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好的事情 ¦ 育美妙的心靈
原創文學 | 師生才藝 | 教育隨筆 | 家庭教育 | 讀書札記
作者 | 王城炯(浙江嵊州)
指導 | 錢 麗
學校 | 鹿山小學 602班
稱號 | 口若懸河
朗誦 | 王欣然(浙江金華)
星級 | ★★★★★★★★
學校 | 環城小學 605班
書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歡看書,對於我來說,讀童謠,讓我想像力豐富;讀歷史,讓我明白社會發展的規律;讀科學,讓我產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羅貫中以如梭之筆,運用章回體小說的形式,記敘了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社會發展歷史,感動塑造了智傑、諸葛亮、義傑、關羽、奸傑、曹操等眾多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形象,為後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驚心動魄比比皆是,曹操煮酒論英雄談笑間留下了「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如孫仲碟」的佳話,火燒赤壁曹操統率八十萬大軍南下,來勢是何等之兇,可又在一把大火中灰飛煙滅,讓人扼腕·······
智勇雙全,謙虛謹慎——趙雲
我最敬佩的還是長坂坡趙雲孤身救幼子。你想一想,當年趙雲孤身一人,卻敢衝進曹軍幾十萬大軍之中,儘管他驍勇善戰,可換作別人,有這麼大的膽量嗎?這一場殺,趙雲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他衝進曹營找到了劉備的夫人,讓出自己的馬讓她騎,反又殺死夏候嬰,奪得青缸劍,最後才救出小主人阿鬥。又衝出敵陣,終於保證了劉備唯一一個兒子的生命安全。而當趙雲拼死救回阿鬥,見到劉備時,不表有功,卻言有過,他的謙遜之心,一至於此,著實令人欽佩。英勇善戰、謙虛謹慎、赤膽忠心是對趙雲最好的寫照。難怪讚頌趙雲的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之龍。
曠世奇才——諸葛亮
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更讓我羨慕。隆中對簡短話語中,體現出他對天下大勢的精闢分析,洞察未來,奠定鼎足天下的基礎。借東西,將氣象知識靈活應用於軍事之中,創立了典範。空城計更加淋漓盡致地體現出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在那時候,諸葛亮手下只有五千士兵,其中的一半還運糧去了,手中只有不到三千的士兵,但他不慌不忙,從容地應對司馬懿帶領的十萬大軍,利用司馬懿的弱點,虛虛實實,無兵勝似有兵,直接用氣勢嚇走了司馬懿的十萬大軍。真是非一般人能有的膽識和智慧!在他為劉備爭天下的過程中,處處體現了其超凡的智慧。從「博望城火攻李典」,「火燒新野拒曹軍」,到「智激周瑜」,「智處華容」,「智取漢中」再到穩定漢中,出師南徵和兩次出師伐魏。就連作者,在字裡行間也對諸葛亮充滿了深深的敬佩。
徐庶讚嘆諸葛亮時說:「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出神鬼沒守計」,而諸葛亮在今早已成為智慧化身,聰明的代名詞。
義薄雲天——關羽
關羽的「義絕」對我啟發也很深,他武藝高強,神勇蓋世,同時又「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是忠義的化身。他義釋黃忠這件事上,他的「義」對我感觸很深。在即將可以取下長沙時,放回了黃忠,讓他換馬來戰。這不正說明服人更要讓人心服,義薄雲天。
三個歷史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徵在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勇有謀、謙虛謹慎不也正是這個時代對我們的呼喚嗎?在《三國演義》中我體會到了戰馬奔騰與士兵奮戰之聲,感受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壯懷激烈,我還聆聽到了劉關張他們桃園結義的誓言。風雲變幻,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文爭武鬥,英傑輩出,那一幅幅蕩人心弦的畫面凝固遠去,成為歷史的瞬間。
不僅如此,我還從書中還學到了許多的知識,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的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和兵法韜略。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和推敲的,《三國演義》中精彩的人物和歷史使我百讀不厭!只要有時間,我一定會再次捧起《三國演義》,進入三國這個亂世英雄的舞臺。
小作者對於《三國演義》的故事如數家珍,具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和閱讀經歷。特別是他對三國中三個不同人物的性格理解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都知道趙雲驍勇善戰,但是很多人只知其勇,不知他還很謙虛,小作者正是抓住了他孤身救劉備之子這件事,從趙雲事後的言行中得出了他性格中的謙虛謹慎,深明大義。如果不是對這本書的極深研幾,小作者也不可能得出如此的感悟。諸葛亮我們都知道他聰明絕頂,小作者對他「智慧」的描述種種事例是信手拈來,讓我們驚嘆。最後由三國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性格聯想到我們這個新時代也需要呼喚這樣的平民「英雄」,也引導著小作者朝著這個方向成長!
錢麗 浙江嵊州鹿山小學
小作者有著極強的概括能力和提煉能力,能把《三國演義》中幾個關鍵的人物形象用極簡略的語言加以描述,並且能跳出人云亦云的窠臼,賦予人物一些新的認識,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這篇文章也能符合讀後感的基本構思模式,由作品而延伸到現實世界,使名著具有了偉大的生命力。從語言表述上可以看出小作者對《三國演義》有了很多的閱讀體會,才會在表述上順手拈來,從容不迫。
責任編輯:吳漢
客服微信:15905897257
投稿郵箱:2504643377@qq.com
版權聲明:版權平臺所有,文責作者自負。請勿一稿多投。
(文章插圖源於網絡,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平臺管理員)
喜歡此文,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