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聰
2020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國劇,其創造者之一,是我們武漢人。
從「放」到「收」,抓細節演人物成長
對,就是王凱主演的《大江大河2》——豆瓣9.3分,雙臺收視率自2020年12月25日以來齊齊破2。
這也是王凱在2018年之後,又一次沉浸到「宋運輝」這個人物裡:兩年前的第一部,割豬草的「宋運輝」成為1978年恢復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兩年後,「宋運輝」成為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化工前沿的領軍人物。
「人物有變化了,我的表演方式也變了。」1月4日,在東方衛視組織的微信群訪中,曾經為「宋運輝」減掉5公斤肉的王凱說。
看過《大江大河》第一部,觀眾不會忘記曾經那個瘦骨嶙峋的王凱。當時為了再現「宋運輝」的真實,他迅速減肥,劇中高考成績發榜宋運輝奔跑穿過田埂時,背心邊緣透出的肋骨清晰可見。
到了第二部,成為東海化工廠副廠長的宋運輝不再黑瘦,他穿西裝梳背頭,在處理複雜的人事關係上也變得運籌帷幄。
「這個角色肯定是成長了,第一是年齡上的,第二是生活環境、工作環境變化後的。」王凱提到,如果說第一部《大江大河》裡講的是宋運輝通過知識改變命運,那第二部《大江大河》,就是宋運輝「如何不辜負這個時代」。
他在設計第二部宋運輝的表演細節時會去考慮上世紀90年代初知識分子的樣貌,「他們的動作不會有太大幅度,情緒也不會有特別大的波動,那我的表演就會『收著』,這個時期的宋運輝就是內斂的。」這種「設計」甚至細膩到推眼鏡的動作,「觀眾也許會記得,第一部小輝推眼鏡是用聳鼻子的方式,到了第二部就是用手扶了,因為他不再是稚氣的大學生了。」
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楚天都市報記者追劇後發現,劇裡人物眾多,但沒有一個是「工具人」。比如第二部宋運輝的「主場」東海化工廠,光是5位廠長副廠長就都是個性分明。這家企業背後的人事關係、暗流湧動,也在人設的著墨背後一點點被端出。
作為東海化工廠四位副廠長之一,王凱飾演的宋運輝在建廠和後期面臨一道道難關,同時他又始終處在複雜的人事關係和家庭關係中,怎麼演?並不好演。
王凱也說,第二部裡最大的「難度」就是宋運輝本身的「難」,「不管是工作還是情感,他一直面對各種考驗和挑戰,我自己演的時候也覺得,這個人不容易。」至於那些大段大段屬於當年那個年代的化工專有名詞和術語,王凱說那只是「技術性的難」。
不過,也正因為這種難和面對困難時宋運輝的處理,讓《大江大河2》為觀眾喜愛。王凱總結是因為這部劇是「時代精神的濃縮」,「劇中人物的不畏艱險敢想敢拼,宋運輝的底線、原則、韌勁兒,是每一個時代都需要的。」他總結宋運輝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至於網友目前喊話宋運輝趕緊跟程開顏「離婚」,並好奇他何時會跟梁思申展開感情線時,王凱給出明確答案:「這部戲裡我們沒有感情線!還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
一年三部戲,霸屏也會「累」
從2005年出道到現在,王凱在娛樂圈打拼了15個年頭,「初入行時希望能有戲拍,後面是希望能有好戲拍,到現在是希望有自己想拍的戲拍。」
不過不管是什麼階段,他說自己時常能獲得滿足感,「當你喜歡一個東西、熱愛一個東西的時候,滿足感是自然而然就能夠帶來的。」
2020年從《清平樂》到《獵狐》再到《大江大河2》,王凱始終霸屏,他說自己「幸運」又「累」,「幸運的是一年拍了三部好戲,但是從身到心都非常累,這一年對我來說也是勇攀高峰。」而未來,他也不會因為接戲少而擔心人氣變低,「接戲太多,日程排得太滿反而會覺得不停在掏空自己,如果拍的戲也不怎麼樣,反而會讓人氣降低吧?」採訪尾聲他想了想說,「所以還是少拍戲、拍好戲,這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對自己負責。」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