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以及爺爺奶奶那一輩中,他們獲取的生活經驗從何而來呢?大部分是口口相傳的,當然也有自己悟出的,這其中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比如相信大家從小都從父母那裡獲取過這樣的生活經驗,那就是「骨頭湯能補鈣」,小時候的我深信不疑,但是隨著知識的積累以及信息渠道的暢通,我意識到了這是一個錯誤的生活常識。
但是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骨頭湯不能補鈣、蝦皮不能補鈣,今天家有醫生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何骨頭湯以及蝦皮不能補鈣以及盤點一下生活中常見的補鈣食物,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01骨頭湯、蝦皮為何不補鈣?
由於99%的鈣主要存在於骨骼以及牙齒當中,因此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骨頭湯就能補鈣,但是很多人沒意識到,骨頭中的鈣主要以晶體(磷酸氫鈣、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而人體吸收的鈣是以鈣離子形式存在的,由於骨頭中所含的鈣質異常穩定,幾乎不溶於水,即便通過反覆加熱煮沸,能溶於水中的鈣也是微乎其微的,有諸多實驗證實骨頭湯中所含的鈣只比自來水中含有的鈣稍高一些。
反覆加熱煮沸的骨頭湯中鈣不會溶於水中,但是脂肪、嘌呤卻會,這也是為何久煮的骨頭湯呈現奶白色的原因,因此骨頭湯中脂肪以及嘌呤含量較高,不適合長期食用。
骨頭湯中沒有鈣因此不能補鈣,但是蝦皮的含鈣量高達990毫克/100克,為何也不補鈣呢?首先,蝦皮不易消化,其中所含的鈣屬於複合形式的鈣,跟骨頭一樣很難溶解,消化吸收率很低。其次,蝦皮很輕,想要達到補鈣的目的,需要大量食用,日常生活中蝦皮通常是用來調味的,一天的使用量也沒幾克,如果大量食用,很容易導致鹽攝入量超標,蝦皮的含鹽量高達5000毫克/100克。
02哪些食物能補鈣?
其實想要補鈣通過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食物就能獲取,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
比如堅果,每天一小把堅果既能補充不飽和脂肪酸,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又能起到補鈣的作用,堅果中所含的鈣大約為100~200毫克/100克。
隔三差五吃一吃水產品,比如魚類、貝類等,其中鋇類的含鈣量普遍高於200毫克/100克。
芝麻醬的含鈣量高達1170毫克/100克,吃火鍋時用芝麻醬當蘸料既能調味,又能補充充足的鈣。
除此之外豆製品、深綠葉蔬菜中的鈣同樣不低,比如滷水豆腐中的鈣含量為138毫克/100克,薺菜中的含鈣量為300毫克/100克。
說到補鈣怎麼能少得了奶製品呢,早上喝一杯牛奶或酸奶,再加上一些深綠色蔬菜或是豆製品、穀物就能夠滿足一天所需的鈣量。
03光靠食物補鈣還不夠
想要補鈣光靠吃還不行,日常生活中多曬太陽、多運動也很重要,其中曬太陽有助於維生素D的合成,而維生素D對於鈣的吸收和利用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原料。而運動則能促進骨骼對鈣的利用以及吸收,降低骨折的發生機率,在科學恰當的前提下運動,骨骼會越來越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