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不是城鄉獨有!最新報告:巴黎大區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6月12日電(嚴玉潔) 說到貧富差距,人們往往想到城市和農村。事實上,城市裡的貧富分化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嚴重。據法國24英文電視臺報導,一份新報告指出,法國最富裕的巴黎大區同時也是該國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地區。

該報告的作者馬裡耶特·薩戈對法國居民在2001年到2015年間的家庭收入數據進行研究後發現,巴黎大區的貧富分化現象加劇,階層隔離根深蒂固。「自2010年以來,我們看到的特別情況是,財富進一步集中在富裕地區,而貧困現象在最貧窮地區愈加嚴重。富人們特別喜歡生活在一起。」

巴黎大區共有1276個行政區,在排名前10%的最富裕家庭中,有一半集中生活在其中26個行政區。與此同時,巴黎大區的總體貧困率達到了15.9%,高於9年前的12.3%。

報告強調,在最貧困的地區裡,生活著沒有學歷的工人,他們通常是移民,面臨著較高的失業率或者工作不夠穩定;這裡還有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

在巴黎大區最令人嚮往的社區裡,房價高達1.1萬歐元/平方米,絕大多數人負擔不起。所以,年輕的專業人士和收入較高的家庭,正在遷往傳統上屬於中下階層的地區。

大巴黎會計師事務所總裁貝特朗·薩武雷說:「我們發現巴黎東北部的19e區的房價上漲了14%,這不是因為那裡的人賺了更多的錢,而是有新人口湧入。」

與此同時,中高收入的人往往選擇搬到更容易通往巴黎市區、公園、河流和更富裕地區的社區。薩戈說:「城市結構越來越分散,並趨向於隔離。一些社區越來越富裕,另一些則越來越窮。」

此外,由於房價在1999年到2018年間漲了2倍,住房已經成為衡量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擁有獨立住房的人越來越富有,而住在公眾住房裡的人越來越窮。

與此同時,法國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也在下降。高房價和低流動性就意味著,人們會在同一棟房子裡居住更長時間,富裕地區和貧困地區的人口正在固化。

過去兩年裡,巴黎居民搬家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低,尤其是那些住在公共住房裡的人。社會保障性住房曾被認為是買房或者租房的過度,如今卻成為很多人的永久選擇。

由於法國的一項法律要求許多司法管轄區保持25%的公共住房存量,因此較貧困的人口不會進一步搬出城市。薩戈指出,那些搬到偏遠郊區的,往往是有小孩的中等收入家庭,他們想要獨門獨戶的住宅和更多空間。

她總結說,這份報告表明,研究較小社區內的系統性的貧富差距要比研究城市與農村或半農村間的差距更重要。

(編輯:黨超峰 周鳳梅)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權研究會發表《貧富分化導致美國人權問題日益嚴重》文章
    中國人權研究會今天(14日)發表題為《貧富分化導致美國人權問題日益嚴重》的文章,用事實和數據,揭露美國貧富分化加劇導致人權問題日益嚴重。文章指出,美國收入分配兩極分化,中產階級規模持續萎縮,貧困率居高不下。
  • 美國中產階級萎縮 貧富分化加劇
    原標題:美國中產階級萎縮 貧富分化加劇   【貧富分化加劇】   美國中產階級的衰落伴隨著收入分配日益擴大的不平等。   1972年,只有14%的美國人屬於高收入階級,如今則有21%的美國家庭屬於高收入群體,一個三口之家每年收入至少在12.6萬美元(約81萬人民幣)。
  • 超高房價、貧富差距 細述那些光鮮臺灣的背後(圖)
    在臺灣,貧富差距還與城鄉差距、南北差距夾雜在一起。按照臺灣「內政部」的最新消息,就以縣市別來看,臺灣地區平均每戶所得最高的是臺北市,達113萬元;最低的則是南部的農業縣嘉義縣,平均只有62.8萬元。北南、城鄉差距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 貧富差距 wealth gap
    關注氣候峰會 學習環保詞彙浙江省第一份社會財富觀調查報告近日對外發布,調查顯示,80%的受訪者認為貧富差距大,50%以上的人判斷未來貧富差距還將拉大。社會貧富懸殊狀況不容樂觀。面對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最新相關調查顯示,有96%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有仇富心理。文中的wealth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就是指「貧富差距」,這已成為社會中的hot-button issue(敏感問題)。
  • 經合組織公布最新數字 世界關注中國縮小貧富差距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日發表報告稱,近年來中國的貧富差距「在逐步縮小」、「並沒有預想的嚴重」,原因是政府對農村財政支出的增加和更多農民向城市遷移。中國的貧富差距是近年來最受國內輿論詬病的焦點之一,也是中國發展模式遭受外界揶揄的要害之處。在西方一些激烈的評論中,中國在收入公平的問題上幾乎不可救藥。
  • 北師大教授華生:縮小貧富差距沒無痛藥
    實際上我在開始研究收入分配問題之前有個總的認識:目前貧富分化嚴重,現行分配製度對勞動者有歧視,對資本過於寬鬆,因而也相信勞動者報酬佔比低的流行觀點。但從今年7月到10月,經過課題組三個月的研究,結果令我們大吃一驚:勞動者報酬佔比並不像目前已經形成的共識那樣是偏低的,反而是比較高的,至少在發展中國家甚至「金磚四國」中最高。
  • 雪珥:撕裂的海島——臺灣貧富分化與政治操弄(上)
    臺灣《天下》雜誌在刊文介紹了這兩位同學的巨大差異後,感慨:「兩人收入決定性的差距,和努力工作與否無關,而是誰有資本錢滾錢」,並認為,這正是臺灣最富有的1%與其餘99%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形成階級鴻溝的真實案例,更是臺灣近年所得分配日益惡化的具體寫照。」數據與民意臺灣的貧富分化,真到了形成「階級鴻溝」的地步了嗎?
  • 人民日報關注貧富差距 稱已形成階層和代際轉移
    照片中展示了複雜多樣的北京,既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也有破敗低矮的城中村;既有在兒童遊樂場快樂玩耍的「中產階層小花朵」,也有跟隨父母賣菜、蹬三輪的孩子……雖然這場景不止北京,也不止中國獨有,但仍令觀者震撼、深思——我國的貧富差距現狀到底如何?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實表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貧富差距也在逐步擴大。
  • 貧富分化加劇美國社會不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表年度經濟評估報告,將2016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測從先前的2.4%調低到2.2%。報告認為,美國經濟形勢不錯,通脹溫和,同時警告稱美國面臨日益嚴峻的經濟「逆風」和「有害」趨勢,比如不斷縮減的中產階層可能令美國長期經濟增長放緩。美國每七人中就有一人生活在貧困中。
  • [寫作]女權主義與貧富差距
    她們從醫生丈夫那裡支的錢,還要寄回去資助弟弟讀大學,縮小國與國之間的貧富差距呢!  女權主義確實促進了教育和就業上的女男平等。但是,女人的教育程度提高了,職位高了,收入也高了,她們卻仍像從前一樣,仍然傾向於找更強的丈夫!  當然,婚姻歷來有社會身份的考慮,中國就有「門當戶對」之說。但從前的門當戶對,主要還是強調門第匹配,並不是錢財對稱。
  • 臺灣光鮮表面背後:貧富分化導致雙峰結構
    在臺灣,貧富差距還與城鄉差距、南北差距夾雜在一起。按照臺灣「內政部」的最新消息,就以縣市別來看,臺灣地區平均每戶所得最高的是臺北市,達113萬元;最低的則是南部的農業縣嘉義縣,平均只有62.8萬元。北南、城鄉差距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 撕裂的海島臺灣貧富分化與政治操弄 (下)
    這些廣告,訴求點直指臺灣社會最為關注的貧富分化問題,在刺激民意上相當精準與到位。這些廣告推出的時機,正是「五都選舉」之前——「五都選舉」是指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和高雄市這五個直轄市市長以及市議員的選舉。從各種官方數據以及其他數據來看,臺灣的貧富分化問題相比其他國家與地區並不嚴重,但在民眾看來,這一問題似乎到了刻不容緩、無法忍受的地步(詳見上篇)。
  • 臺貧富分化影響選舉結果與政治版圖
    選舉成敗原因眾多,但就選票得失增減現象與趨勢而言,臺灣貧富分化問題,特別是南部地區貧富分化問題可能是其中之要害,並可能進一步固化「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    臺灣曾是一個藏富於民的「橄欖型」均富社會,而今卻成為了一個貧富分化較大的「M型」貧富不均社會。據臺灣「財稅資料中心」統計,1998年,最富有的5%與最窮的5%的平均所得相差32倍,11年後,這項所得差距已擴大至66倍。
  • 縮小貧富差距的難與易
    從國際視角來看,各國現代化的過程都存在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但同時也出現了社會貧富分化的趨勢。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應對這個挑戰既有比他們有利的地方,也有比他們不利的地方。我們有利的地方主要是:第一,中國通過30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的綜合實力和財政收入增長很快。
  • 美國貧富差距排行榜 邁阿密貧富最不平均紐約排名第四
    金投網10月06日訊, 彭博本周三(10月5日)公布了一份報告,評出了美國貧富差距最大的10座城市。邁阿密在這個並不榮耀的榜單上不幸登頂。亞特蘭大、紐奧良分列二三名。紐約在這個榜單上排名第四,儘管沒有擠進前三,但也說明大蘋果城貧富差距在美國各大城市中屬於並不理想的一個。
  • 研究:貧富差距擴大 印尼最富有四人總資產 高於最貧窮1億人
    (雅加達綜合電)國際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的研究發現,印度尼西亞最富有四個人的總資產比全國最貧窮的1億人還要多,這凸顯印尼經濟騰飛,貧富差距卻更大了。    不過印尼經濟統籌部長達爾明批評樂施會的數據過於極端,不能真正反映國內的貧富差距。
  • 社會藍皮書:貧富分化問題社會關注度最高
    其中,2012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469元,農村人均純收入16476元,僅次於上海排名第二,另外,貧富分化取代物價、房價問題成為今年最受關注的社會問題。  關於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第二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
  • 臺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13個縣市家庭越來越窮
    臺灣當局經濟政策混亂 貧富差距拉大  一邊是「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的政治盲從,一邊是自殺現象蔓延、社會治安持續惡化等貧富差距擴大的社會後果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記者曾繁娟報導 在陳水扁的家鄉臺南縣,曾有一位老太太因欠下140萬元(新臺幣,下同,1元人民幣約合4
  • 貧富差距就是知識差距
    「貧富差距就是知識差距」1994年2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次提出,「貧富差距就是知識差距」。同時基尼係數、城鄉收入比也創了新高,我們開始扶貧,並且在成為世界工廠時不敢沾沾自喜,因為沒有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好日子往往只是一場勝利大逃亡。當知識和貧富掛鈎時,教育就開始成為一種投資。作為一個壟斷市場,中國教育在這一年的年初即遭遇了一場大討論。話題源自中日兒童探險夏令營。
  • 一定範圍內貧富差距並不必然反映社會公平喪失
    雖然社會公平與貧富差距問題往往被人並列起來討論,但嚴格地說,社會公平問題,不等於貧富差距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只是社會公平問題的一個方面。儘管可以說,嚴重的貧富不均必然是社會有失公平的一種體現,但是一般程度上的貧富差距的存在並不必然反映社會公平的喪失。  社會公平意味著在平等的規則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機遇和權利,以達到最終資源分配上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