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餵養需要注意的4件事,你知道嗎?

2020-12-19 奶粉智庫

粉哥導讀:奶粉餵養需要奶瓶,混合餵養需要奶瓶,母乳餵養媽媽不在家時也需要奶瓶。作為媽媽必備的輔助工具,它真的太重要了!雖然有時候奶瓶的確可以讓媽媽的時間更加自由,但是奶瓶餵養可不是簡單的事兒,需要注意的點太多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吧~

第一件事:挑選合適的奶瓶

奶瓶作為寶寶的「親密」物件,挑選一款適合寶寶的是非常很重要的,一般情況下,挑選一款合適的奶瓶,需要了解一款奶瓶的容量、材質、奶嘴等多個方面。

奶瓶的容量

奶瓶的常見容量有120ml、160ml、200ml、240ml。對於新生兒,由於胃容量較小,所以媽媽可以先準備一個120ml的奶瓶,避免媽媽有事外出不能親喂。隨著寶寶不斷長大,小奶瓶漸漸無法滿足寶寶需求,這時家長就要換一批稍大的奶瓶,兩個200—240毫升的奶瓶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如果寶寶屬於混合餵養或者是偶爾吃一頓奶粉,那麼可以給寶寶準備小奶瓶。

奶瓶的材質

市面上常見的奶瓶材質有玻璃、塑料、矽膠、不鏽鋼、陶瓷等。每種類型的奶瓶材質都各有優缺點,爸爸媽媽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玻璃奶瓶:內壁光滑,容易清洗,蒸煮消毒不易變形,有一定重量且易碎,適用於不會自抱奶瓶喝奶、需要家長餵奶的寶寶。一般情況下1年換1次,但是玻璃奶瓶易碎,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奶瓶出現了裂痕,應及時換新。

塑料奶瓶:目前PES材質、PP材質、PPSU材質都可以做成寶寶的奶瓶。奶瓶輕巧、不易摔碎,適用於能夠自己抱著奶瓶喝奶的寶寶。一般情況下PES材質6個月就可以更換了;PP材質4個月就可以更換了;PSU材質6~8個月就可以更換了

當然還有一些奶瓶是用陶瓷、不鏽鋼、矽膠等材質做成的,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奶瓶材質。

合適的奶嘴

除了奶瓶的瓶身容量和材質很重要,奶嘴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影響著寶寶吃奶時的速度和舒適度。首先,儘量選用與媽媽的乳頭相似的奶嘴,對不喜歡橡膠味道的寶寶,可以換成異戊二烯膠或矽膠做成的奶嘴。

其次將奶嘴的大小調成合適的孔,大小以以奶瓶倒立時,奶以滴狀連續流出為宜。

最後,矽膠材質的奶嘴更換時間為1~2個月;乳膠材質的奶嘴更換時間為1個月。如果奶嘴出現破損、變色、奶嘴變薄、開口撕裂等,要馬上換新。

第二件事:餵養事項

奶瓶餵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寶寶吐奶、嗆奶。一般情況下,爸爸媽媽在使用奶瓶給寶寶餵奶時,需要注意奶液的溫度、奶液的流出速度以及餵養姿勢。

奶液的溫度

母乳的溫度是37℃,也是比較適合寶寶的食用溫度。目前奶粉的衝調溫度在40℃~60℃之間,溫度差異較大,所以媽媽一定要學會判斷奶液的溫度。一般情況下可以滴幾滴奶液在手背上,試試溫度,感覺不燙即可。如果確實無法判斷,可以用溫度計測量。

奶液的流出速度

如果奶液流出速度過快,可能會造成寶寶嗆奶,如果奶液流出速度過慢,心急的寶寶可能會大哭,吸入大量空氣造成吐奶,所以奶液流出速度以連續流出為宜。

餵養姿勢

給寶寶餵奶的方式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寶寶是否能夠順利的完成進食,因為如果餵奶姿勢不對可能會造成寶寶吐奶、溢奶等情況發生,正確的餵奶姿勢參考下圖:

吸奶的角度應保持45°,避免嗆奶,喝完奶之後,需要立起讓寶寶打嗝。

第三件事:及時清潔

俗話說:「病從口入」,奶瓶是直接接觸寶寶及其食物的物件,保持衛生是首要原則,而且奶液本身營養豐富,如果寶寶喝完奶後沒有及時清洗奶瓶的話,極其容易滋生細菌,因此,給寶寶喝完奶後需要及時進行清洗、消毒。一般情況下分為準備階段、清洗階段以及消毒階段。

準備階段

一旦家裡有了寶寶就需要準備清洗奶瓶、奶嘴的工具,方便後續的清洗工作,避免手忙腳亂。清洗奶瓶的工具包括奶瓶刷、奶嘴刷、奶瓶消毒器、奶瓶夾等。

清洗階段

清洗奶瓶時,需要使用奶瓶刷仔細清洗奶瓶內外,特別注意瓶壁、瓶口等地方的殘留奶垢;使用奶嘴刷把奶嘴間隙中的奶漬清理乾淨,特別注意奶嘴孔是否堵塞。此外,全程可以採用溫水衝洗,因為奶粉中含有脂肪,冷水衝洗可能不易衝洗乾淨。

消毒階段

當清洗完畢之後,就需要給奶瓶消毒了,避免有殘留的物質汙染奶瓶。家裡常見的消毒方式為煮沸消毒法。寶媽可以採用專用的消毒鍋,裡面裝有冷水,水的深度要能完全覆蓋所有已經清洗過的餵奶用具。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玻璃材質的奶瓶,可以直接冷水下鍋;如果是塑料奶瓶,可以等水燒開後5-10分鐘再放入奶嘴,瓶蓋等塑料製品,蓋上鍋蓋在煮3-5分鐘,塑料奶瓶不宜煮太久。

此外,也有媽媽買了奶瓶消毒鍋用於消毒,也是比較方便。現在市面上的奶瓶消毒鍋主要有蒸汽消毒鍋和UV紫外線消毒鍋這兩種:蒸汽消毒鍋的原理是使用蒸汽高溫來進行殺菌。UV紫外線消毒鍋則是使用紫外線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分子結構,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

第四件事:合理的保存

當奶瓶完成清洗、消毒過後,存放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正確存放的話,等於沒有消毒,無法立刻再次使用。消毒後的奶瓶應當在乾淨的環境裡放在乾淨毛巾上自然風乾,然後可以使用保鮮膜進行密封,最後放入通風乾燥處,或者也可以將奶瓶放入一個密封的塑料盒中,保證奶瓶的清潔。

此外,若於消毒24小時後仍舊沒有使用奶瓶,就需重新進行一次消毒工作,以免細菌滋生。

奶瓶是寶寶的親密夥伴,爸爸媽媽為寶寶選擇一款適合的奶瓶和奶嘴,採用正確方式為寶寶餵奶,並且將奶瓶打理的乾乾淨淨,最後再用合理的方式儲存奶瓶,無疑是為寶寶的健康加分,增強寶寶愛喝奶的可能性。奶瓶雖小,但是注意事項可不少!最後再次提醒各位寶媽,等寶寶到了6個月就需要引入杯子,讓寶寶慢慢過渡直到1歲完全戒除奶瓶。

以上關於奶瓶餵養的4大注意事項,你get了嗎?

育兒是一條艱辛的道路,奶粉智庫將與你一路同行,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歡迎留言。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您對如何選奶粉還有疑問,可以在文末給我們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奶瓶餵養的七大真相,媽媽們都需要知道
    奶瓶餵養的七大真相,媽媽們都需要知道 2020-08-19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奶瓶餵養的七大真相,媽媽們都需要知道
    真的可以因為親餵效率不高,媽媽覺得累,或者擔心寶寶吃不飽就改成全奶瓶餵養嗎而且奶陣是陣發性的,一次只能持續1-2分鐘,需要等下一次奶陣才又會有更多乳汁。如果過早引入奶瓶,尤其是在產後頭一個月裡,又沒有正確瓶餵的方法,很容易出現乳頭混淆,就是寶寶不知道在媽媽乳房上要如何吸吮了。這種情況真不能怪寶寶,畢竟人家還小,一會兒一個花樣,人家搞不明白了。
  • 新手媽媽奶瓶餵養幾大誤區 你踩雷了嗎?
    2020年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這一年裡,有不少媽媽都迎接來了自己的金鼠寶寶,可生娃難,養娃更難,當了準媽媽後,才發現原來欣喜是一時的,操心才是永遠的,吃喝拉撒各個方面,都得事無巨細才是,尤其是在"吃"這件事上,可是半點都馬虎不得,除了要選購優質奶粉,奶瓶的選用、清潔,乃至使用更是讓各位媽媽們費神費力。
  • 混合餵養=母乳+奶粉,頓頓混著喂?混合餵養寶媽要知道的6件事
    大家都知道母乳的寶寶抵抗力更強、身體發育更快、大腦更聰明、更省錢、更方便。無論是對寶寶還是對經濟都是非常好的,自然大家也都希望孩子能吃上母乳。但是母乳這件事並不是想就夠了的,有的寶媽母乳不夠,為了不影響寶寶發育,只能進行混合餵養。
  • 用奶瓶餵養寶寶的注意事項,很多媽媽不知道
    也許你是出於無奈而放棄母乳餵養,採用奶瓶餵養你的寶寶。不過不要灰心,奶瓶餵養也有兩大好處:一來便於掌握寶寶的食量,二來其他家庭成員比如寶貝的爸爸,也能有機會親手餵哺寶貝了。但是奶瓶餵養並不是奶粉餵養寶寶的專利,很多母乳媽媽也會選擇將母乳吸出然後用奶瓶餵奶。
  • 寶寶總共需要幾個奶瓶?使用奶瓶常存在4個誤區,你碰了幾個?
    使用奶瓶要注意哪些問題呢?關於奶瓶的使用,看似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其實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走進誤區,那麼可能傷害的就是寶寶的健康了!使用奶瓶常常存在的4個誤區,你碰了幾個?>很多的新手媽媽覺得,奶瓶準備一個不就可以了嗎?
  • 奶粉餵養記住這 4件事,寶寶發育不會比母乳餵養差
    雖然寶寶出生之後,醫生會建議媽媽母乳餵養,但是由於媽媽乳汁量少或者別的原因,有的寶寶會需要喝奶粉。雖然母乳餵養對寶寶的身體更好,但是吃奶粉的寶寶也能夠健康地長大,只是媽媽在餵寶寶喝奶粉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些事情,以下幾點媽媽要牢記。
  • 關於奶瓶,你需要知道這六大真相
    產後沒奶是打算母乳餵養的媽媽們最為擔心的事。很多過來人的經驗會告訴媽媽:「前三天是沒有奶的,所以一定要準備奶粉和奶瓶哦。」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媽媽的乳房從孕中期就開始可以產生乳汁了,一直持續到產後1-2天,被稱為泌乳I期。
  • ​關於奶瓶,你需要知道這六大真相
    每一位媽媽在生寶寶之前,都會寫上滿滿一張紙的待產清單,而這其中,一定少不了奶瓶的身影。 的確,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廣告上,形狀各異、外觀可愛的奶瓶,隨處可見。因此也在 無形中給了媽媽們一種「奶瓶是必需品」的錯覺。  待產包裡真的必備奶瓶嗎?產後沒奶是打算母乳餵養的媽媽們最為擔心的事。
  • ​關於奶瓶,你需要知道這六大真相
    產後沒奶是打算母乳餵養的媽媽們最為擔心的事。很多過來人的經驗會告訴媽媽:「前三天是沒有奶的,所以一定要準備奶粉和奶瓶哦。」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媽媽的乳房從孕中期就開始可以產生乳汁了,一直持續到產後1-2天,被稱為泌乳I期。
  • 媽媽在餵養上不注意這幾件事,難怪寶寶不舒服,還經常「吐奶」了
    比如新生兒吐奶,這件事相信很多人都有碰到吧。剛剛給寶寶餵完奶,媽媽感覺挺幸福的時候,寶寶卻一下子吐一身,那個心疼呀。新手媽媽別太心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關於新生兒吐奶的事。首先,請你放寬心,吐奶一般只發生在寶寶剛出生的第一個月,當媽媽的身體和腸胃慢慢發育後,吐奶的情況會慢慢減少,到最後慢慢消失。
  • 寶寶用奶瓶也有使用期限,這些餵奶瓶的注意事項,你都知道嗎?
    對於純母乳餵養的寶媽們,在生下寶寶後,親自餵母乳還能夠刺激催產素,增加乳汁分泌,對收縮子宮、減少產後出血等產後恢復有益。所以,寶媽在這個階段可以自己餵母乳。需要重回職場的寶媽,就可以在上班前2~3周,鍛鍊寶寶用奶瓶。用奶瓶之前,需要用熱水消毒嗎?
  • 混合餵養的寶寶,突然不吃奶瓶了怎麼辦?
    溫度、撫觸以及肌膚接觸等都會讓寶寶對母乳餵養更加依戀。4、奶嘴、奶液溫度、餵養姿勢不合適奶嘴:隨著寶寶的月齡增長,胃口和需求變大,奶嘴孔徑大小如果沒有跟上變化,那麼吃奶比較費勁的話,也會讓寶寶產生抗拒心理。
  • 新生寶寶需要幾個奶瓶?奶瓶使用常犯4個錯 你都對了嗎
    寶寶出生以後,無論你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奶瓶都是不可缺少育嬰必備產品。奶瓶使用中也有一些小規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1、寶寶需要幾個奶瓶一般而言,純母乳餵養的需要3個奶瓶。2個奶瓶餵奶,可以在帶寶寶外出辦事的時候使用。還有1個用來給寶寶餵水或者餵果汁用。奶粉餵養的媽媽需要的奶瓶更多,餵奶用的需要3個,餵水用的需要1個或者2個。奶粉餵奶後,一些奶會殘留在奶瓶底部或者奶嘴出,很難清理和消毒,每次用完都需清潔消毒,所以建議多備幾個。不喜勿噴,只是建議。
  • 你知道嗎?奶粉餵養非常容易過度餵養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餵母乳的媽媽,總覺得自家寶寶吃得少、長得小。甚至有些寶媽太心急,直接給寶寶戒掉母乳,改為配方奶粉。 但是,你知道嗎?奶粉餵養非常容易過度餵養!
  • 你知道嗎?奶粉餵養非常容易過度餵養!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餵母乳的媽媽,總覺得自家寶寶吃得少、長得小。甚至有些寶媽太心急,直接給寶寶戒掉母乳,改為配方奶粉。但是,你知道嗎?奶粉餵養非常容易過度餵養!1、奶瓶流速快奶瓶中的奶嘴,有大小不一的孔,有些寶媽為了讓寶寶更容易吃到奶,喜歡用大號孔,這就導致奶液流速較快。而吃母乳時,寶寶必須用較大的力氣,才能吃到乳汁,而且奶液隔1~2分鐘,就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會有更多乳汁。
  • 6個月內的寶寶,為了腸胃健康,餵養方面有三件事不可偷懶
    我們之所以一直強調儘量堅持純母乳餵養,是因為母乳易消化、易吸收是最適合寶寶的營養來源,雖然奶粉廠商們在不斷改進,希望奶粉可以更接近母乳,但還是不可能完全一樣。不過即便如此,不管是純母乳還是奶粉,餵養寶寶時如果不注意,都可能會傷到寶寶的腸胃,尤其對於還沒有吃輔食的6月內的寶寶,更需要注意。
  • 奶瓶餵養的正確打開方式,你學會了嗎?
    讓寶寶接受奶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逐步訓練。媽媽千萬不要著急,要有足夠的耐心並且要長期堅持。如何讓母乳寶寶接受奶瓶?① 熱身工作!當家長打算為寶寶引入奶瓶,可以先讓寶寶玩一玩奶瓶,熟悉起來。② 抓準時機!
  • 關於奶粉餵養,母乳餵養和混合餵養,這裡有你需要注意的重點
    嬰兒餵養可不是一件簡單事,餵養方式不同,需要的技巧就不同,這需要新爸新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餵養方式。一般情況下,一位新生兒奶量以30~60毫升為佳,一日需要哺乳6~8次。當然隨著消化能力的完善,需逐漸增加奶量。3個月以後,寶寶胃容量明顯增大,約為100ml,建議每次可以餵90~120毫升奶。母乳餵養的寶寶應注意什麼?
  • 關於奶粉餵養,母乳餵養和混合餵養,這裡有你需要注意的重點!
    寶寶餵養是嬰幼兒時期母乳餵養、人工餵養、混合餵養等各種餵養方式的統稱。嬰兒餵養可不是一件簡單事,餵養方式不同,需要的技巧就不同,這需要新爸新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餵養方式。下面,筆者整理了幾種寶寶餵養方式,詳細介紹它們的哺育要點和注意事項,希望對爸爸媽媽們有所幫助~母乳餵養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 個月內純母乳餵養是最佳的嬰兒餵養方式,最好能持續母乳餵養至 2 歲或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