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00多城市提「幸福」口號 貧富差距影響幸福感(組圖)

2021-01-09 搜狐網

央視一檔調查節目,「您幸福嗎」,「我姓曾」的回答傳為經典。

一名73歲的拾荒老人面對「您幸福嗎」的問題。

獲諾獎後,莫言也面對了「幸福嗎」的問題。視頻截圖

  全國100多城市提出「幸福」口號;專家認為貧富差距、教育衛生資源分配等問題影響幸福感

  「幸福」正成為諸多地方的施政目標。不完全統計顯示,全國至少18個省(市、區)明確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數據則顯示,已有1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幸福城市」。

  作為抽象概念的幸福,如何測量?各地根據對「幸福」的不同理解,實踐著不同的指標。

  研究者認為,隨著經濟發展,人的主觀感受更加被重視是必然趨勢。不過,追求「幸福」應注重實質內容,避免陷入空談。  

你幸福嗎?

  當下,「幸福」正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作為一種心理感受,「幸福」無法簡單衡量。

  不過,這一概念已經進入眾多省市的官方文件,成為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標。

  幸福廣東、幸福湖北……類似表述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在我國大陸地區,至少18個省(市、區)在正式場合明確提出「幸福」概念,將「幸福」列為了施政目標。

  湖北省委黨校教授何正欣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說,各級黨政機構提出幸福口號已經成為趨勢,「幸福」已形成共識。  

「幸福」在各地

  「幸福」這一詞彙,正出現在地方黨代會、人代會的文件中,以及黨政主要官員的講話中。

  今年6月9日湖北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努力建設幸福湖北」。而往前,寧夏2007年就提出了「幸福寧夏」的目標。

  在一些未明確使用「幸福」口號的省份,「幸福」也是官方及媒體熱衷的詞彙。

  在山東,曾多次舉行以「幸福山東」為題的社會活動,有政府官員參加的主題研討會也召開多次。

  今年的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新任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讓首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相比之下,「幸福城市」的覆蓋面更廣。

  這些城市包括全國大部分省會城市及大量地市級和縣級城市。

  2011年底北京市平谷區第四次黨代會,提出十二五期間建設「幸福平谷」,並發布了「行動綱要」。

  江蘇省江陰市,是國內較早提出「幸福」的地區。2006年6月,江陰提出「幸福江陰」構想。在此之前,他們徵求了國家統計局、中央研究室等機構意見。

  山東大學生活質量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邢佔軍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過去「幸福」研究對決策的影響很微弱,2005年以來,這一概念開始受到決策者和研究者重點關注。邢佔軍教授從2000年開始系統研究「幸福」。

  研究者發現,2006年4月,胡錦濤訪美期間在耶魯大學發表演講,首次明確提出「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

  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一項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有100多個城市提出了「幸福城市」的建設目標。  

「不幸福」的理由

  9月19日,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發布中國幸福城市排名,8月19日,央視發布省會城市幸福感排名。

  在這兩個榜單上,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合肥、太原、廣州和拉薩、太原、合肥,多為二線城市。此前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201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北京、上海在100個城市中,分別位居第96位和99位。

  輿論認為,大城市高房價和壓力是主要原因。

  邢佔軍教授不贊成這樣的排名,「不同城市自然條件、區位條件等沒有可比性」。

  不過邢佔軍也承認,中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更強。大城市的城市病突出,節奏快,壓力大,交通擁堵等,都對幸福感影響很大。

  央視調查認為,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先後是,收入水平、健康狀況、婚姻或感情生活狀況。

  收入是一個相對因素。北京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胡大源介紹,當人均GDP超過3.7萬元,收入對幸福感的提高作用就逐漸減弱了。

  邢佔軍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對山東省7年的檢測分析顯示,財富的增長並沒有帶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同步增長。

  他的另外一項針對北京、瀋陽、西安、杭州、廣州、昆明6個省會城市居民的研究顯示,居民幸福感沒有隨地區富裕程度提高而提升,相反,一些收入較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水平卻相對較低。

  不過,就個體而言,高收入群體幸福感高於低收入群體。

  邢佔軍還對某沿海省份調查,結果顯示,幹部群體幸福感最強,其次是私營企業主等新興群體,工人農民幸福感低於平均值,城市貧困群體幸福感最低。

  在湖北省委黨校教授何正欣看來,社會公正與否,對幸福感影響很大。貧富差距,收入分配不公、教育衛生資源分配不均,腐敗問題,都在影響幸福感受。  

「指標」衡量幸福

  提出「幸福」口號的地方,對幸福的理解並不統一,這也使這些地方制定的目標各異。

  在提出「幸福江陰」之初,江陰的初步目標是,到2010年,人均GDP在2005年基礎上翻一番。

  江陰還提出力求「個個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處處都有好環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體」。

  北京市平谷區提出的「幸福藍圖」,最顯著的特徵,是含12年義務教育在內的18個「免費」、三公經費公開等18個「百分之百」,另有18個「全覆蓋」。

  湖北省在編制幸福指數統計指標體系時,把影響幸福指數的要素歸併為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家庭狀況、職業狀況、社會保障、文化教育、環境條件7個方面。「作為施政目標,各地對幸福的理解有很多公認的內容。」何正欣歸納為,經濟持續增長、民生投入增加、保障公正正義、保持社會穩定。

  「政策層面的幸福,不是生活中抽象的個人感受。」邢佔軍更願意將「幸福」稱為「生活質量」。它包括個人的幸福感受,還包括民眾的生存和發展條件。

  這些可以通過分解指標,進行量化,而政府的政策,對這些指標進行積極影響。

  邢佔軍在研究上將幸福分為客觀和主觀兩個內容。

  邢佔軍從2009年開始承擔國家統計局的一個項目,項目把構成幸福的客觀指標分為,健康與基本生存福利、經濟福利、政治福利、社會福利、文化福利、環境福利等內容。

  「主觀幸福感」邢佔軍分解為人際適應、家庭氛圍、社會信心、目標價值等10項體驗。  

不會取代GDP指標

  邢佔軍認為,在政策層面上的「幸福」,應該有一套完整評價體系,對幸福進行測量。這個體系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架構。

  2006年,時任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稱,中國今後將推出幸福指數等一些新的統計內容。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日前介紹,在國家層面,國家統計局尚未正式開展幸福測度工作。

  江陰較早構建了「幸福江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核心指標數據包括客觀和主觀評價指標,分別佔60%和40%權重。

  客觀指標,與傳統GDP考核指標不同。時任江陰市委書記朱民陽說,GDP指標減到最少,取而代之的是民生指標。主觀指標,重點反映市民幸福感和滿意度。

  2011年公布的《幸福廣東指標體系》,也由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構成,前者包括職工平均工資、農民人均純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指數。主觀測評包括個人發展、生活質量、精神生活、社會公平等。

  2006年以來,各地陸續發布幸福指數。這一指數甚至一度被認為將取代GDP指標。現在,這種揣測被政界和學界雙重否定。

  馬建堂日前表示,「我們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拋棄GDP。」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說,幸福指數編制只能描述集體幸福,有時指數發布出來老百姓並不認帳。

  幸福廣東指標體系編制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徐建華坦承,該體系最終獲得的數據並不能完全說明大家的「幸福」程度。  

「幸福」助診施政問題

  在何正欣看來,在滿足基本溫飽之後,民眾會對主觀感受要求更多。多個地方將「幸福」納入施政目標,是黨政機關與民眾需求的合拍。

  邢佔軍認為,各地提出「幸福」口號,是對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反思。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背景下,應該更加關注人的主觀感受。

  這一做法,也與國際潮流「同頻」。今年6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今後每年的3月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決議說,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項基本目標,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目標和期待,在公共政策目標中對此予以承認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該怎麼理解幸福,探討並不深入。」邢佔軍說。

  他認為,央視節目「你幸福嗎」的提問引發了討論,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太抽象,沒有標準答案。

  抽象概念大面積進入施政目標,邢佔軍最擔心的是「概念陷入空談」,不顧地方實際或者毫無實在內容。

  此外,研究者擔心,一旦幸福指數與政績掛鈎,數據就有造假的可能。而若在民眾主觀感受指數上注水,極易引發反感。

  在多位研究者看來,幸福指數的更大意義在於「診斷」,幫助政府發現政策實施中的問題。

  新京報記者宋識徑 北京報導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全國百餘城提「幸福」口號 貧富差距影響幸福感
    全國100多城市提出「幸福」口號;專家認為貧富差距、教育衛生資源分配等問題影響幸福感  「幸福」正成為諸多地方的施政目標。不完全統計顯示,全國至少18個省(市、區)明確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數據則顯示,已有1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幸福城市」。  作為抽象概念的幸福,如何測量?
  • 「幸福」口號下更需提升「幸福指數」
    據10月30日《新京報》報導,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全國至少18個省(市、區)明確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已有全國100多城市提出「幸福」口號與提出建設「幸福城市」。「幸福」正成為諸多地方的施政目標。專家認為,貧富差距、教育衛生資源分配等問題影響幸福感。
  • "幸福口號"應成為百姓"幸福感言"
    "幸福口號"應成為百姓"幸福感言" 原標題 ["幸福口號"應成為百姓"幸福感言"]   「幸福」正成為諸多地方的施政目標
  • 美國貧富差距排行榜 邁阿密貧富最不平均紐約排名第四
    金投網10月06日訊, 彭博本周三(10月5日)公布了一份報告,評出了美國貧富差距最大的10座城市。邁阿密在這個並不榮耀的榜單上不幸登頂。亞特蘭大、紐奧良分列二三名。紐約在這個榜單上排名第四,儘管沒有擠進前三,但也說明大蘋果城貧富差距在美國各大城市中屬於並不理想的一個。
  • [寫作]女權主義與貧富差距
    倒是現在的男護士多了。於是乎,夫婦都是醫生的家庭,與夫婦都是護士的家庭,收入差距就不一樣了,雖說這兩種家庭之內,夫與妻倒是收入相近。  兄弟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有時候去附屬醫院的餐廳吃飯。醫院要吸引病人多花錢,所以那裡的夥食花樣很多,而且學醫的人比較講究飲食,那裡還供應日本壽司等魚類健康食品,適合東方人的口味。美國本土護士緊缺,菲律賓是最大補充來源。
  • 縮小貧富差距的難與易
    我們雖然也有地方主義的問題,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要比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強得多。第三,我們政府的資源整合能力、決策能力、辦事總體效率大大高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比方說,全國取消農業稅,幾乎立竿見影,說到做到。在其他國家,這樣的事可能扯皮20年還完成不了。近年採取的一系列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很快就導致整個沿海地區農民工的短缺。
  • 從為富不仁的亞馬遜總裁傑夫貝佐斯,談疫情對貧富差距的影響!
    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新冠疫情造成了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而這些貧富差距讓普通人在疫情的大環境下感受的更加真切。 今天我們用世界首富傑夫貝佐斯最近1年來發生的事情來引入話題。
  • 原生家庭和貧富差距對女孩子有什麼影響?
    原生家庭和貧富差距對女孩子有影響是肯定的,但又有多大影響?得看個人怎麼看了?我回答問題比較針對!如果您覺得不好,千萬不能往心裡去!在乎那麼多有用嘛?貧富差距的先天不是你我能夠決定的!但是後天的貧富差距可是你我能夠定義的!只要你足夠努力,足夠優秀,足夠付出,我相信您值得擁有富貴!難麼原生家庭不能給您正真決定您得貧富差距!最終還是要靠您自己!
  • 北師大教授華生:縮小貧富差距沒無痛藥
    如果說人均的話,無論人口多少,比較的兩邊都除以同樣多的人,結果完全一樣。日報:根據統計,從2003年以來,全國各級政府財政收入增長達到27.6%,居民收入增長平均不到12%,這給人一種居民收入被擠佔的感覺。華生:這也是一個認識上的錯覺。首先,居民收入不光是勞動報酬,還有大量的其他收入包括財產性收入,這是我們正在研究的下一個課題。其次更重要的是,收入分配就是切分蛋糕。
  • 社會學研究生暑期調查:城市貧富差距超出認知
    李媛參與的「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hinese Social Survey,簡稱CSS),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起的一項全國範圍內的大型連續性抽樣調查項目。調查採用概率抽樣的入戶訪問方式,調查區域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國多所高校的社會學專業師生參與其中。今年是李媛第二次參加CSS,她和同學們的任務是入戶到村民家中完成數十頁的調查問卷。
  • 出席中國幸福城市論壇,百度CTO王海峰解讀城市幸福感指數
    (原標題:出席中國幸福城市論壇,百度CTO王海峰解讀城市幸福感指數)
  • 居民幸福感受城市化過快影響 與收入逐漸背離
    幸福感為何沒有與收入同步提升  各階層的對視是對自身幸福度的檢視。  影響幸福指數升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貧富差距。2005年,中國社會調查所的一項報告顯示,民眾最為關心的社會問題,排在第一位的是貧富差距。在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的調查中,市民已連續四年把「貧富差距過大」列為社會問題之首。  以反映貧富分化的基尼係數為例,數據顯示,內地基尼係數已增至0.49,大大超出0.4的警戒線。
  • 人民日報關注貧富差距 稱已形成階層和代際轉移
    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是0.3左右。李實分析說:「接近0.5的基尼係數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世界上超過0.5的國家只有10%左右;主要發達國家的基尼係數一般都在0.24到0.36之間。」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元春表示,0.47到0.49之間的基尼係數反映出目前我國收入差距仍然比較大。尤其是城鎮居民內部、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比較大。
  • 幸福感成為今年兩會熱門詞彙 概念模糊不好界定
    兩會熱詞:幸福感  30年的高速經濟發展之後,從上到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我們發展經濟,到底是為了什麼?  2006年,胡錦濤主席在耶魯大學演說時就明確提出要「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與幸福指數」。
  • 劫富濟貧式:此國貧富差距最低,越有錢心越酸
    看似荒謬卻真實存在,只是存在這種心理的國家並不多,簡單而言:這個國家將全民稅收制度修改為按收入分檔,收入越高檔次越高,應繳納的稅費也呈幾何式上漲,低收入和無收入人群不僅不用納稅,還可以得到補助。所以,這個國家貧富差距全球最低。
  • 連續13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網紅長沙的「幸福密碼」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一千個人也許有一千個不同的答案。今天下午5點,在杭州舉行的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傳來好消息,長沙獲評「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長沙縣入選「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長沙,這座既不靠海又不沿邊的中部省會城市,竟然連續13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幸福,已然成為長沙最閃亮的名片! 長沙,憑什麼? 遇見幸福 為長沙喝彩自2007年至今,「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已累計約10億人次參與調查, 70餘座城市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使「幸福城市」「城市幸福感」概念深入人心。
  • 在英國,家庭的貧富差距會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有多大?
    這場內部會議的主題是Closing the regional attainment gap,中文的意思大約就是如何縮小各個地域的成績差距。很不幸地,這一種成績差距很多時候就是來自學生的家庭背景,再直白一點地說就是家庭的貧富差距會顯現在學生的成績差距之中。
  •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少不了一句霸氣的口號,那誰的口號最霸氣?
    期間,形成了多支大規模的起義軍,如:樊崇率領的赤眉軍,王匡等人所率領的綠林軍,都是反朝廷,反王莽的。地主豪強與進入南陽的綠林農民起義軍,可謂是一拍即合,當即決定一起聯手。為此,他們打出了起義口號,大致的意思就是:「推崇劉氏復起,李氏輔助。」
  • 貧富差距不是城鄉獨有!最新報告:巴黎大區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中國日報網6月12日電(嚴玉潔) 說到貧富差距,人們往往想到城市和農村。事實上,城市裡的貧富分化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嚴重。據法國24英文電視臺報導,一份新報告指出,法國最富裕的巴黎大區同時也是該國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地區。
  • 臺灣地區貧富差距大 最富5%年收入是窮人的100多倍
    臺灣地區貧富差距擴大,有錢人一擲千金,但窮人需努力求溫飽。(圖片來自臺媒)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機關公布最新綜所稅統計數字,最高5%富人年收入逾468.7萬(新臺幣,下同),是最低5%民眾4.5萬的104倍,在貧富差距擴大間,消費市場也出現明顯變化。學者指出,富二代在近年來逐漸躍上檯面,除進入管理接班梯隊,在食衣住行的花費上也不手軟,以致超跑、高級鐘錶、珠寶消費金額出現明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