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說過:
「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結。」
很多人活著活著越來越閉塞。
殊不知,多與這個世界建立連接,才不至於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島。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可能為自己多結一份善緣,多搭一座橋,人生才能更多幸運,更加順利。
有句話這樣說:智者搭橋,愚者築牆。
智者搭橋,善用他人力量;愚者築牆,自絕於固步自封。
愚者築牆
好友的兒子去年上大學,因為是獨子,平時在家孩子比較自我,只知道刷題,並不會處理人際關係。
在高中,老師和父母天天盯著,還不至於出什麼問題,但是到了大學,他開始碰壁。
他還是一個人獨來獨往,與寢室裡室友也並不怎麼說話,考試那天大家都互相提醒時間,他睡過了頭,醒了發現大家都走了。
體育課老師臨時改了場地,他在群裡卻找不到一個人問詢。
明明能修到的學分,都因為這些林林總總的事情,卡住了。
好友勸孩子,要多聯繫同學和老師,及時溝通,可是無論怎麼勸說,孩子都說自己的事情,自己來解決,最後導員只能申請幫他留級。
那個學期,他掛了十二科,家裡人一度擔心他不能正常畢業。
朋友懷疑兒子得了「空心症」,以為孩子的精神狀態出了問題。
黃執中在奇葩說裡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的困擾,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際關係上。」
大學也是一個小社會了,不可能像這個孩子想的一樣,任何人不需要我,我也不需要任何人。
詩人約翰·那恩說過:「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一個人永遠無法孤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孤立的人,始終處在不良關係中。
他們缺乏被肯定,心裡少了跟世界搭橋的線,所以無法正常交際。
雖然他未來可能在某些領域獲得成功,終究障礙重重。
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說過一句經典的話:
我們活著,就要首先學會聯繫。
去打通這些卡住的環節,令它通暢、運轉起來。
每次遇到困難,學會把障礙「拆」除,人生這場遊戲才能玩到通關。
智者搭橋
我剛開始的時候,不喜歡別人拉我出去社交。
以前覺得是浪費時間,現在覺得這都是學習的機會。
原來遇到問題,我都是一個人憋著,現在遇到困難,大家鼓勵我再堅持堅持,而且跟我一起想辦法。
幾年下來,我的見識和思維都被擴容了。
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灰色訖需點亮的地圖。
假使我們能得到周圍人的認可,這個網就會一個點一個點的亮起來,連成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人脈網絡。
有人說過:
「現實中我們發現連接真的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沒有連接幾乎就是沒有任何意義,不管這個連接是多久發生,總之就是需要連接才能產生價值。」
生活中的有價值的東西,都來自接納和互動。
連接讓人與人相連,產生巨大的效力。
微博上曾有這樣一句話,「人,是這樣的一種動物:只有連接越多,可能性才越多。」
好的連接,可以能得到他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可能帶來更快地成長。
積極心理學之父賽利格曼,曾在《持續的幸福》中分享過一個案例。
他說朋友小的時候,每當悶悶不樂,他母親只會做一件事,那便是催他出去幫助別人。
在助人中,去學會處理身邊的人際關係。交真心的朋友,打通一個個心門。
這是一個極其智慧的母親,因為這個方法讓孩子的後半生都能得心應手地對付困境。
有人說:「人間,就是人與人之間。」
人心是廣袤的,走進去裡邊多姿多彩。有很多的愛和溫暖,還有能量,只有徜徉在其中,才會明白人間最通行無阻的是什麼?
人世間的壁壘最怕的是情深義重。
情義,才最打動我們的內心。
幫別人就是幫自己
人活一輩子,沒有人能完全不需要朋友。
為人處事,莫不過就是成全與被成全,幫助與被幫助的過程。
能大事者善借力。
人脈才是我們行走社會的護身符。
2003年冬季的一天,計程車司機孫寶清在浦東大道接了一位客人,客人要去浦西的海鷗飯店。可是車開了一會兒,這位客人卻突然要求掉頭回去。
這個時候,車已經進了隧道,沒辦法掉頭了。客人著急地說,自己忘帶錢包了。
看著有些著急的客人,孫寶清不停地寬慰:「不用擔心,人總會有忘東西的時候。」
孫寶清沒有收客人費用,還取出3張共計30元的乘車票遞給客人,「 你回去的時候,找一輛我們公司的車子,可以用這個付車費。」
那位客人收下了乘車票,遞過來一張名片,孫寶清並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兩天後,他接到了這位客人秘書的電話,詢問他是否願意來紐約銀行上海分行做龔天益的司機。
孫寶清一下子從計程車司機變成了外企員工,並且做了行長的司機。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完,兩年後,孫寶清得了腦瘤,是龔天益幫他籌款治病、保留工作、處處觀照他,使得孫寶清三個月化療後,腦瘤消失,健康痊癒。
愛默生說: 「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當一個人怕大家拖累自己而築起高牆,人人就會對他關上自己的籬笆。
築牆築多了,路就會越來越難走,慢慢的,也就無路可走了。
而當一個人心裡有了別人,「人」字的結構就變成了相互支撐。
電影《致命人脈》裡有句臺詞:「人情是開路的利劍,也是自縛的繭。」
是助你披荊斬棘,還是困你寸步難行,這全部取決於你的選擇。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人生在世,誰也不可能輝煌永久,誰也不可能落魄到頭。
看到一個人輝煌就追隨,落魄就阻斷聯繫的人,他的人情積攢多半都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穗丟一穗。
人情要打提前量,現用現交不管用,而且關鍵時候,也許大橋不通,通小路。
往往困難時扶你一把的人,正是那些平時你沒怎麼走心的小人物。
所以,儲蓄人緣,構築自己的「貴人圈」是很重要的。
年輕的浙江商人劉易強, 當別人都抱大咖的腿時,他像挖掘奇蹟一樣,在他看似很平常的朋友身上看到了一堆「寶藏」。
大人物身邊費勁巴力巴結得太累,人家還不一定賜教,但是小人物朋友每個人各有所長,而且對他毫不吝嗇地分享經驗和資源。
在他成功的道路上經常得到貴人朋友的相助,而他的這些貴人朋友都曾經是很普通的人。
別人向他取經交朋好友之道,他一語道破天機:「處朋友如求神,冷廟燒香佛更靈。」
朋友不分貴賤,你肯為他搭橋,他就情願與你鋪路,別小瞧任何社人情交際的力量,因為石橋是橋,木橋也是橋。
有橋在,天塹也可以是通途。
別人走不過去的路,你有這些人脈,你就能通過。
有能力時,要助人一臂之力。
不要看這個人的地位、條件。
晴時留人情,雨天好借傘。
聰明者的人情積攢,不會太急功近利。
有一句話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將欲得之,必先給之。」
人和人之間,都是相互的。你向我敞開,我允你縱橫!
有人說:「關係,既命運。只有把人生大多數關係處理好,與社會,同事,家人,朋友建立良性關係,這個人才能幸福。」
那些為門庭增添光彩的,不是光閃閃的自己,而是遠來做客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