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媽在分娩時很怕遇到「順轉剖」,因為這意味著不僅要經歷順產的產前痛,還要忍受剖宮產的產後恢復痛。
這種受「兩茬罪」的感覺,是孕媽都不想經歷的事。除了必要的情況外,其中不乏一些產婦因為過度緊張,或疼痛難忍。這種情況下,該怎麼避免不必要的「順轉剖」呢?
順轉剖,就是孕媽在分娩的時候,初始是選擇順產的,但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不得不轉為剖腹產,這種情況就是順轉剖。
究竟什麼情況是需要順轉剖的呢?很多時候孕婦並不完全清楚發生了什麼,就被拉去劃了一刀,一般發生緊急情況時,孕婦也是迷迷糊糊的,事實是怎麼樣的呢?一起來了解~
從產婦情況來看:
1、已經掛了催產素,但是毫無臨產的症狀;
2、產婦陣痛持續時間長,宮口超過12小時還無法打開,且已經出現了子宮感染的情況;
3、產婦產道不夠寬,寶寶很難出來;
4、產婦羊水少或者羊水二度渾濁;
5、產婦出現妊娠期高血壓或糖尿病併發症;
從寶寶情況來看:
1、順產時胎位轉向不正,胎頭不下;
2、順產過程中,胎兒的胎心過快或者突然下降;
3、胎兒頭骨比較硬,難以入盆導致順產困難;
4、胎頭高位,宮口經過一段時間仍然無法完全打開;
5、出現胎兒窘迫或異常出血的情況;
6、出現臍帶壓迫或臍帶脫垂的情況。
1、精神上保持放鬆
很多孕媽產程緩慢與自身的精神因素有很大關係。比如在臨產時恐懼、緊張、焦慮。其實,這樣的情緒對分娩沒好處。準媽媽可以這麼想,生孩子是女人的一種天賦,要相信自己肯定能順利生下寶寶。
同時,丈夫在旁邊決不能表現出比妻子還緊張,那真是添亂了,丈夫應該在旁邊鼓勵準媽媽,同時不忘提醒準媽媽練習產前學習的分娩呼吸法,緩解痛苦和緊張情緒。
2、矯正不當胎位
如果你在產前檢查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肚子裡的寶貝胎位不正,那麼你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在產前採用一些方法矯正胎位。比如,在床上趴著,兩手貼住床面,臉側貼床面,雙腿分開與肩同寬,保持姿勢2—3分鐘。這樣寶寶可以更自由的活動,胎位也可能恢復到正常。
3、多採取側臥位
如果發生了胎兒窘迫,孕媽媽在產前覺得身體不適或胎動減少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就醫。平時睡覺時要多採取側臥位休息,這樣能改善胎寶寶的供血狀態。
4、依實際情況判斷
為避免在分娩時出現臍帶脫垂的情況,準媽媽在待產時應該採取頭臀高位,側臥或仰臥,密切觀察胎心率,待胎頭入盆時,宮頸逐漸擴張時,如果胎心依然正常,可以繼續順產。但如果寶寶的臀部或肩部先露,這時應該聽取醫生的建議,進行剖腹產。總之,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判斷。
5、要信任醫生
不要一味要求剖腹產,可聽取醫生的建議,權衡利弊後再決定分娩方式。另外,在產程中,醫生在為產婦把關的時候,如果發現危險情況,有完善的應對措施,所以,要對醫生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