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隨娘,必定強」,這是民間的俗語,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來作為判定。從基因遺傳上面來說,孩子隨誰主要是因為基因遺傳的原因,可能是性格、也可能是長相,當然也可能是動作愛好。
「兒隨娘,必定強」的意思就是兒子隨娘,必定是好的,這個隨娘可能會隨娘的長相,也可能是性格,當然,也可能是為人處事的一個態度,娘就是媽媽的意思。
但是「達爾文說」:關鍵要看娘強不強,「兒隨娘,必定強」的傳說已經在民間流傳已久。
自從英國傑出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主要奠基人達爾文(1809-1882)和現代遺傳學之父奧地利西裡西亞(現屬捷克)格雷戈爾.孟德爾(1822-1884)的遺傳學問世,人們才知道遺傳的這一概念。
1、人類遺傳的理解:其實為什麼要說兒子隨媽媽必定好呢?主要還是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之中,陪伴孩子時間最多的就是媽媽。媽媽不僅在生活上面照顧了孩子,在學習上面輔導孩子,在某些事情上面也會給孩子樹立一定的榜樣。
因為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接觸到最多的人就是媽媽,媽媽的言談舉止,性格態度,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2、兒隨娘,必定強的依據:遺傳學之中把精子用XY來表示,卵子則用XX來表示。而我們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是集中在X染色體上面。
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則只有1個X染色體,從數量上面來說男人主導智力的因子弱於女人,所以在智力遺傳上面媽媽就佔據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男孩子則是XY染色體結合的結果,所以男孩的智力遺傳就完全來源於自己的母親,而女孩是XX染色體相互結合的一個結果,所以女孩的智力遺傳,其實就是父母各有一半的影響。
就遺傳學而言,媽媽聰明,生下的孩子一般都非常的聰明,如果是男孩子,就會更加的聰明。所謂,「兒隨娘,必定強」的說法其實就是這樣得來的。那麼,媽媽不聰明呢?所以說「兒隨娘,必定強」是不是以偏概全呢?
3、智力也有一定的遺傳性,同時也受到環境、營養以及教育等後天的影響:根據科學家評估,遺傳對智力的影響大約佔50-60%。
如果在懷孕期間加強了科學的營養,創造比較良好的家庭環境,抓住嬰兒發展的第一個飛躍期,仍然可以彌補遺傳的不足,培養出比較優秀的孩子來。
尤其是科技的進步,遺傳密碼的進一步破譯,我們人類的基因一定可以被改寫,按人的意志來篩選優良因子的遺傳一定可以做到!
但是由於媽媽這個角色比較的特殊,女性的身份與兒子男性的身份也是有所不同的,那麼在處理事情的方面也會有所不同。
女性相比起男性來說,要更加的細緻,更有耐心。而男性的處理事情方面比較的顧大局,眼界也更加的開闊。
這其實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在成長之中爸爸和媽媽的教育都不可或缺的原因。
因為兒子是男性,如果隨媽媽,那麼在性格和處事態度方面也會比較的相像,這其實也挺有好處的,男性一般的心都是比較大的,如果是再隨媽媽,那麼粗中有細縱觀全局卻又可以細緻溫柔,那麼就會更好。
一般的來說,媽媽的顏值會比爸爸的顏值高,如果兒子隨了媽媽的長相,那麼在原有的男性顏值基礎上面,五官卻又隨媽媽作為女性來說柔美的長相,這樣看起來也會更加的文雅,斯文。
在民間還有一中說法,說是媽媽由於是女性,並且擁有母性的光輝,面部輪廓比較的慈祥,看起來也有福相。
如果男孩隨媽媽,那麼長相的方面也會有一定的福相,以後長大了有福。還有就是說兒子長相隨媽媽,那麼下一胎生女兒,這樣就可以兒女雙全了,其實這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兒子隨媽媽,也不能說將來長大了就一定強,這也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孩子隨媽媽還是隨爸爸這是在卵子受精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