夢想不會缺席!必勝客「逢考必勝」項目的五周年,在南京、鄭州、廣州、濟南、杭州等城市,各種花式的「必勝鼓勵」為備考的學子們帶來了滿滿的必勝能量。
  • 20場國際遠程連線 北京協和醫院分享了哪些「抗疫」中國經驗?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5月5日就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援鄂抗疫等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援鄂醫療隊隊長嚴曉偉圖片來源:中國網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系副主任、援鄂醫療隊隊長嚴曉偉在發布會上介紹,在武漢,協和醫院的團隊通過大量臨床實踐以及對病例的總結和不斷創新,得到了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創抗疫MV《信念》獲2020江蘇網絡文化季活動...
    近日,中共江蘇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公布2020江蘇網絡文化季系列評選結果,由省教育廳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聯合報送的原創MV《信念》獲得優秀作品獎,在獲獎單位中是唯一的高校。據悉,2020江蘇網絡文化季活動由江蘇省委網信辦主辦。
  • 分享經驗合作抗疫,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結束在馬來西亞工作
    臨行前,專家組總結了在馬期間的工作成果,並與馬來西亞衛生部做了總結和分享。由國家衛健委組建、廣東省衛健委選派的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4月18日抵達馬來西亞吉隆坡,在吉隆坡及周邊、沙撈越州和沙巴州走訪了當地定點醫院、相關醫療和研究機構等,與馬方展開廣泛交流。
  • 西安交大一附院與四國連線分享抗疫經驗
    西安交大一附院相關專家用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巴拿馬、土庫曼斯坦、吉布地共和國、波札那共和國四國駐外大使館人員、中資機構人員、華人華僑等分享抗疫經驗。活動現場,西安交大一附院精神心理衛生科、中醫科、感染性疾病科等相關科室專家教授,結合本科室特點就新冠肺炎的臨床症狀、病毒傳播途徑及檢測和預防、心理預防等防控知識進行講解。
  • 薪火傳遞經驗 青春助力夢想——莆田第十一中學舉行中考優秀生經驗分享會
    8月24日,莆田第十一中學舉行中考優秀生經驗分享會,2020屆部分中考優秀生與2021屆優秀學子分享中考經驗。分享會上,中考優秀畢業生分別從學習方法、習慣養成、生活細節、答題技巧、應考策略等方面介紹了自己成功的經驗,並耐心解答學弟學妹們提出的各種疑惑
  • 歐洲東北同鄉會暨商會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
    歐洲東北同鄉會暨商會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
  • 李蘭娟、張文宏回顧「抗疫」經歷 分享健康傳播經驗
    李蘭娟、張文宏回顧「抗疫」經歷 分享健康傳播經驗 2020-09-25 17:54:32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回顧「抗疫」經歷,分享健康傳播的經驗。李蘭娟在大會上發言。 駱雲飛 攝  李蘭娟認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在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疫苗研發、診斷治療、公共衛生管理等方面,人工智慧、大數據、5G、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數位技術、科技手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黑龍江300餘名小學美術教師抗疫作品集致敬抗疫英雄
    面對疫情,黑龍江省全體中小學美術教師也沒有缺席,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在2月27日向全省小學美術教師提出倡議,號召他們以各種方式宣傳貫徹黨中央疫情防控決策部署,用手中的畫筆傳播防疫知識,刻畫英雄人物、傳遞人間大愛、鼓舞人心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