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看到剛剛生完寶寶的朋友發了一條催人淚下的說說,得知她家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和我家樂樂寶貝一樣,我就猜到她的整個生產過程應該不會很順利。
果然,進產房努力了快30個小時,寶寶還是不肯出來,累得她吃不下任何東西,沒有一丁點力氣,直呼要順轉剖,好在助產士非常有耐心,一直安慰她、鼓勵她,她才能堅持下來。
緊接著,醫院又派來一位特別有經驗的老醫生幫助她,指導她用多個順產姿勢,扭轉了這個危險的局面,終於成功娩出嬰兒。
作為過來人,我完全理解她的痛苦和艱辛。可看著她碼出來的那些字,我還是心驚肉跳,仿佛自己又去鬼門關走了一遭。
我是2017年2月22日順產的樂樂寶貝,她出生時重7.5斤,從陣痛開始,整個生產過程持續了18個小時(比那個朋友好一點點),十指開全後,又進產房生了2個多小時,要不是醫生餵巧克力給我吃,估計會直接累癱。
更可憐的是,順產期間我換了好幾種姿勢都沒用,寶寶的頭一直卡著不出來,我以為必須剖腹才行。急得助產士直接打了電話給一個老醫生,詳細說明了我的情況。
也是多虧了這個老醫生,她趕來產房立馬教我用其它的分娩姿勢,為我加油打氣,時不時還催促幾句,然後,寶寶的頭就生出來了,特別神奇。隨之,一切迎刃而解,沒多久,樂樂寶貝的哭聲響徹整個產房!
現在,我把這些順產姿勢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希望能幫到你們噢。
剛進產房的我,不停地被陣痛折磨著,疼得汗水一直往外冒,可憐地躺在被曖燈溫暖著的產床上,卻感受不到一絲暖和。
旁邊的助產士和實習醫生直接讓我平躺用力,使用仰臥式。
這也是特別常見的分娩方式:產婦平躺在床上,兩腿張開抬高。
她們以為我可以像之前那個產婦一樣,二十分鐘搞定,可我家寶寶硬硬的頭一直卡在骨盆,努力了半個多小時還沒有一點反應。我到現在都特別羨慕那些生孩子特麻利的人,哈哈哈。
兩個助產士商量了一下,她們讓我坐起來,改用蹲坐式,也就是蹲廁所的姿勢。
這是藉助重力的作用,提高分娩的速度,讓自己感覺舒服,並且可以將力量集中,盡情的向下使力氣,加速胎兒的娩出。
如果寶寶的頭被卡住,一般是採用這個方法,順產機會大很多。不幸的是,我的寶寶太倔強,又讓我白白努力了半個小時,除了越來越痛的肚子和越來越無力的身子,其它地方毫無反應。我以為我生不出來了,要順轉剖,整個人沮喪了不少。
助產士見我像洩了氣的皮球,沒了動力,一個留下來安慰我,另一個趕緊去打電話。
沒多久,進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醫生,第一件事情就是督促我使用有效的用力方法:每次用力的時間一定要堅持15秒以上,連續吸氣/呼氣3次。
她真的很專業,指導我第三種分娩姿勢:側臥式
它可以使胎兒的供氧充足,對於準媽媽來說便於休息,且在分娩過程中,陪產的人可以幫助支撐著準媽媽的腿。我當時是老公幫我抬著腿的,給了我無窮的力量,謝謝他!
半小時之後,雖然效果不明顯,但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用力的方法,整個人輕鬆了不少。
醫生趕緊教我第四種分娩方式:雙手抱緊膝蓋,吸氣,但不要馬上呼氣,先把頭抬起來,眼睛盯著肚臍眼位置,過兩秒再用力呼氣。
用這種方法努力了兩三次,就聽到助產士激動地說很棒,就這樣!繼續!!!
終於,我的樂樂寶貝出生了!雖然撕裂嚴重,總算是有驚無險,值得慶幸。真的特別感謝所有幫助我的人,醫生和助產士都很了不起,她們一直鼓勵我,教我怎麼用力,給了我極大的信心,謝謝你們!
你可知道,為什麼分娩姿勢那麼重要嗎?
這是因為,胎兒經過產道時,要根據媽媽骨盆的形狀旋轉,調換適合的角度,媽媽的分娩姿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協助寶寶更自然的分娩出來。
所以,在順產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分娩方式,非常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另外,除了我們熟悉的分娩方式,還有三種姿勢,即坐式、跪式(身體向前傾,抱住一個支撐物)和站立式(產婦直立站著,可有人攙扶或手抓握欄杆)。
其中,跪式對長期臀位的胎兒順利分娩很有幫助,可以幫助胎兒轉換胎位,減輕手腕和手臂的緊張;直立姿勢可以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先露部直接壓迫子宮下段的宮頸部,可反射地使子宮收縮強而有力,有效地縮短第二產程。
我現在把這7種分娩方式寫出來,並不是讓大家選擇某一種,因為無論採取哪一種分娩姿勢,其用力的方式都是差不多的,並不會因為姿勢改變而有所不同。我只是想讓你們了解一下,免得到生寶寶的時候,心裡沒底,不能理解醫生和助產士的安排,造成不好的後果。
最後,準媽媽們必須知道,在產房裡,一定要聽醫生和助產士的話,她們會竭盡全力地幫你,可以陪產的話,儘量讓最信任的家人陪在身邊,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調查:你生寶寶用了幾種姿勢呀?是誰陪產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噢。
願每一位準媽媽都能平安地生下寶寶,願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我是愛笑、愛分享、愛旅遊、愛寫作的丹丹媽咪,【愛笑寶媽歐丹丹】就是我,專注分享育兒小知識第N年,嘻嘻。本文原創,禁止任何無授權的轉載,一經發現,堅決維權。歡迎直接轉發分享、評論、提問。(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