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至死不知,觀音為何找一群罪犯給他當徒弟?名字連起來才知道

2021-01-19 騰訊網

小的時候看《西遊記》看得是一個熱鬧,一個和尚帶著3個徒弟,一路上斬妖除魔去西天求取真經。

長大後再翻看這部經典電視劇,發現唐僧能夠有這3個徒弟,也算是他的造化了。一路上,哪次唐僧被抓走,幾個徒弟都拼了命去救他,特別是孫悟空,如果沒有孫悟空一直護著他,恐怕他早就被妖怪吃了。

路上遇到的所有難事包括妖怪,幾乎都是徒弟們幫忙出面解決的,唯一一個就是女兒國,這個地方徒弟們可幫不上忙,因為這牽扯到情感,而這一關,讓唐僧滿臉冒汗,甚至不由自主的說出了「若有來生」。

不知道大家發現,唐僧的這幾個徒弟,都是一幫「罪犯」。

首先是大徒弟孫悟空,孫悟空大鬧天空,還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打倒太上老君的爐子,最終被如來壓在了五指山下。

二徒弟豬八戒,原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為調戲嫦娥而被貶下凡間成為一頭豬。

沙僧的罪稍微輕一點,沙僧原本是天宮的捲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不過下凡後的他並沒有很安生,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

包括那匹小白龍,也是犯過錯的,燒了宮裡的明珠,被父王告到了玉帝那裡,好在有觀音菩薩求情,變成了一條小白龍。

那麼,神仙那麼多,觀音為什麼偏要找這一群罪犯給唐僧做徒弟呢?把名字連起來才知道!

首先是孫悟空,菩提老祖給他取名為悟空,並告訴他無論如何都不要別人我是你的老師,可見他早就預料到以後的事,以悟空的性格,非闖禍不可,孫悟空本性不壞,但是十分傲氣,而「空」在佛教是最高境界,四大皆空,要把一切都當作浮雲,才是一種大智慧。如果孫悟空能做到這一點,算是有修得正果。

而豬八戒,又叫豬悟能,能是戒律的意思,豬八戒身上的缺點是什麼,就是一個字貪。貪戀美色,過於貪心,所以要戒律。

而沙僧,是沙悟淨,沙僧被貶凡間多年,由於不滿玉帝的處罰,所以一直為難人間,在流沙河上胡作非為。而「淨」就是告訴他想要成佛,一定要學會自我反省,自己反思,才能有所成就。

相關焦點

  • 為何觀音找3個犯了天條的人,陪唐僧取經?其中有什麼含義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為何觀音找3個犯了天條的人,陪唐僧取經?其中有什麼含義。大家對於《西遊記》這部電視劇應該不陌生,電視劇中師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唐僧只是一個人去西天取經,可取經的路太長了,而且路上全部都是妖怪,為了保護唐僧的安全,觀音菩薩為他派送了三個徒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觀音菩薩給唐僧找三個犯了天條的徒弟呢?有專家卻表示你將他們三個人的名字連起來就知道,那麼這三個人的名字代表什麼呢?
  • 為啥觀音給唐僧找3個犯了天條的徒弟?其中有何含義?
    尤其是《西遊記》的四個主角更是性格鮮明、人物立體,小夥伴們對唐僧四徒並不陌生,唐僧肉眼凡胎、想要跋山涉水、千裡迢迢去往西天取經實屬不易。從大唐到天竺,一路上妖魔作祟、鬼怪出現,若沒有通天本領、貴人相助,唐僧必死無疑,能夠順利到達西天求取真經得益於三個徒弟的鼎力相助。三個徒弟一路降妖除魔、各司其職、,歷經千辛萬苦方可修成正果。
  • 孫悟空師兄弟早有名字唐僧為何還要重取?原來取名深含學問!
    (蝸牛看西遊第1483期)文/牽著蝸牛散步不少人問蝸牛,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為何有好幾個名字。比如孫悟空,這名字是菩提祖師取的,到天宮當了齊天大聖,所以又叫大聖。但遇到唐僧後,唐僧偏還給他取了個名字叫行者。再比如豬八戒,在天庭時叫豬剛鬣,觀音收服他時取名叫豬悟能,遇上唐僧後,又取名叫八戒。沙僧呢?
  • 觀音為何毒死通天河全部妖怪?與這名東海來的鱖婆有關?
    觀音帶著寵物走後,孫悟空等人下到河底,見到的慘狀讓他們大吃一驚:就像遭受了某種生化武器襲擊,所有的水怪魚精,盡皆死爛!觀音為何下這樣的狠手?其實,與水府一名鱖婆有關!回到水府,他垂頭喪氣,像死了爹媽一樣,準備放過唐僧團隊,日後再找陳家莊倆死老頭秋後算帳。 不料,旁邊卻閃過一名鱖婆,對他說:我有一計,保證讓你吃到唐僧肉,不過,成功之後,得賞我一些酒肉。比如,幫我清空購物車啥的。
  • 小白龍本是龍王太子,為何甘願當人胯下坐騎?看觀音對他做了啥?
    仔細看一下,卻會發現取經團隊中,五人的身份都不簡單,師父乃如來佛跟前的二弟子,大師兄乃齊天大聖,二師兄乃天蓬元帥,沙師弟乃捲簾大將,就連那匹馬都是西海龍王太子!唐僧的前面三個徒弟,前世是多麼威風,如今給唐僧做徒弟,成這個樣子,倒也理解。
  • 從唐僧袈裟上的寶石到金箍兒 觀音到底偷了多少東西
    為何唐僧師徒自己都沒有發現?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小說,也許是作者不小心寫漏了呢?更何況,唐僧本人對這件觀音親賜的寶物十分看重,只有在到雷音寺見佛祖這樣的重大場合才會拿出來穿,如果是不小心丟了珠子,早就鬧得沸反盈天,讓悟空天上地下地找了。
  • 觀音為何尊稱她為母親?
    如果讓他取經成佛,明顯違背了西天規定;如果中途換人,取經工程本來就是為如來二徒弟量身打造的,主角都人設崩了,還取個鏟鏟的經?所以,必須要在適當時機警告他一下!特別是加入了老流氓豬八戒後,觀音更不放心了。
  • 悟空推倒人參果樹,為何只有觀音可以讓人參果樹復活,難道是這樣
    他的徒弟就納悶,我們道家怎麼跟一個佛家的和尚有這麼深厚的情誼呢,鎮元子就說,唐僧乃是金蟬子轉世,如來身旁的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盂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還交待一定要小心他手下的徒弟們,曾經他的大徒弟,可是大鬧過天宮的。
  • 通天河老烏龜為何問唐僧的問題兩次不一致?難道是觀音的臥底?
    (蝸牛看西遊第1092期)文 牽著蝸牛散步在往期文章中,蝸牛專門解讀過唐僧為何不替通天河老烏龜問壽命,絕不僅僅是忘了,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文章發出來之後,有細心的讀者發現,老烏龜問唐僧的兩個問題竟然不一致!
  • 鎮元子給唐僧送人參果,為何不敢驚動孫悟空?他在怕什麼?
    話說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去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臨行前吩咐二童清風和明月:「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最後,大仙還特別交待道:「唐三藏雖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羅唣,不可驚動他知。」鎮元子給唐僧送人參果,為何不敢驚動孫悟空?他在怕什麼?
  • 降服金魚精時,觀音為何不梳妝就來了,你看看她念的咒語是什麼
    直到觀音編了個竹籃出來,催促孫悟空動身,孫悟空自己覺得不好意思,請觀音著衣登座。然而觀音卻自己表示:「不消著衣,就此去也。」這種反常舉動,不僅讓孫悟空奇怪,連豬八戒也很奇怪:師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麼亂嚷亂叫,把一個未梳妝的菩薩逼將來也。
  • 觀音收服金魚精後,念動12字真言除掉一群小妖,她想隱瞞什麼?
    在《西遊記》之中,唐僧一行人在路上遇到妖怪之後,孫悟空首先會找的人實際上是觀音菩薩。而觀音菩薩儘管會幫助孫悟空,但是一般情況下卻不會大開殺戒,因為觀音菩薩畢竟是如來佛祖的弟子,佛教最為忌諱的也就是殺生了。
  • 觀音去凡間找唐僧,為何繞路去找了土地公?觀音有何深意?
    當然這部電視劇也深受我們喜愛,有的一些情節甚至更加成為了我們小時候童年時代的回憶,可能我們還記得他最初的幾集,我們或許還記得當年唐僧是如何踏上去西邊找如來佛祖求取如何才能幫助一些普通的人度過人生的苦難的一些方法。你們還記得當年這麼厲害的人,他是怎麼開始自己的路途的嗎?
  • 三個徒弟那麼厲害,為何不能馱唐僧過河?你看八戒怎麼說
    唐僧的大徒弟乃是齊天大聖,有大鬧天宮的經驗,還掌握著七十二變和筋鬥雲的本領;他的二徒弟曾是天宮的天蓬元帥,以前是八萬水軍的領導人;他的三徒弟曾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南天門都以他為尊。把他們摘出來就會發現唐僧撿到寶了,但是這件事發生時唐僧還以為他們個個都是草包。
  • 西遊記裡如來給了唐僧這幾件寶貝護身,為何他從來沒有用過?
    西遊記裡的唐僧是一個凡人,說是手無縛雞之力也不為過。那麼唐僧真的就像看上去的那麼弱雞嗎?他真的對妖怪沒有任何反抗能力嗎?當然不是這樣。其實他手裡有好幾件如來給的寶貝,這些寶貝都可以幫助他逃離妖怪的魔爪,保證他的生命安全。但他為何從來都沒有用過呢?
  • 悟空請觀音降服此妖,觀音嚇得連衣服都沒穿就趕去,他有觀音把柄
    西遊記通天河那一回,孫悟空等一行人碰到攔路的靈感大王,這靈感大王將唐僧擄到河裡,將悟空等人引到水下跟他交戰。猴子不善水戰,當初在流沙河時就因為在水裡鬥不過沙僧吃了虧,這次靈感大王故技重施,孫猴子還是吃了憋。
  • 為何與如來徒弟名字只一字之差?
    (蝸牛看西遊第3602期)文/蝸牛師徒四人當中,沒有誰人是簡單的身份,更確切地說有可能他們本身的能力就OK,例如沙和尚的捲簾大將也有可能是他們的靠山足夠硬,例如孫猴子,這中間並沒有明確的提出八戒的師父,所以暫且不提,但是即便是已經知道名字的孫猴子的師父
  • 比菩提祖師更神秘的神仙是誰,靠著他唐僧才走到了靈山
    但是,從原著思想來看,這個烏巢禪師相當重要,他傳授的《多心經》可以說是整個小說之魂。上期蝸牛提出,這名神仙對孫悟空的影響,遠超菩提祖師,其實,他對唐僧的影響,更是遠超如來和觀音。唐僧一路上遇到妖怪或坎坷,不是念的如來和觀音講授的佛經,而是念的烏巢禪師傳授的《多經心》,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 金魚精留在觀音身邊就能修成正果,為何卻費盡心思逃出蓮花池?
    要說想方設法修成正果的妖怪,悟空遇到的黑熊精可以算是一個,這隻妖怪沒有浮起半點吃唐僧肉的念頭,反而瞄準了他們的寶貝錦襴袈裟,他可真是偷個寶貝都是愛佛法的亞子。黑熊精在閒暇之餘還會跑到觀音禪院裡和金池長老探討佛法,這時一個愛學習愛佛法的好學生形象躍然於紙上。功夫不負有心人,觀音終於注意到這位弟子並且帶著他來到了南海修煉,黑熊算是通過自己的方式修成了正果。
  • 鎮元子顯然不是器重唐僧師徒所有人,他在意的是只有兩個人!
    《西遊記》原著中,鎮元子絕對沒那麼大方,一請客就送給讓唐僧師徒7個人參果,要知道,開園時鎮元子48個徒弟才分吃了2個,所以鎮元子就打算送2個給故人唐僧師徒嘗嘗鮮,至於唐僧的3個徒弟沒份。貪吃的豬八戒,愛摘桃的孫悟空,老實的沙和尚,這3個人組合在一起,就沒有不敢做的事,於是2個人生果就變成了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