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楊萬裡的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020-12-19 白馬侃詩文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南宋 楊萬裡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殘, 荷花蕩裡柳行間。

紅香世界清涼國, 行了南山卻北山。

其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今個六月初九,明天就進入三伏天了。溜覽著相冊,看到在虎門博物館銷煙池邊的照片。那是一五年這個時候帶著我老爸和我的倆孩子去的。那銷煙池裡的荷花好壯觀,荷葉的莖有一米多高,擎著碧玉盤一般的荷葉,密密麻麻的。間雜著的紅花白花更是亭亭玉立,君子氣質,油然而生。

六月,正是賞荷的好時間。我平時上班忙,很少時間去湖邊玩耍了。南城的水濂湖也有大片的荷,去年在那附近上班,沒少逛。再者松山湖也有幾大片荷塘,這兩年沒去過。還是先在詩詞裡瀏覽一下關於寫荷的詩句吧。

江南可採蓮,荷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西漢樂府民歌。我們從小背這個,覺得這些句子都相似,很簡單,只是換了個方位詞,所以很快背下了。但是卻不覺得有什麼深層的意思。現在才意識到這是古人在採摘蓮子時的群體勞動場面,很清新,歡快,熱鬧的。

江南水鄉,荷塘相連。比起《江南》裡眾人勞動兼嬉戲的氣氛,柳永在《望海潮》裡提及到杭州那邊的美景更是丰姿誘人:「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十裡荷花!想想都迷人!重湖,相連成片的湖群。而說到湖,不能不說杭州西湖。而南宋詩人四大家之一的楊萬裡在他的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第二篇,寫西湖六月的荷,真讓人回味不盡哪!

這一組詩的第二首我們非常熟悉,第一首卻少有書提及,主要是第二首太出彩了。但是第一首不能不看,它的意境也是很優美的,所以我們就把兩首一起欣賞吧。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這一組詩的名字《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一讀題很明顯就知道這是送別題材的詩,點明了時間在拂曉,清早。送別地點是在淨慈寺。送別的友人叫林子方。林子方原名林枅,字子方。他是楊萬裡的好朋友兼朝中的直閣下屬。淨慈寺就是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的淨慈報恩光孝禪寺。

淨慈寺位置優越,寺內的鐘聲反蕩在山石林樾間,加以晚風傳響,就構成了西湖美景之一的「南屏晚鐘」。杭州在南宋時叫臨安,是南宋的首都。詩人和林子方同在臨安的直秘閣任職。當時詩人是秘書少監,林枅是秘書,剛好是上下級關係,而又是談得來的好友。詩人在淨慈寺送林子方是因為林子方調任福州知州而往福州去。

我們先來欣賞這組詩的第一首。出得西湖月尚殘,荷花蕩裡柳行間。紅香世界清涼囯,行了南山卻北山。詩中出現了兩個「行」字。第一個「行」字和「蕩」字都作名詞講;「行」讀háng,排成一排一行的意思。第二個「行」是動詞,行路。荷花蕩就是長有荷花的淺水水域。「卻」是繞到的意思。細品之下,也頗有意境的。

白馬獨家譯詩:清早我們走出西湖的時侯,尚可看到西天的曉月斜掛。走在荷花蕩裡的柳蔭小道上,四面香氣撲鼻,紅花入眼嬌豔欲滴。趁著早上湖間涼爽宜人的清風,我們從西湖的南山邊聊邊行,不自不覺就到了湖畔的北山下了。

由於林子方要去福建的福州任職,和好友楊萬裡就在淨慈寺禪舍夜宿,便於促膝長談。因六月炎熱,一大早起來利於趁涼快趕路,所以從淨慈寺出來,直到出了西湖,還能見到殘月彎彎——這趟送行顯然是在六月下旬。

過了西湖,走在長滿荷葉荷花的淺灘小路上,一路是垂柳依依的涼蔭。兩位好朋友一邊並肩而行,一邊探討切磋著官場和江湖的各種經驗。惜別之情,由此可見。這便是「出得西湖月尚殘,荷花蕩裡柳行間」的意思和意境。詩的開頭兩句用賦的手法把送別的時間,地點和場景鋪排開來。詩人把這個時間得點明非常的詳細和隱蔽,要細心體會才能知道。

他倆行走的道路也是風光旖旎,充滿了詩情畫意:荷花蕩裡,柳蔭小路上。想想都美得令人神往。既然是送行,為什麼不直接去大的官道呢?非要在西湖邊上浪一圈!這正是體現二人情誼非同一般的朋友,同僚的細節描寫。在這樣的環境下的送別,表明了一種非知己不能有的親密關係。

淨慈寺是南宋時比較有名的寺院,經過了好幾次的重建,因為南宋時該寺院幾遭焚劫,而每次重建都幾乎得到了宋朝皇帝們的資助,因而香火旺盛,高僧輩出。由此皇帝和臣民信佛者眾多。南宋高宗趙構為盡孝祭祀宋徽宗趙佶,感恩先皇遺德,特將淨慈寺更名為「淨慈報恩光孝禪寺」。

其實這個寺名字中的「淨慈」二字,包含了兩個意思。一是指南屏山,南屏山也叫淨慈山;二是指佛教禪宗的慈道,以仁慈念施善道的修行法門,而「淨」字就是清淨心,放下名利,是非,得失的念頭。寺名裡的「禪」就是禪宗,說明這座寺院是一方禪宗道場。從南宋時君臣子民對佛教的信仰可推理猜想,詩人楊萬裡和林子方身為朝臣,也頗有佛緣,想來與那淨慈寺僧眾有來往,故而能在淨慈寺夜宿。

詩中的荷花也叫蓮花。這蓮花與佛有著很深的淵源。比如佛教中有一種說法叫「花開見佛性」,這裡的花就是荷花。佛衣叫蓮服,佛座叫蓮座,蓮臺,寺院叫蓮剎等等。蓮花象徵著一種精神上的因果輪迴,代表著聖潔永恆。

正是由於佛心與蓮花已植入詩人思想意識中形成了潛移默化的事物,所以轉句「紅香世界清涼國」,既是身在荷花蕩,行在柳蔭間的實寫,又是對走出淨慈寺後詩人心神的清淨恬適的襯託。與友人漫步話別送行,並無其他詩人寫的送別詩中流露出的感傷,憂愁與寂寞。「荷花蕩裡柳行間」與「紅香世界清涼國」成照應與折射的關係。

行了南山卻北山。這一行是從南山淨慈寺繞到西湖北山了。兩個好朋友一路或高談闊論的或惺惺相惜的,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北山下。而北山這邊也有一座有名的佛寺叫靈隱寺,與淨慈寺並稱「南山淨慈,北山靈隱」。

詩人把詩就寫到這結束,而這詩裡的地點行蹤的變換正是這首詩的貫穿線索:淨慈寺,南山,西湖,荷花蕩裡的柳蔭小路,北山。這一路可是洋溢著一種深情厚意在這詩的字句之外,誠摯的為好友林子方祈福。以上是對這組詩第一首的欣賞。接下來我們看第二首。

我們還得從這一組詩的題目說起。各位詩友請注意,請看它的題目中包含了「送林子方」四個字。白馬想它包含了送別林子方,作為老上級老朋友贈言給林子方,贈詩給林子方等多重的相送相贈。這第一首描寫送別時所共同走過的路程,繾綣之情,寓於景中。而這第二首風格大變,竟然絲毫沒有送別的情調。這其實就是給林子方的贈詩了,也就是一種贈言暗示林子方。

可惜林子方啊,在這佛國的紅香世界裡,沒有頓悟的天資。他怎麼也不會像孫悟空,當孫猴子這也不學那也不學一心想學長生術的時候,菩提老祖在猴子頭上敲三下,猴子馬上明白這是師父讓自己半夜關閉中門,三更時從後門找師父學道。

給皇帝草擬詔書做文秘工作的林子方一聽皇帝調他去福州作地方長官,呵,升官了!馬上小高興起來了。可他的老上司老楊卻為地發愁了:去遠方任職的前途是不勝在皇帝身邊當差的;再說了林子方一調走,自己又少了位可以推心置腹的好友。這可怎麼辦呢?朝廷裡皇帝的耳目眾多,這種話不能言明,言明點破了則是犯罪呀。於是他專門邀約林子方到西湖南山淨慈寺來玩,一則為他送行,再則旁敲側擊看看這傢伙能不能領悟自己的用意。

結果令老楊同志大失所望,林子方以為老友在為他一心餞別,為他的升職而高興呢。楊萬裡在淨慈寺囉嗦一晚他點頭稱善,對臨安並無留意。也罷,皇帝既然調派他擔任福州長官,定然有皇帝的用意,別人左右不了,不能忤逆呀。再說了,是金子早晚到哪都會發光的,白馬猜想這林子方不是不懂,是服從朝廷安排,這也是一種智慧。

既然林子方不能明白老友的苦心,這老友送他行經西湖荷花蕩時,又贈七言絕句詩一首: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裡一貫作詩風格是通俗易懂,細處著眼,詼諧巧趣,自然垂成,而這一首贈詩除了通俗易懂外,與以前的風格迥然不同。

嚴羽在《滄浪詩話》裡說寫一首詩時「發句好尤難得」,意在說一首詩的第一句不容易寫得好。而楊萬裡「畢竟西湖六月中」就起得很好。它在律詩結構上合轍,讀起來順口,它這句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屬於仄起入韻的絕句格式。它在詩意上總領整篇,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終歸是西湖六月裡的好時節啊,「風光不與四時同」。

六月裡的三伏天,荷花正盛,剛巧二人話別臨賞。這不由讓白馬想起杜工部在《庭草》裡的句子「看花隨節序,不敢強為容。」二位好友正是在入伏時節的早晨行賞荷花蕩。注意,是蕩不是池,荷花蕩可是要比荷塘的面積廣闊得多。因而就有了下面廣為傳誦的佳句了: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上面那兩句,也就是第二首的轉句和結句之所以出彩,是因為詩人不但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將蓮花和蓮葉加以顏色上的鮮明對比,意義上的互相襯託,更兼用了誇張的手法,給人以視覺上的明朗衝擊力,給予讀者在心神上無限的美好想像力,使這二力交相映輝。以致於人們對這兩句回味無窮,特別是信佛的詩友們更會對蓮崇敬有加。同時這兩句與這組詩第一首的轉句「紅香世界清涼國」是關聯起來的,以使荷花蕩中那十裡夏荷的形象更加豐滿生動起來。

如果按照這是一首「暗示」意識非常強烈的詩來講的話,林枅的官位做到「直閣秘書」,在皇帝身邊當秘書,能是笨蛋嗎?林枅豈能不察老上級對他的體恤與愛護有加?

畢竟西湖六月中:畢竟,終究,到底;西湖代指皇都臨安;六月中代指皇帝身邊的工作環境。風光不與四時同:風光本來指風景,在這裡卻可以說是榮耀,榮幸;四時代指除臨安外的其它地區。如果按字面意思講節氣時序,六月是夏季,四時包含了夏季,怎麼還會「不與四時同」呢?這就有點矛盾了。

但是按「暗示」語來譯:在皇帝身邊工作畢竟是皇帝直接管轄,建功立業的榮耀與機會還是要比皇城以外的地方要多的多。「接天」和「映日」是說和皇帝接觸共事的時機。無窮碧,別樣紅是在說承句的「風光」二字,就是說前途光明錦秀。

伴君如伴虎,得避則避,也不失為人生的謀略。林子方沒領悟出好友楊萬裡的一片大志和好意,樂滋滋地去福州赴任了。一年後,楊萬裡也不得重用,也被外調去漳州上任。可惜了有遠大政治抱負,能寫出《千慮策》的大才詩人楊萬裡。

親愛的詩友們,你們對楊萬裡的這一組詩有什麼看法和理解呢?歡迎和白馬一起在評論區探討一下。喜歡白馬侃詩詞的詩友請關注我,抬起您的小手幫點個讚。係們正是白馬努力原創的力量源泉!感謝您欣賞我的文章!

相關焦點

  • 【用日語讀唐詩】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一起來欣賞吧。   畢竟西湖六月中, 畢竟西湖六月の中 (ひっきょうせいころくがつのなか)  風光不與四時同。
  • 20200812每日一首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0200812每日一首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因本人的&34;、&34;面試輔導班先後開班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3.主題點撥這首詩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傳達出詩人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
  • 誤人子弟,《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什麼時候成了一首寫景詩?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寫盡了朋友間的不舍與關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給予了朋友最大的信心與鼓勵;「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抒發了情人之間纏綿不絕、難分難捨離情別緒……這些詩詞,無一例外都是流傳千古、膾炙人口且毫無爭議的送別名篇,但是,有一首同樣膾炙人口、人人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卻一直被人誤讀,因而存在著巨大爭議,這就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 「曉出淨慈寺」走讀五代時期杭州佛教文化遺蹟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800多年前的一個早晨,詩人楊萬裡送好友林子方去外地赴任,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800多年後,我們循著楊萬裡的足跡,重走這條古老的送別之路。一路上,楊萬裡所見到的淨慈寺、雷峰塔,這些佛教文化遺蹟,均始建於五代十國時期,到今天已經成為杭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淨慈寺裡的濟公和尚,到雷峰塔下的白蛇,各種傳說故事,與歷史交織出絢爛的佛系文化來。
  • 楊萬裡最著名的十大詞句,唯美有哲理,過目難忘!
    出自宋·楊萬裡《庸言》。看見別人犯了錯誤,就知道自己身上的錯誤了;聽見別人有什麼缺點,就知道自己身上的過錯了。說明應當從別人的失敗中,借鑑經驗教訓。2. 溫故非難也,溫故而知新,則難也。出自宋·楊萬裡《庸言》。複習並不難,難的是通過複習舊的而有新的收穫。
  • 楊萬裡的這首小詩,僅僅四句,卻寫出了每個人都羨慕的夏季
    比如李白的一首《夏日山中》「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可謂裸奔消暑,極為疏放;宋詞中蘇東坡的一首《減字木蘭花》「滿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溼衣」卻是清涼無比,炎夏讀之宜人無比;還有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更是寫出了六月夏季的豔麗無邊之景。
  • 楊萬裡一首清新唯美小詩,只有短短4句,卻寫出了史上最美的夏天
    在以「事理」取勝的宋詞當中,楊萬裡的「誠齋體」應該是最清新脫俗的了。他的「誠齋體」具有很強的個人特徵,比如觀察細緻入微,善於捕捉大自然的瞬間美麗,善於將個人的感情熔鑄於事物當中,讓自然萬物都帶上自己的色彩,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
  • 「薦讀」26句唯美荷花詩詞,送你一池荷風蓮香
    在某一個午後,我們於陰涼處,品一杯清茶,讀一卷荷花詩詞,讓詩意的荷花帶來夏日的清涼。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裡《小池》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3、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4、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 楊萬裡詩性大發,揮筆寫下一首詩,句句名篇,結尾更是經典,成就千古之作!
    宋朝的著名詩人楊萬裡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生作詩無數,宋詩的輸出量極大,他作詩兩萬多首,現存四千二百首詩。鑑於楊萬裡對詩的傑出貢獻,被世人稱讚為「一代詩宗」!楊萬裡耳熟能詳的宋詩作品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有《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一起讀古詩詞丨描寫西湖的詩句,讀後抑制不住想身臨其境的衝動
    宋代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裡的詩還是不改風格清新自然、文字流暢活潑的特點。「接天」「無窮」「映日」,西湖荷葉的層層疊疊、一望無際,仿佛充盈於天地之間。
  • 楊萬裡這四首詩,寫出荷花的一生
    宋朝詩人楊萬裡大家都知道,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的還有四千二百首。他描寫自然風光的詩清新淺近,被稱為「誠齋體」。他用四首詩就寫出了荷花的一生,值得品味。《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裡雖然是送客,但是那只不過是一個幌子,楊萬裡的心思還全在荷花上。
  • 詩詞大會考楊萬裡的《稚子弄冰》,難住58人,觀眾:命題組調皮了
    但很多人似乎忘了,在南宋文壇還有一群文人,他們活在自己的文字世界裡,純粹淡泊,這群人中的代表便是誠齋先生楊萬裡。楊萬裡用傳世的4200餘首詩作證明了一個道理:好的作品,不一定要各種典故、各種高級的意象都用上,最直白通俗的語言,也能讓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