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大概是四川民居的一大特點了,是川西傳統民居建築的流派之一,講究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與環境觀。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設計,建材以木料、石灰、青磚、黑瓦為主。牆面有磚牆、木牆、土牆、石板牆、竹牆或編夾牆;屋內的柱子有青磚柱、圓木柱;屋頂的檁子以青槓樹、柏樹、等雜木為主;屋頂大多以小青瓦、草、石板等覆蓋;這些就地取材的建築既經濟,又與環境相協調,相映成趣,而鄉土氣息格外濃鬱,到處呈現一種質感美、自然美而別具一格。
川西瓦屋民居體現在住宅布局中的開敞自由。傳統民居建築特徵是以庭院式為主要形式,基本組合單位是「院」,即由一正兩廂一下房組成的「四合頭」房,立面和平面布局靈活多變,對稱要求並不十分嚴格。院內或屋後常有通風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風」,並用簷廊或柱廊來聯繫各個房間,靈巧地組成街坊。為適應炎熱潮溼的氣候,傳統民宅建築多為木穿鬥結構,斜坡頂、薄封簷,開敞通透,輕巧自如。建築的梁柱斷面較小,外牆體的高勒腳、半樁臺,室內加木地板架空。
川西民居的飄逸風格,表現在建築色彩上是樸素淡雅。川西平原植被較好,四季常青,而民居的建築色彩十分樸素,多以冷色調為主。瓦為青色、牆為白色、或灰磚色、梁柱為茶褐色、門窗多為棕色(或木料本色)。其重點裝修部分是小門樓,俗稱「龍門(或門道)」,但仍是以冷色調為至,常常「雕而不畫」保持材質的本色。
而瓦屋山地處川西平原的邊緣,像極了我們川西民居的特點;斷壁式的牆體,黛青色的山頂,72道流瀑從大屋頂的不同方位溢出,飛流之下。四川人修房立屋講究風水,而瓦屋山則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川西人風水寶地天然建房的格局。瓦屋背靠轎頂山、前臨雅女湖,既可觀峨眉日出、也可賞貢嘎日落,群山疊嶂,雲海纏繞瓦屋山的腰間,拍日出、拍雲海、拍流瀑、追逐森林裡的光影、霧繞。
瓦屋山就這樣如家似景的呈現在你的眼前,閒庭徒步林間、春看杜鵑、夏賞珙桐、秋觀紅葉、冬踏皚皚白雪;聽小鳥的鳴叫、或在叢林竹海尋找瓦屋的精靈---小熊貓。如在家的小院,閒散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