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真的那麼艱難嗎?調查表示:近十成家庭親子溝通不暢

2020-12-12 小鴻兒媽媽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一、當代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現狀

通過《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在親子溝通方面,家長表現有待提升。兩成多家庭幾乎沒有親子溝通,近十成家庭親子溝通不暢。

家長通過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情感聯結,孩子才願意信任家長。其實很多孩子一開始是很願意和家長進行「溝通」的,但是是什麼導致了孩子關閉溝通的大門,拒絕與家長進行溝通呢?

二、親子間缺乏「溝通」的原因

戴爾·卡耐基:「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會出現交際的障礙,就是因為他們不懂的忘記一個重要的原則:讓他人感到自己重要。」

1、家長過於繁忙,沒時間與孩子溝通。想要和孩子溝通,首先要有時間溝通。很多家長因為忙於工作,就放棄了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家長的行為無疑是在告訴孩子,「你沒有我的工作重要。」孩子接收到這個訊息怎麼還可能願意和家長好好溝通?

2、家長態度過於強硬,溝通方式出錯導致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很多家長習慣高高在上,習慣性地認為孩子不成熟、沒能力,更習慣了對孩子幹涉、說服、逼迫,但唯獨沒有耐心地溝通。這導致很多家長的「溝通」是「權威式」:家長負責說,孩子負責聽,最後孩子負責照著做。這樣只會導致孩子關上溝通的大門,拒絕與家長溝通。

3、家長缺乏「傾聽」

葉庇克梯塔斯:「上天賦予人類一根舌頭與兩隻耳朵,以便讓我們從別人那兒聽到的話可以兩倍於我們說出的話。」溝通是相互的,是相互探討相互商量。家長缺乏「傾聽」能力,那麼在溝通過程中,孩子只能感受到家長的煩躁,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意「溝通」了。

馬克吐溫:「對人的了解是通過心,而不是眼睛或者智力。」「溝通」,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消除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誤會。有效的「溝通」幫助家長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而親子關係是親子教育的基礎。

三、加強「親子溝通」的必要性

孩子內心世界豐富,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家長們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裡話,無疑能調動孩子的情緒,拉近家長與孩子的心靈距離,有助於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從而引導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

但是「親子間的溝通」無疑是父母教育孩子時會遇到的問題。親子間的溝通狀況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習慣。很多孩子的心理處於不健康的狀態,主要原因就是家長沒能與孩子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

如果家長不能給孩子一個聽和說的自由天地,不能及時地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將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親子間的溝通如此重要,那麼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四、不同的成長階段,家長要有不同的溝通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Ellen Galinsky根據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於1981年提出了親子關係的六個階段。

1、想像階段parental image stage:夫妻想像自己成為父母,他們渴望成為完美的父母,但是經歷意想不到的困難。

2、養育階段nurturing stage:嬰兒期、當孩子出生了,夫妻、孩子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變化了,逐步建立各自的角色

3、權威階段authority stage:2-4歲,孩子開始發展自己的獨立性,需要父母更多時間的陪伴。如果第二個孩子出生了,給家庭的壓力加大。

4、綜合階段integrative stage:從學前到兒童時期,孩子逐步更加自治,獲得社交技能,要求父母設立可實現的具體目標,鼓勵孩子,發展有效交流的技能,建立起自信。

5、獨立(青春)階段independent teenage stage:十幾歲,開始獨立、責任和成熟階段。父母必須在保持自己威信和責任的基礎上,支持和幫助孩子走向成熟。

6、分離階段departure stage:青年人離開家庭,父母要對自己過去的表現做出評價,準備和孩子建立新的關係。

親子關係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化,在每個階段成人的自我意識在和孩子的交往過程中不斷地發展和變化。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一個人必須知道該說什麼, 一個人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 一個人必須知道對誰說, 一個人必須知道怎麼說。」或許正因為孩子的心理是一個不斷成長變化的過程。為此,父母有必要了解不同時期親子關係以及孩子的不同特點,運用不同的溝通方法。

Ellen的這六個階段可以統分為3個時期:12歲以前的"依戀期",12歲以後18歲以前是"青春期",18歲以後就是孩子的「成年期」。

1、"依戀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時期,也是我們教育孩子最關鍵的時期。

這個時候孩子很弱小,他對父母、對撫養人都有相當的依賴和依戀。家長這個時期的孩子的教育為以後孩子的成長打下基礎。

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玩,缺乏耐心,對大道理的理解能力弱,家長不妨寓教於樂,把相對於孩子來說還生澀難懂的道理,通過遊戲的手段來表達。很多事情換一種表達方式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孩子不吃飯時,家長不必嚴厲斥責,溫和的勸導也能達到溝通的效果。

媽媽:寶寶不吃飯就不能長高高,就不能保護媽媽了。

對於「依戀期」的孩子來說,如果能保護相對強勢的父母,他們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難。

2、「青春期」是孩子變化最大的時期。心理和生理上的發育使家長與這個時期的孩子溝通難度加大。

生理上,孩子的身體逐漸發育完全,身體各項數值的波動,使得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大。而青春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覺醒的關鍵時期,孩子喜歡和家長對著幹,也加大與孩子溝通的難度。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想法極端而偏激,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對父母強烈排斥。家長溝通時,可以先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降低孩子對父母的排斥,然後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即使孩子的想法家長不看好,家長也先別給孩子貼標籤,尊重孩子的情緒,包容孩子的情緒,安撫孩子的情緒。給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的同時尊重孩子的隱私和選擇。

3、「成年期」是指18歲以後的階段,也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主要階段。

18歲以後的孩子,有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事件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不像是「依戀期」,事事以父母的意見為準,也不像是「青春期」,事事和父母對著幹。「成年期」的到來,使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難度大大降低。

與「成年期」的孩子溝通簡單而直接,但是家長要先轉換思維。「成年期」的孩子離開了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生命中不同的風景。而這時候的親子關係更像是朋友,父母不能過度幹預孩子的生活。這時是親子溝通家長主要是給出自己的建議,尊重孩子的選擇,然後目送孩子繼續前行。

龍應臺的《目送》裡寫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學會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只要你需要,我永遠在你身邊。

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青春期親子溝通」問卷調查 68%的家長希望得到幫助、指點
    不被父母信任,6名花季少女相約出走;向父親要20元不成,15歲孩子持刀與警察對峙……日前,本報相關報導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親子溝通,特別是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更是引起各界的普遍關注和思考。  為了解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的溝通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本報聯合晉江團市委、晉江關工委發起「青春期親子溝通」大型問卷調查。
  • 溝通不暢是損害親子關係融洽的元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礎是良好的溝通。不論與朋友、同事、上司亦或是客戶相處,都離不開順暢的溝通。一個不會溝通的人,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但這淺顯的道理,卻因角色的改變而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由於溝通的不暢,很多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陷入了僵局。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父母感覺孩子不懂良苦用心。雙方都有道理,可又無法真正說服對方。親子關係不斷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 「我不聽!」無效溝通反覆出現?親子溝通的四大原則你做對了嗎?
    導讀:「我不聽!」無效溝通反覆出現?親子溝通的四大原則你做對了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我不聽!」無效溝通反覆出現?親子溝通的四大原則你做對了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親子溝通?不,親子談判更有效
    《親子談判》 李顏濃 朱小超 胡赤怡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孫珺)「孩子什麼都不和我說,一回家就待在房間裡不出來」「孩子整天玩遊戲,我怎麼說他都不聽」「他做事拖拖拉拉的,總是要我催好幾遍才去做」「上網課心不在焉的,老走神,作業也不按時交」「孩子厭學,說什麼都不願意去學校」 「特別固執,我嘗試了各種辦法都無法改變」 「改善了幾天,就又恢復到以前的樣子
  • 滬家庭溝通調查顯示 親子交流頭號話題是「學習」
    在孩子心中,親子間的表情究竟是啥樣的?每天父母到底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昨天下午,由市文明辦未成年人處、中福會少年宮等共同舉辦的親子網絡設計大賽啟動。同時揭曉的一份由3046名三至八年級孩子及3364名家長參與的「美德童行」親子溝通問卷調查顯示,親子間每天談的最多的話題就是「學習、學習和學習」。
  • 《零零後》:孩子拒絕溝通?父母巧用「名片效應」,建立親子關係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顯示,在親子溝通方面,家長表現有待提升。兩成多家庭幾乎沒有親子溝通,近十成家庭親子溝通不暢。還有很多家長在親子溝通中,不講究方式方法,對孩子缺乏尊重。親子溝通是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最佳途徑,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把握住機會,使得孩子的表達得不到及時的反饋。當孩子一次又一次感到失望時,自然也就對父母沒有什麼信任感,從而徹底切斷和父母的心靈交流。
  • 親子溝通存在衝突?與孩子溝通要注意這3點
    良好的親子溝通有利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對家庭的每個成員的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不良的親子溝通關係會阻塞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帶來親子衝突,並且會造成子女的一些行為問題。  親子溝通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調查研究表明,親子溝通的影響因素主要與性別、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環境系統有關。女生與父母的溝通優於男生,女孩通常是用更積極和放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 正確的溝通方式讓親子關係錦上添花,家長最容易犯的5個溝通錯誤
    溝通對我們生活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好的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橋梁,而壞的溝通可能就是一堵牆。對於親子溝通更是顯而易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家庭歡聲笑語,而不好的親子關係,一定逃不掉溝通不暢。良好的親子溝通,對孩子的成長太重要了,你看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多數都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且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才有了孩子的傲人的成績。正面溝通,激勵式的陪伴是孩子飛翔的翅膀。曾經我們一個同事的孩子考上北大後,我們問她養娃秘籍,她總結了一下說也沒啥,就是兩個字:陪伴。簡單又不簡單的兩個字,陪伴伴隨著高質量的親子溝通,孩子成才是順理成章。
  • 親子溝通,從心開始——記美國高中「親子溝通」德育展示課
    合肥一中副校長吳英明、35中副校長顧曉惠、合肥六中德育主任吳華、合肥一中高二年級部尤光雷副主任、美國高中校長餘海燕以及美國高中高一全體同學、家長參加了此次主題班會。班主任姚奔老師首先分享了兩個案例,由於缺乏溝通和交流,兩個大有前途的美國留學生自殺身亡,觸目驚心的慘案警醒了學生和家長進行有效親子交流的重要性。
  • 家庭智慧雲學堂,親子溝通「心」探索
    由中共福田區委宣傳部、福田區婦女聯合會、福田區教育局共同主辦的「親子溝通 從『心』開始」——2020年福田區家庭智慧雲學堂(福娃福爸福媽有話說)本期直播圓滿結課,總在線觀看人數共達到75萬人次,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親子關係需要經營,親子溝通需要學習:換位思考才能溝通無障礙
    和諧的親子關係中,溝通是第一位的。只要孩子和父母總有話說,願意和父母說出心裡話,親子關係就不會有什麼問題。親子關係好,父母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才有可能談到教育。有數據顯示,80%的問題青少年不和父母溝通。網癮、厭學、抑鬱症離家出走,這些問題的背後暴露的都是親子溝通的危機。有一位父親對我說:「孩子已半年多沒怎麼和我說過話了,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我感到自己很失敗,已經失去了對他的控制。
  • 不再是親子溝通,而是《親子談判》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與孩子溝通的問題。這些孩子在心裡豎起了一道牆,不願意和父母說出他們真實的想法,也不願意聽父母說,或者很難有效改變。因此,很多父母就這樣看著孩子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問題,看著家庭關係越來越糟而不知所措。
  • 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和孩子溝通 |親子關係|溝通方式|家庭教育_網易親子
    作業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你看你桌子亂的,就不能收拾收拾!」……這些語句體現出一個共同特徵——指責和埋怨。指責埋怨型溝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指責對象,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並未真正解決,成為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
  • 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與技巧,壹心大哥家庭教育心得體會:親子溝通...
    因此,壹心大哥希望通過自己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幫助更多家長通過親子溝通7大策略的了解,能快速掌握有效親子溝通方法與技巧,讓更多家長可以與孩子的關係更密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今天分享的是親子溝通策略之榜樣。 一、家長塑造孩子的力量,遠遠超乎人的想像。
  • 萬一考砸了如何化解衝突,微信表情包成親子溝通「神器」
    新媒體時代,親子之間有些話不太方便當面直接表達時,可以用一個小動作或一張表情卡來傳達,這樣的小細節往往更能打動家長的心。孩子筆下的表情世界,萌娃期待的父母是怎樣的?為了更好地分享親子網絡表情設計大賽的成果,大賽主辦方近日已把部分優秀作品製作成表情動圖,並在中福會少年宮網站上開闢專題網頁,供大家下載使用,倡導家風禮儀的傳承。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面對孩子某些不合理的行為和要求,您是否經常束手無策,不知如何引導?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你們是否經常產生衝突、誤解,溝通無果又破壞了親子關係呢?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心理學著作《非暴力溝通》,相信您會像我一樣有所啟發,並在書中找到「非暴力親子溝通」的方法和答案。
  • 「溝通的密碼」開啟龍燈山親子家庭的幸福之門
    良好的溝通是父母實施一切教育方法的關鍵。12月20日,龍燈山社區開展了「溝通的密碼」 親子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旨在進一步促進社區親子家庭科學有效溝通、營造溫馨溫暖的家庭氛圍。本次活動共計30餘人參加。親子溝通不僅關係到家庭的和諧和睦,更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本次活動邀請到了親子情商訓練高級講師方珊梅老師,方老師曾在多個中小學校及培訓機構開展多場親子培訓講座,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首先,方老師通過熱身小遊戲,促進親子互動,使大家融入到整體團隊當中。
  • 智慧父母學院《親子溝通》講座
    為了踐行國家提倡傳承好家風,好家教、好家訓宗旨讓每個家庭更加和諧幸福,2020年9月10日下午15:30分,由陝西終南老子文化研究院智慧父母學院再次走進未央區二環北路尚豪家園幼兒園舉辦了智慧父母課堂親子溝通講座。
  • 親子溝通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
    但僅僅給孩子閱讀書籍就夠了嗎?閱讀是語言積累中一個「輸入」的過程,但我們要知道有「輸入」就有「輸出」,這裡的「輸出」指的就是表達與寫作。親子溝通對語言資本積累的重要性大量研究表明,親子溝通內容及各維度都與小學生的語言資本積累存在顯著相關,親子溝通內容可以解釋小學生語言資本積累50.9%的改變量。
  • 親子溝通的小技巧
    親子溝通的小技巧範豐梅前幾天,我接到了一位家長的求助: 我的回覆:繼續交流:打字聊天太慢了,乾脆語音吧。原來,這母子倆是親子溝通出現了問題。孩子今年上初二,逆反特別嚴重,平時除了必要的像這次要錢這樣的事,母子倆幾乎像陌生人一樣不說話。「昨天上午聽了你的講座,感覺你說的案例中的母子倆和我們太像了。孩子上小學時和我無話不說,可自從兩年前家裡添了二寶後,這孩子就變了,處處和我搗亂。我給他弟弟蒸個雞蛋羹,他非要吃,結果吃了一口說了句太難吃了,轉身就倒垃圾桶裡啦,你說他還有一點當哥哥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