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勵高考學子報考師範類院校,為了增加教師隊伍的優秀人才,國家實行了「公費師範生」制度,用免學費、免住宿費、發放生活補貼等形式,來吸引一些家庭條件相對比較困難的優秀考生加入教育行業。
按理說,這麼優厚的條件,師範類學校應該很容易招到優秀的高考學子,但實際情況是,今年的高考招生,有兩個省的公費師範生卻大量缺額。今年河南省公費師範生計劃招生2000人,而差額卻達到664人。山西省發布的2020年高考徵集志願公告,標明山西省公費師範生招生缺額達到了183人。
要知道,讀公費師範生相當於不需要自己花多少錢就能讀完大學,如果是上別的大學,四年的學雜費、住宿費、生活費等各種費用加在一起至少也需要幾萬元。而公費師範生,不僅學費、住宿費全免,還發放一定的生活補貼,畢業後有編有崗,經考核符合學校要求的還可以錄取為教育碩士研究生,甚至能在職學習專業課程。可是,有這樣的好事,為什麼很多高考學生都不願意去報考師範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因為大家對未來的教育行業不太看好,而且報考公費師範生是有一定的限制條件的。報考公費師範生,需要要籤訂正式的定向培養就業協議,這意味著公費師範生畢業以後,必須回到鄉村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至少六年,錄取就相當於籤約,毀約是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的。
這種情況也進一步說明,現在的學生和家長對於在農村學校從事教育工作,存在很大的疑慮。因為農村教師的工資收入和待遇相對還是比較低的,工作還是比較辛苦的,沒有達到高考學生和家長的期望值。現實情況是,一些地區剛畢業的師範生工資才三千,這樣的收入,對於很多女生都覺得不多,更不用說比例嚴重失調的男教師了,買房買車娶媳婦,那很可能就是一個夢想。所以,很多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困難的考生和家長,寧肯省吃儉用花點錢上別的大學,也不願意選擇師範類院校。
很多學生努力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能夠找一份好的工作,能夠有一個好的前途,最起碼不用為自己的生計發愁,能夠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而寒門學子的這種願望更為迫切與強烈,很多農村的孩子以及他們的父母,對於農村教師的較低收入和尷尬地位,都有著最直觀的感觸,所以很多孩子不願意步入教師行列。
當然,河南、山西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和當地的錄取分數線比較高也有定原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並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目標,教師的受尊重程度和職業幸福感依然很低,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狀況。兩省均已降分補錄,但降分補錄就一定能夠招到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才嗎?答案不確定。其實,產生這種狀況最關鍵的問題還是教師薪資待遇的問題。雖然國家對教師的薪資待遇問題很重視,教育部也多次發文強調教師工資不得低於當地的公務員,但不可否認的是,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在有些地方卻沒有真正得到落實,尤其是一些不發達地區和一些農村鄉鎮學校,這些問題還是現實存在的。
但出現公費師範生招生缺額這種現象也不是絕對的,江蘇省、山東省出現了與河南省、山西省截然相反的狀況。江蘇省、山東省公費師範生招生情況火爆,錄取分數相對都比較高。山東省一位624分的學生被給一所二本大學的公費師範生錄取成為熱點話題。山東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生最高的錄取分數達到635分,全省排名非常靠前。按理說,這麼高的分數,完全可以報考一個相對差一點的985高校或者是不錯的211高校,但考生卻願意報考公費師範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一些問題。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河南、山西明顯要落後江蘇、山東一大截。經濟的相對發達,也使得教師的待遇明顯要高於很多地區,農村鄉鎮學校的待遇補貼更是相對更高,綜合起來教師的工資還是具有相當不錯的吸引力的。另外,山東、江蘇素有尊師重教的傳統,老師還是一個比較受尊重的職業,再加上相對穩定的工作以及還算不錯的待遇,所以不少考生都有從事教師職業的願望,錄取的分數線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其實,公費師範生的定向錄取本身就是國家為了均衡教育資源,補充部分農村鄉鎮地區教育的。但每個不同地區的薪資待遇,導致了考生和家長對教師行業的認可程度不同,這也就形成了免費師範生在河南、山西遇冷,但在江蘇、山東等地卻火爆的原因。最終,決定農村鄉鎮教育的振興與發展的根本,還是要提高農村鄉鎮教師的薪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