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近日,在佛山市第九小學和實驗小學的畢業生典禮上,校長不僅親自為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而且還分別給262名畢業生頒發了22個新奇的獎項。除了同學們熟悉的品學兼優獎、三好學生獎外,還推出了孝順父母獎、尊敬老師獎、勤儉節約獎等獎項。
早已習慣了每年評選「三好學生」「全勤」獎的小學,為什麼會突然想到增設這麼多獎項?
想要什麼獎自己報
佛山市第九小學的譚副校長透露,該校各班均在學期初給學生分發了一張《自我申報獎項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上報獎項。獎項共有22項,其中包括品學兼優獎、三好學生獎、美德獎、才藝獎等,其中美德獎包含有孝順父母獎、尊敬師長獎、勤儉節約獎等。
據譚副校長介紹,學生據實上報獎項後,對自己的要求明顯更嚴格了,而且積極地表現自己的優點。期末時,老師要求申報人上交自我鑑定,由家長、同學和老師再給出建議和評價,符合有關標準者方可獲得此獎項。
據了解,不少家長向九小和實驗小學反映。孩子在上交申報獎項後,表現好多了。比如申報「孝順父母獎」的小朋友,他們在家主動幫父母提鞋、倒茶、煮飯、拖地板等,一副「孝子賢孫」的樣子。他們跟家長聊天的時間也變長了,學校裡高興的、委屈的事樣樣都對家長說,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回家一言不發「擺酷」。有時還主動給爸爸媽媽解悶,要聽家長說說他們的煩心事。
這兩家小學的老師說,獲獎的孩子們多數是毛遂自薦的。也有的孩子平常學習成績好,自薦要評獎,卻被父母否定掉。
一位連續評了3年「三好學生」、兩年「品學兼優」獎的學生又在這個學期申報了「孝順父母獎」。但他的媽媽在「家長建議」一欄中寫道:我女兒成績好、老師待見、同學喜歡,作文裡還常常寫自己是如何愛父母。可是,在現實中,她一點都不尊重家長。醬油瓶子倒了不扶,下雨幹坐著看電視也不收衣服,這都不說,還經常頂撞、諷刺爸爸媽媽。我們認為,她這種言行不一的虛偽表現,不應該得到學校的鼓勵,請不要給她評「孝順父母獎」。
讓孩子都知道自己優秀
那麼,為什麼小學要在「三好學生」獎之外,增設如此眾多的獎項呢?
九小校長龐建輝說,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或是成績優秀,或是勞動積極,或是誠實可靠;也有的孩子在某些項目上很優秀,比如有的精通電腦操作,有的踢球特棒,有的會拉小提琴,有的會畫西洋畫……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多看到他們身上的優點。
「不是只有成績好才能拿獎,學生懂得孝順父母、尊師重道,也表明他們懂做人,要抓住機會表揚他,讓他知道自己也有別人比不上的地方。」
龐校長介紹,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有些家長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都不重視,這種想法以後會害了孩子。實驗小學和第9小學設置22個獎項,無非就是想培養多種不同類型的人才,也讓每個孩子得以全面發展。
我幫媽媽洗澡擦背
在22個獎項中,「孝順父母獎」是較為特別的一項。據說,這個獎對很多孩子觸動都相當大,教育了相當多的「孝子孝女」。
佛山市第九小學和實驗小學獲得「孝順父母獎」的學生有10名,其中男生佔8名。
實驗小學的小健同學說,他從三年級開始就包攬了家裡的部分家務活,洗菜、煮飯、洗碗、洗地……
「爸爸媽媽工作太忙了,媽媽身體又不好。有一天晚上媽媽的胃病又犯了。剛好爸爸也出差了。我可著急啦!想去向鄰居的叔叔阿姨們借胃藥,沒想問了5戶都沒有,我都急得快哭了。後來還是鄰居的王叔叔趕緊打電話向一個朋友要了藥。媽媽拿到藥時就哭了,不知為什麼。反正從此以後我就成了鄰居公認的『孝子』。」
第九小學的小珠同學也是眾多孝子孝女中的典型,小珠的媽媽得意地告訴記者,小珠從小就喜歡和媽媽一起洗澡,每次只要看見媽媽疲憊的樣子,她就會大力地給媽媽擦背。現在小珠還學會煎蛋,做茄子煲,爸爸媽媽都說她做的菜相當有水平。
學生領獎時充滿成就感
「當穿著畢業服的同學上臺領獎時,他們眼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有些成績不夠好的學生,平時是領不到什麼獎的,但現在他們也站在領獎臺上接受同學的祝賀了,對他們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龐校長說。
龐校長向記者介紹,其實每個學生都有他的長處,就靠家長和老師怎麼去發現和發掘。他們之所以將畢業典禮設在佛山影劇院,並專門為畢生準備了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還費盡心思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上臺領獎,也許這樣的「機會」對一些同學來說一生只有一次。
記者手記 「唯成績論」埋沒才華
前不久,佛山一位教育界人士撰文質疑了「三好學生」的評選。該文認為,現今三好學生的評選產生了很大的偏差,評選的時候只要成績好,不按「身體好、學習好、思想好」的三好標準。正是這樣「唯成績論」的偏差使更多有特長、有才華的學生被埋沒了。
現今新一代的獨生子女既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負擔最重的一代,或許他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了,物質條件也越來越豐裕,但是卻有不少人格的基本要素,如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勤儉節約的奮鬥精神等正在模糊和弱化。而進一步說,這種人格的缺失,是當今教育抹殺多元價值觀和個性,將教育等同於工具性人才培養的根本誤區造成的。佛山的學校設置「孝順父母獎」、「勤儉節約獎」、「尊敬老師獎」等獎項,正是鼓勵學生思考人生、完善人格的良好嘗試。
另外,這也可以使老師、家長、社會正視人才價值的多元性,正視人與人之間的奇妙差異。承認多元,就是平等思想的基礎。一個對社會貢獻很大的成功人物,不見得就比懂得孝順父母的平凡人更高貴。只有從青少年思想教育上,早早消除某種惟一標準,才能使他日人與人之間的真正尊重成為可能。(編輯:文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