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我總能發現有那麼一兩個人特別受周圍人的歡迎,表面上他們言談舉止與常人無異,但為人處世讓人覺得特別舒服,這類人普遍有著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在很多場合都比較耀眼。這樣的人很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當然,為人父母,肯定也希望孩子能夠做個『『知世故而不世故, 歷圓滑而彌天真』』的人。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以說是絕大部分家庭裡的長輩對下一代的最高期盼,但『『欲做事先做人』』,本末不可倒置。我們為人父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由於各方面原因在外受欺負,不受歡迎,被孤立,擔心他不能與人很好地相處。的確,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是那個人群中最閃亮的星呢?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我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對孩子也有著同樣的擔心。但是孩子終將離開我們,走向社會,獨立生存。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因此,想要培養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首先我們自己就需要做什麼樣的人。所以,具備以下幾種品質,是必不可少的。
1.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很重要,所謂『『助人者人自助』』。平日裡多與人為善,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凡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極主動地去幫助他人,在你身陷囹圄時,他人也會對你伸予援助之手,何樂而不為呢。
2.人無禮則不生。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貌禮節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基本素養的。對人對事更要常以禮相待。逢人要打招呼,受到幫助要及時道謝,給他人帶來不便時要道歉等等,最基礎的禮貌素養是一個人行走於世界的根本條件,有『『禮』』行走天下,無『『禮』』寸步難行。
3.謙虛使人進步。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往往和「自己」相處最多,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走上坡路時,往往把自己估計過高,認為一切都能唾手可得,甚至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身價的一部分而喜不自勝。 走下坡路時,又往往妄自菲薄,把自己估計過低,把困難和不利看作是自己的無能,而實際上是被怯懦的心態掩埋了自己鮮活的生命。 悟透自己,就是正確認識自己。既知道自己的優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 人一旦有了自知之明,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4.得饒人處且饒人。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要寬容、體諒別人,儘量寬恕別人,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餘地。所謂『『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皆為此意。如果我們在被人得罪,誤會時常懷恨在心,對自己也是一種傷害,學著放過自己內心的同時,也學著放過他人,不要在他人落難時給予落井下石,於人於己沒有一點好處。相反,我們如果能做到以德報怨,難道不是最好的反擊嗎?
5.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一個人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夠將事情做好。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善於他人合作。懂得團結的力量,一個人的能力再出眾,沒有他人的幫助也難成大事,與人合作更要善於彼此分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是最大的進步。
優良的品質並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大都是經過後天的薰陶與培養而慢慢地形成。我們欣賞受歡迎的人,也希望自己被歡迎,但是並不代表要學會圓滑世故,真誠待人方能被人真誠待之,願我們『『知世故而不世故, 歷圓滑而彌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