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琅琊榜》裡清貴大氣的帝王蕭景琰,還是《偽裝者》裡八面玲瓏的地下工作者明誠,或是《歡樂頌》裡風流倜儻的醫生趙啟平等,都是近年來青年演員王凱塑造的角色。本著不願重複自己的演戲宗旨,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熱播劇《大江大河》中,王凱出演了宋運輝一角,一位身在改革的大潮中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他抓住了恢復高考的機會,從成分不好家境貧寒的「小豆芽菜」一躍成為大學生,接下來分配進工廠,成為技術骨幹,進一步成為國企改革的中堅力量和先行者,「志之所趨,不可阻擋」。在劇中作為國營經濟代表的宋運輝,與作為集體經濟代表的雷東寶(楊爍飾),和作為個體經濟代表的楊巡(董子健飾)一起,共同刻畫出1978年後在偉大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波瀾壯闊的全景式經濟圖景,同時勾勒出主人公作為小人物在歷史大潮中不斷探索與沉浮的命運主線。正如王凱所說「宋運輝的身上,是時代的投射與縮影」。
「土味少年」成長記 不懼掉粉
第一集裡宋運輝的扮相堪稱「土味」十足,頂著蓬鬆的鍋蓋頭,戴著笨重粗糙的塑料框眼鏡,臉上呈現出吃不飽飯的「菜色」,身著極具年代感的藍色褲子紅色跨欄背心,瘦削的雙肩上撐著肥大的舊襯衣,腳踩一雙舊膠鞋。在最初接這個角色時,導演孔笙就曾給王凱打過「預防針」,「要做好演完宋運輝掉粉的準備」。現在再問起這個問題,王凱毫不遲疑地說「我覺得我演完宋運輝會漲粉」,接著是他一貫魔性的「呵呵呵」笑聲,然後王凱認真地說道: 「他一路走來的拼搏歷程,我覺得蠻勵志的,蠻感人的。」
王凱曾說,宋運輝曲折的奮鬥歷程成為這個角色最大的閃光點:他家境貧寒,父親宋季山曾經被國民黨抓去,從而一家人都因成分問題飽受白眼,令其從小飽受排擠和欺負,成績優異卻連上高中的資格都被取消,只能下鄉插隊一邊養豬一邊刻苦自學。他執著追求夢想不放棄,高考成績全縣第一卻在政審環節被卡,上不了大學。少年宋運輝不善言辭,只能倔強地在烈日下一遍遍地背誦《人民日報》社論,希望能換來轉機。「一百遍不行我就背一百零一遍」「一千遍不行我就背一千零一遍」,這種不服輸甚至有點傻乎乎的韌勁兒一直貫穿了宋運輝的整個奮鬥歷程。
「單純、固執、執著」,王凱用這三個字來形容宋運輝的性格,在鄉下插隊的宋運輝每天除了養豬就是讀書備考,上了大學則一心學習、進步,進了工廠則孜孜不倦地鑽研技術。他心思單純做起事情來心無旁騖,被同事尋建祥打趣是「累不死的宋運輝」。談起宋運輝的人生經歷,王凱認為,他是「一個典型的知識改變命運的代表,因為抓住了考大學這個機會,上大學是他人生最重大的一個轉折。」高考的恢復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當時參加高考的考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中流砥柱,宋運輝便是抓住高考機遇的萬千考生之一。
出生於1982年的王凱認為,宋運輝的奮鬥歷程是在「傳遞一種拼搏的精神」,通過《大江大河》「知道父輩這一路走來有多麼的不容易,才會有我們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真的是值得珍惜」。
表演程式「做減法」 不去設計
《大江大河》劇組延續了團隊一貫的「處女座」作風,歷時4個多月精心拍攝,輾轉數十個地點取景,1:1搭建實景,美術費用超出正常電視劇的兩倍以上,有細心的觀眾發現在片尾的演職表上美工組的陣容格外龐大,僅置景木工就有200多位。為了還原時代的質感,劇組不僅在置景上精益求精,對演員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凱為了演好宋運輝,除了提前留長了頭髮,還做了大量的功課,查閱資料,向父輩討教,體味他們「眼裡閃爍的光芒」仔細揣摩那一代人的風貌。導演要求他「再瘦點」,他就用「管住嘴」瘦身。楊爍透露,拍戲時他都能看得到王凱跨欄背心後一根根的「排骨」。「姐姐」童瑤也笑言:「和王凱搭戲好有壓力,凱凱你不要再瘦了,感覺好像家裡的好東西都讓我吃了。」為了達到導演的要求,主演們除了減重,還不斷向跟組的群眾演員請教生活勞作的種種細節,只是為了「進入那種生活的狀態」,劇裡的宋運輝能手腳麻利地鍘豬草,餵豬時候喚著「囉囉囉」,有模有樣地挑扁擔……無數生動流暢的細節匯聚起來,構成了一副廣闊且真實的生活圖卷。
《大江大河》第一部要從18歲演到30歲,這對今年36歲的王凱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導演說:「把你內心最乾淨、最淳樸、最沒有汙染的那一面拿出來,那你就和這個角色很貼合了。宋運輝是一個內心特別乾淨的人,你演戲時不要去想那麼多。」王凱按照導演的指導,抓住自己和宋運輝相似的性格特質,在表演程式上「做減法」,不去設計,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果然演出了少年感。「宋運輝是一個比較安靜的人,我整部戲試圖把自己安靜下來。之前在劇組拍戲之餘願意和大家多交流,但在拍攝《大江大河》期間我很少參與聚會。在生活上也『做減法』,是為了讓自己能保持『安靜下來』的宋運輝式狀態。」
回看青春追夢路 不再迷茫
王凱本人的奮鬥歷程也和宋運輝有幾分相似,都出身普通家庭,但敢於追逐夢想。從小喜歡表演的他最初想讀藝校,但還是聽從父母的意願讀了普通高中,並端上了令許多人豔羨的「鐵飯碗」。後來他辭去了工作重新參加高考,並順利進入中戲,躊躇滿志的他也經歷了「畢業即失業」的迷茫期。回望自己的逐夢之路,王凱說「就像一條路一樣有好多小的岔路,但我也不後悔自己做的每一次選擇」,比起宋運輝「一次選擇就可能代表了這一生的命運」的艱難處境,王凱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能夠自由選擇的權力更多了,選擇的空間也更大了」。雖然在追逐表演夢的道路上一波三折,但「我還是實現了我自己的夢想,所以我也沒有啥後悔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時代在變,但夢想和奮鬥永遠是每一代人青春共同主題。談起夢想的不同,王凱語氣篤定,「每一個逐夢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夢想不分大小,只要你有夢想,敢為夢想去拼搏、去努力,我覺得都是值得尊敬的」,而且他認為「不管在人生哪個階段,你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去努力,而這個努力也不是說做給誰看的」。
當問及出演宋運輝算不算他的「顛覆性表演」時,卻迎來了王凱探詢的目光,「我不知道大家為何非要一直去追求一個所謂的顛覆,完全顛覆真的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嗎?」王凱反問道,「其實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沒有想過要完全顛覆什麼東西,一切都是順其自然,自然而然的,你接到這個東西它就需要你這麼去改變,你就這麼去順著它改變就對了。」當追問王凱自己有沒有想做什麼改變時,他直言並沒有:「我沒有想做任何改變,我就是最好的我」。
據悉,王凱2018年只拍了《大江大河》一部戲,他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仍是出演正午陽光的作品,《孤城閉》中的宋仁宗。與原著相比劇本做了很大的改編,「侯總這邊也是想借著這個戲講宋仁宗的一生」,「那個時代無論是經濟還是藝術都是空前的繁榮,所以還想借這個戲把宋朝一些歷史、人物」展現出來。王凱笑著說作為演員就是「可以體會不同年代的這種經歷,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