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需要經營,親子溝通需要學習:換位思考才能溝通無障礙

2020-08-23 張嘴說教育

和諧的親子關係中,溝通是第一位的。只要孩子和父母總有話說,願意和父母說出心裡話,親子關係就不會有什麼問題。親子關係好,父母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才有可能談到教育。

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心的交流,無法進入彼此的世界,這種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有數據顯示,80%的問題青少年不和父母溝通。網癮、厭學、抑鬱症離家出走,這些問題的背後暴露的都是親子溝通的危機。有一位父親對我說:「孩子已半年多沒怎麼和我說過話了,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我感到自己很失敗,已經失去了對他的控制。

親子關係需要經營,親子溝通需要學習。那麼,父母怎樣做才能和孩子溝通順暢呢?

▶▶父母和孩子溝通,要注意選對時間。一般來說,孩子心情好、興致高的時候,溝通效果是比較好的。比如孩子剛剛贏了一場比賽,剛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或者對某個社會現象特別有想法。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特別活躍,有交流的需求。只要溝通的氣氛對了,孩子就會說出內心的想法。此時父母順便提些自己的想法或期望,孩子往往比較容易接受。

▶▶父母和孩子溝通,其次要有話題。大多數父母感興趣的話題就是學習、成績。孩子剛進家門,水還沒喝一口,父母就問了:「今天上課怎麼樣?考試了沒有?成績出來了嗎?」這種話題非常敏感,不適合在這種時候講,孩子內心會反感,會認為父母關心成績勝過關心自己。認為親子溝通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你累了一天回到家,孩子見了你張口就問:「爸爸,你今天發工資了沒有?什麼時候才能升職?」我想沒有誰能接受。如果孩子這樣說:「爸爸,你今天上班累不累?」這種話聽起來就溫暖多了。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知道,我們和孩子溝通的目的,一是交流情感;二是交流想法。建議父母多和孩子聊生活中的事,多聊孩子感興趣的事。

比如,孩子喜歡踢足球,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聊球賽、聊球技、聊球星。一旦挑起了孩子的興趣,他就會產生說話的欲望。聊天的過程中孩子會流露出真實的情感,摻雜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父母從孩子的言談話語間便可把握孩子近期的心理狀態。總之,從興趣出發的交流更容易打開孩子的話匣子,會使孩子產生放鬆愉快的感覺。

那麼,在家庭中,爸爸和媽媽哪一位更應該懂得溝通技巧呢?下期給大家分享

我是@張嘴說教育分享身邊教育故事,學習淺顯易懂的的家庭教育,助力孩子幸福人生。

相關焦點

  • 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掌握這3條溝通原則,促進親子關係
    所以今天,忒咪媽媽就帶領大家,掌握一些親子溝通的法則,讓作為家長的我們,和孩子之間建立有效溝通,從而促進親子關係。,而著急上火,甚至說就因為一句話,就開始高高在上的教育孩子,事實上大可不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除了要尊重之外,也要換位思考。
  • 雙贏的親子溝通並不難,你需要升級自己的育兒元認知
    孩子在不斷的成長,如果我們還在原地踏步,缺乏對孩子發展的客觀認知,育兒過程中也沒有自我思考、做出調整,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想要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溝通,創建良好的親子關係,我們需要升級自己的育兒元認知。二、什麼是育兒元認知?
  • 這樣溝通,促進親子關係
    親子之間的溝通是講究方式方法的,好的溝通方法能夠更促進親子之間的互動,不好的溝通方法會阻礙孩子的發展,也會使得孩子變得不知道如何跟家長相處。所謂親子溝通,更多的是聽聽孩子的心聲,讓他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所遭遇的問題,再給予指導和幫助,這種基礎上的親子溝通也是正確的、合理的。
  • 最理想的親子關係,家長只需要牢牢把握一個「度」
    父母的言傳身教,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身為父母,要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和修養,活出精彩的人生,這樣才能成為孩子心中的榜樣。」—父母的話題總是圍繞著學習,愛批評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與孩子想說的、想聽的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從而變成了「偽溝通」。
  • 《換位溝通》:換位思考外與溝通技巧成功打造有效溝通
    2、從「立場」和「時間」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我們首先要有溝通對象,其次才能有對話,最後才會有溝通。具備強烈的以對方為中心的意識,就是確定溝通對象,就像演員的溝通對象是觀眾,以觀眾的喜好為中心去準備內容,去打磨技藝,才能呈現出觀眾喜聞樂見的作品,而不是演員根據個體的喜好去決定觀眾對作品的受歡迎程度,一定要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獲得成功。要換位思考,應該先做到「雙面思考」。
  • 【知書達禮】親子溝通時需要注意這幾點!
    【知書達禮】親子溝通時需要注意這幾點!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一環,也是對孩子進行各種教育的核心內容及重要前提。親子溝通時需要注意哪些文明禮儀?
  • 專家教你「嬰兒手語」,親子溝通無障礙,培專屬養好默契
    雖然剛出生的嬰兒不會說話,但他們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專家教你「嬰兒手語」,親子溝通無障礙,培養專屬好默契。 小茹最近生了個女兒,由於女兒剛出生沒多久,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再加上小茹和丈夫都是初為父母,看著女兒哭鬧著揮舞著小手,小茹和丈夫也急得團團轉。
  • 提升夫妻關係,就靠這三點:溝通、換位思考、陪伴
    想要提升夫妻關係,需要知道影響夫妻關係的點在什麼地方,就跟創業一樣,你需要有個方向,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經過調查發現,影響夫妻關係就這三個方面,缺少溝通、不懂換位思考,忽略陪伴。把這三個問題解決,對症下藥,「病」不就好了嗎!我們逐漸論證一下「溝通」、「換位思考」、「陪伴」,對提升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 提高親子溝通效能,需要學會正確編碼及解碼
    在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中,語言尤其重要。一方面孩子的語言還處在學習階段,另一方面孩子的整個大腦還未定型,有待繼續發展,自然溝通的難度就會增加。和孩子的對話與成人的對話不同,它是一門單獨的藝術,其中蘊含著神秘密碼。這些密碼需要父母的解讀,如果父母能掌握這套解讀規則,溝通就變得順暢,如果不能,很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 正確的溝通方式讓親子關係錦上添花,家長最容易犯的5個溝通錯誤
    溝通對我們生活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好的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橋梁,而壞的溝通可能就是一堵牆。對於親子溝通更是顯而易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家庭歡聲笑語,而不好的親子關係,一定逃不掉溝通不暢。良好的親子溝通,對孩子的成長太重要了,你看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多數都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且孩子和家長共同成長才有了孩子的傲人的成績。正面溝通,激勵式的陪伴是孩子飛翔的翅膀。曾經我們一個同事的孩子考上北大後,我們問她養娃秘籍,她總結了一下說也沒啥,就是兩個字:陪伴。簡單又不簡單的兩個字,陪伴伴隨著高質量的親子溝通,孩子成才是順理成章。
  • 親子溝通技巧:做好這3點,跟孩子相處沒有「廢話」,孩子還愛聽
    網友耿耿於懷說:「現在的親子關係大多都非常不好,都不能心平氣和的坐下來交談。」網友波波最可愛說:「 每次孩子犯了錯,我總是心平氣和的與他們談,這樣他們也能很好的接受改正。」那麼家長朋友們應該如何進行正常的親子溝通呢?
  • 溝通是親子間的橋梁,有效溝通,家長要學會「長頸鹿語言」
    溝通是搭建在心與心之間的橋梁,橋梁寬不寬、穩不穩其實都關乎教育質量和父母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否積極。親子關係惡化很多時候都是由不正確溝通引起的,對此家長有必要學會「長頸鹿語言」。溝通共情——「枕頭法」共情溝通是增進理解和建立親子親密關係的有效辦法,在美國大學教授羅納德·阿德勒《溝通的藝術》一書中就將這一溝通法形容成「枕頭法」。
  • 家庭智慧雲學堂,親子溝通「心」探索
    由中共福田區委宣傳部、福田區婦女聯合會、福田區教育局共同主辦的「親子溝通 從『心』開始」——2020年福田區家庭智慧雲學堂(福娃福爸福媽有話說)本期直播圓滿結課,總在線觀看人數共達到75萬人次,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你們是否經常產生衝突、誤解,溝通無果又破壞了親子關係呢?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心理學著作《非暴力溝通》,相信您會像我一樣有所啟發,並在書中找到「非暴力親子溝通」的方法和答案。,盲目比較的溝通方式也是破壞親子關係中「愛的溝通」的重要因素。
  • 「親子溝通」真的那麼艱難嗎?調查表示:近十成家庭親子溝通不暢
    溝通是相互的,是相互探討相互商量。家長缺乏「傾聽」能力,那麼在溝通過程中,孩子只能感受到家長的煩躁,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意「溝通」了。馬克吐溫:「對人的了解是通過心,而不是眼睛或者智力。」「溝通」,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消除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誤會。有效的「溝通」幫助家長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而親子關係是親子教育的基礎。
  • 特弘社區開展「如何與孩子溝通」親子關係講座
    9月9日,特弘社區攜內蒙古陽光社區服務中心承接內蒙古民政廳2019年社區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在社區二樓大會議室開展了「如何與孩子溝通」為主題的親子關係講座。劉老師首先講到,導致孩子玩手機的幾個原因,第一,家庭關係不和;第二,夫妻位置不對等;第三,把孩子拉進夫妻的戰爭中;第四,親子關係斷裂,都會導致孩子玩手機。其次,劉老師講到,正常人的思維活動和相互間的思想交流,都要藉助語言才能實現,思維離不開語言活動。人們運用語言交流思想的過程包括說話。在親子溝通中家長需要培養傾聽和示弱的能力,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感受孩子當下的情緒,解決內心的衝突。
  • 如何跟孩子溝通,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好溝通才能讓教育事半功倍
    父母不只是養育孩子的長輩,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要還讓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間相互尊重和相信,才能真正的溝通,進行良好的對話。很多父母也都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所以都會抽出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長的處理方法,卻讓孩子無法接受。
  • 父母課堂:智用及時溝通,改善親子關係,搞定孩子自卑不擅長溝通
    《由內而外的教養》作者丹尼爾:在與孩子溝通相處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孩子的感受,父母也要考慮自己的感受,否則孩子就會缺乏獨立性。過分依賴父母,在獨處時缺乏安全感,父母也感到筋疲力盡!健康的依戀關係共同點是及時溝通。所有的關係缺乏了溝通,都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 親子間的溝通,就是這樣被毀掉的
    順暢的溝通給家長和孩子帶來幸福感,不暢的溝通則阻礙了交流,加固了親子間的壁壘,家長內心縱使有再多的愛,孩子也接收不到。我想摩根斯頓說的「成為孩子的學生」,就是在建議家長換位思考,重新回到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本源。我們通過換位思考充分體會孩子的感受和情緒,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共情」。這與我們常說的「你不喜歡別人對你做的事,你就不要對別人做」有著相通之處。實際上,很多家長做不到這一點。
  • 古邑講堂心理篇活動方案—《親子溝通技巧》
    親子關係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種人際關係,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關係。為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掌握親子溝通技巧,2020年10月17日下午,由河源市圖書館主辦,河源市心理諮詢師承辦,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餘智紅老師為家長開展《親子溝通技巧》家庭教育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