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級名師工作室建立工作室制度,由例會制度、學習制度、研討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組成……」12月21日,在曉關侗族鄉小學教育集團「校級名師工作室」內,副校長胡秀芳正在解讀巜校級工作室建設方案》,這標誌著宣恩鄉村小學首個「校級名師工作室」正式啟動。
曉關侗族鄉小學教育集團由中心校曉關中心小學,成員校桐子營小學、西坪小學組成,共有教師84名,學生1400名。為打造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鄉村專業化教師隊伍,曉關中心小學教育集團成立「校級名師工作室」並舉行了授牌儀式。該工作室主要以理論學習、教學研討、課堂觀摩、網絡研修、專家引領為主要研修形式,通過成員自主研習和集中研修,著力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的教學實踐能力、研修能力、輻射能力。
該工作室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設置,培養周期為三年一輪,工作方向以學科團隊為主要依託,教、學、研一體化為主要途徑,由3名主持人、51名成員和4名特聘專家組成。該工作室主持人將帶領各組成員開展教學研究及示範課、研究課、專題講座等學科交流活動,積極上傳課件、微課、教學案例、試卷等優質教育資源,促成成果集團校共享利用。
宣恩縣委組織部人才幹教股股長陳治羽介紹,縣級名師工作室的成立,帶動了校級名師工作室的發展,這是一個柔情的下沉,是全縣教育資源的推動,是鄉村振興的教育抓手,用鄉村學校名師工作室帶動一批教師的成長,輻射大部分農村學生。
據了解,自2019年以來,宣恩教育系統先後成立了夏彩梅、徐府等7個縣級「人才工作室」,以研促教,搭建老中青教師合作交流的平臺。自「縣管校聘」改革後,各鄉鎮區域內小學按屬地組建8個一體型教育集團,實行資源聯合、科研聯手、信息聯網、品牌聯樹的管理模式。「接下來,我們還將在鄉村小學教育集團成立10個名師工作室,要把名師工作室打造成教學教研的高地,打造成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平臺,打造成提升教學質量的樞紐,把教研活動蓬勃地開展起來,引領全縣更多的中青年教師走向專業發展之路。」縣教育局黨組成員龔光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