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實至名歸!初冬的「金雞獎」重溫夏日感動

2020-12-17 一寸之萌耳

「金雞獎」作為中國大陸電影界,最具權威、專業的電影獎,在今年金像獎金馬獎狀況頻出的襯託下,更受到中國社會各界的關注。

而最令我關心的是《流浪地球》和《我不是藥神》,這兩部電影的高光時刻落在哪裡。

金雞獎也不負所望,頒給了《流浪地球》最佳錄音。(中國科幻電影加油!)

頒給了《我不是藥神》最佳故事片獎,且其導演文牧野先生獲得了最佳導演處女作獎。

激動之餘,忍不住再次重溫那場夏日感動,於是有雜感一篇。

謹以此篇,慰藉一度無法抑制的熱淚。

那個初夏,在去看《我不是藥神》之前,吃了很多有關這部電影的公眾號、朋友圈、各大網站的安利。

我粗略的了解,又去看了與《我不是藥神》類似題材的,斬獲了奧斯卡六項最佳提名的《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在我看來《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有鮮明的好萊塢特色,個人形象的塑造很成功,在撕裂與絕望中的治癒也很入心。

但可能是我是個喜歡看煽情情節的人,所以對於這種個人主義英雄特色太過於濃厚的電影,我總覺得是不是少了一些主人公與病人互動的挖掘,少了一些普度眾生的悲憫情懷。

但不可否認這是部好電影。而《我不是藥神》又被成為中國版《買家》。

所以打算去看一看這部18年殺出的封神之作。

在眼淚落下來的時候,我內心除了感動更多的是感激。

感激《我不是藥神》以喜劇為噱頭將觀眾拉進影院,讓國產電影的商業之風和觀眾娛樂至死的消費主義,直面這向死而生的人間深情。

不是說中國熒幕電影,終於有了類似韓國《熔巖》這樣刺痛人心、刺痛社會的電影風格。

而是終於可以將類似《盲山》這樣現實到被禁的電影搬上大熒幕。

包裝精緻卻不改變其批判現實主義本質的展示給觀眾看。

而《我不是藥神》中無論是「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們。

還是被呂受益、黃毛兩人的死所改變的,圓形主人翁形象程勇,都深刻地詮釋了向死而生的希望與力量。

「向死而生,反求諸己。」韓國電影的反求諸己註定了它的自由與影響。

但中國電影的向死而生,也註定了總會有那麼一些真正熱愛電影的電影人,從夾縫中頂開不久後國產電影廣闊的天空。

這才是最讓人感動的。

寫這篇雜感的時候,我腦海中一直出現《藥神》中,程勇在印度街頭的那個片段:

在一片白霧濃濁中仰視兩尊佛像,像是如蟻如芥的芸芸眾生與無法抗拒的命運的對視。

那樣詩意而蒼涼。

這個片段讓我想到了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同樣賣座又叫好的電影中何小萍夜下獨舞的片段:

精神失常的女子聽到熟悉的曲子,推開逼仄空間的門,合著皎皎的月光,在天地間起舞。

那樣的詩意而自由。

不知道為什麼會想到這個,我想表達什麼呢?

雜感罷了。

或許是身體裡還留著夏日感動後的餘韻。

或許是因為中國電影的向著陽光的野蠻生長。

或許只是這一地澆揉的月光。

只是夜深了,我思及到此,內心是充滿溫暖與安定的。

祝好。

相關焦點

  • 金雞獎各獎項實至名歸《地久天長》成最大贏家
    最佳男配角和女配角則分別歸屬《古田軍號》中朱德的扮演者王志飛和參演《送我上青雲》的演員吳玉芳。「柏林的這一幕重演了。」王景春接過最佳男主角獎盃後動情地說,自己生在一個很好的時代,給了自己機遇,「希望今後中國電影能夠陽光普照,地久天長!」這也是他從事電影表演20年後首次拿到金雞獎。
  • 看完《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再評《我不是藥神》
    馬修·麥康納和傑瑞德·萊託的表演獲獎是實至名歸!這9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她》,喜歡的不行不行的!喜歡傑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喜歡影片絢麗迷人的劇情!還好把最佳劇本頒給了《她》,學院還算有點兒底線。閒話打住,繼續藥神。說《我不是藥神》山寨《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可以歇歇了。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不一定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及編劇文牧野,無疑就是一位極其富有天賦的電影人。和大多數行業需要多年積累才能有所成就不同,太多的電影導演,靠處女作就驚豔了全世界。諾蘭從7歲起就開始用父親的手持DV進行短片拍攝,28歲的處女作《追隨》憑藉出色的劇情和剪輯榮獲舊金山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
  • 《我不是藥神》自來水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我不是藥神自來水了解一下
    《我不是藥神》自來水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我不是藥神自來水了解一下時間:2018-07-07 19:5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不是藥神》自來水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我不是藥神自來水了解一下 電影圈延期上映成為某些片子逃檔,躲避熱門好片擠壓的好辦法。
  • 《我不是藥神》: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劇,最後卻讓人落下眼淚
    《我不是藥神》: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劇,最後卻讓人落下眼淚中國的藥價貴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的了,而是早已根深的一個東西,拔又拔不出來,仿佛扎進了時代的骨髓中,窮人不配生病,窮人不能生病,得病了沒錢的話,那就去死好了,
  • 解讀《我不是藥神》:獨具魅力的優秀影片,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電影《我不是藥神》於2018年上映,這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電影,它獲得了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提名。其實《我不是藥神》的故事反映了當代的一種現狀,普通老百姓對於昂貴藥材根本買不起,這個生存難題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雖然這部影片反映的是一種悲劇的社會狀況,但是從最終的情節來看,它給我們看到的更多的還是希望和美好。
  • 《我不是藥神》曝光催淚片段 群像式演技獲好評
    目前,電影《我不是藥神》正在熱映,並以IMAX、中國巨幕等多種制式同步放映,感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我不是藥神》曝光催淚片段 群像式演技備受好評7月26日,由文牧野導演、寧浩監製、徐崢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曝光催淚正片精彩片段。片段中,身患重疾的老奶奶為了勸服曹警官停止對售賣仿製藥的追查,聲淚俱下地向他剖白了一位患者的心聲。
  • 《我不是藥神》當年到底有多牛?導演&編劇文牧野的天賦與汗水
    在今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上,當頒獎人《我不是藥神》的導演&編劇——文牧野,念出了一個特別的獎項——"年度面孔榮譽"。頒獎過程中,鏡頭一一掃過全場觀眾,卻沒有在哪位導演身上停留。眾所周知,2020年對於電影行業而言,是艱難的一年。
  • 《我不是藥神》原定女一:低於10億票房的我不接,最終票房超30億
    拍攝《我不是藥神》時,徐崢找了個女演員,她說:「低於10億票房的電影,我不會演的。」這明顯是看不起徐崢。 沒想到,電影上映6天就突破了18億票房。後來,徐崢無語地說:「我這電影都還沒拍呢,她怎麼知道不會超過10億?」
  • 凸顯社會問題的深度電影,《我不是藥神》到底揭露了哪些當下信息
    綜合以上因素,《我不是藥神》的背後其實是全民心中的痼疾,借著電影上映而來一次大爆發。《我不是藥神》能成為現象級的影片,從這一角度看,可以說是必然的事。這是《我不是藥神》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優點,也是金馬獎之所以給予多項提名的鼓勵;要拍娛樂商業片可以,但是得言之有物,更有甚者便如同《我不是藥神》一樣散發人性光輝。《我不是藥神》避重就輕地針對角色們的求生之路,相信這也是大幅度改編及豐富角色的原因,再者把高藥價的責任全推給外國藥廠,為何隻字不提通過官方註冊的藥是天價?
  • 《我不是藥神》拍攝地,一條南京美食街,有著老南京的回憶
    筆者最近重溫了之前比較火爆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很是精彩,但是細心的筆者看了電影後,發現出現了南京的美食街,吃貨們想知道這個劇中的街道在哪裡嗎?其中就有很多南京的要素。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小吃店,作為在南京生活了多年的小編,這個小吃店的小編已經再熟悉不過了,美食街上,拍一部「我不是吃貨」的電影吧, 我覺得這可能會有點意思吧。這條街的名字叫能仁裡,小吃街位於南京的雨花臺區,名字由南京的能仁寺取, 「我不是藥神」的外景地被選為能仁的農業貿易市場。
  • 《我不是藥神》:直戳人心的一句臺詞,看懂它就看懂了這部電影
    小編這幾天又重溫了一遍《我不是藥神》,再看一次還是感動滿滿,直戳淚點,這部電影描述了一位連房租都付不起的中年男子,因晚年生活的壓力而疲憊不堪,偶然間成為了在印度買藥的「代理」,嘗到了暴利的甜頭,於是打開了賺錢的道路,認識了很多朋友,從此走上拯救生命的路。
  • 黃曉明主持金雞獎 金雞獎影帝入圍演員名單
    黃曉明主持金雞獎 金雞獎影帝入圍演員名單  近日黃曉明主持金雞獎引起網友熱議,金雞百花電影節舉辦在即,中國電影報導發微博稱黃曉明將擔任本屆金雞獎的主持人,黃曉明一個演員怎麼跨界做起主持了呢?
  • 《我不是藥神》:人生苦短,擇善而從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票房突破3億,豆瓣得分9.0。這是一部幾乎沒有負面評論的電影。網民們紛紛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表評論,聲稱他們已經很長時間沒看過這麼好的國產電影了。他們都是奔著喜劇片而去,但最後在電影院哭得像狗一樣。
  • 我不是藥神,只是個有尊嚴的「爛人」
    「求你個事啊,我就是想求求你,別再追查那種藥了行嗎?那藥才賣500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賺錢。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這是《我不是藥神》裡,一位身患慢粒白血病的婆婆流露出的無助。「病了三年,4萬塊的藥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她抓著警察的手,說到最後聲音已經顫抖。
  • 她被贊「美腿女神」,在《我不是藥神》沒有名字,卻是影片大淚點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在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刷爆了整個網絡,自從點映開始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就是大爆。到目前(7月7日)為止《我不是藥神》的票房已經正式的破7億,而且如今7月7日這一天也才剛剛過去一半,單日票房卻已經是達到了1.6億。
  • 《我不是藥神》裡邊的格列寧到底是什麼,它治不治中國電影的病
    文/馬慶雲電影《我不是藥神》估計已經在很多讀者的社交圈子裡邊颳起了口碑風。國產電影難得能有這麼一次基於現實主義的創作。一般影迷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評價無外乎這樣,挺現實的,感動哭了。該片確實在劇本創作階段便設計了不少淚點,大家能夠感動也是必然。幾個淚點的小細節確實實現的非常出色。
  • 《印度藥神》《中國藥神》《我不是藥神……知道這是幾部電影?
    你一定要問我到底是哪部新片,我其實有點矛盾,不知道該怎麼說。因為前兩天,我還把它寫作《中國藥神》,結果昨天他們又宣布改名《我不是藥神》了。其實在此之前,它還叫過《印度藥神》……你說它到底該叫啥名?有人說這是行為藝術,但徐崢說主要是想引起觀眾注意。但是說實話,我心頭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為什麼呢?一部電影也好,小說也好,改名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 《我不是藥神》究竟「神」在哪兒
    這部贏得廣泛讚譽的《我不是藥神》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又能給國產電影的創作帶來哪些啟示呢?作為商業片的成熟創作者,寧浩和徐崢的本次合作,將鏡頭對準了遭遇求醫困境的群體,他們的嘗試也收穫了不俗的口碑。在向來以苛刻的眼光審視國產電影著稱的豆瓣上,觀眾也給《我不是藥神》打出了高達9.0的評分。
  • 電影我不是藥神,最開始不叫此名,而是叫生命之路和中國藥神
    電影《我不是藥神》,「思慧」為給女兒治病,不得不去跳鋼管舞。徐崢找了3個女演員才確定人選,楊冪、申霏霏和譚卓。當時申霏霏拒絕說:「我只演10億的電影。」沒想到才上映6天就破了18億票房。有一天,導演寧浩和文牧野在吃火鍋,聊到「陸勇」這個人的新聞。然後寧浩突然就說:「咱們把這個拍成電影吧!」兩個人一拍即合,於是30多億的《我不是藥神》就這樣在火鍋中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