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而外的教養》作者丹尼爾:在與孩子溝通相處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孩子的感受,父母也要考慮自己的感受,否則孩子就會缺乏獨立性。過分依賴父母,在獨處時缺乏安全感,父母也感到筋疲力盡!
健康的依戀關係共同點是及時溝通。
所有的關係缺乏了溝通,都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羅賓.威廉斯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孤獨終老,而是跟使自己感到孤獨的人終老。」
1.及時溝通:在交流的每一個瞬間,父母與孩子能立刻感受到,並理解對方發出的信號,及時做出回應。
舉個例子,一個小嬰兒尿溼了,他就覺得尿不溼不舒服了,於是就開始哭了。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聽到了哭聲,發現了嬰兒的狀況,及時更換了尿不溼。孩子就會覺得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及時的回應。這就是及時溝通。
2.它需要孩子和父母雙方,彼此尊重,積極回應,協調配合!
它是人們培養和建立人際關係的核心所在!
及時溝通的方式語言和非語言。
用心傾聽,留意孩子表達的信息,而不是專注於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及時溝通的重要性
現在的孩子的需求已經上升到,需要被理解、被關注,父母也應該與時俱進!
沒有及時溝通,會導致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卑。
1.建立真正的聯結
溝通中,父母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感同身受,尊重孩子的感覺。
溝通中,接納孩子的感受,並不是接納他所有的行為。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願望,父母在不拒絕孩子,也不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還是能和孩子在心理上建立起聯結。
這在正面管教裡叫做「糾正前連結」
2.放下改變的目的,融入孩子!
孩子不善於與他人相處,父母要面對和接受,幫助孩子學會社交技能。
不是改變孩子,而是融入孩子,跟孩子站在一起
3.真實地面對雙方
不做完美的父母,而是真實的父母!
真誠、簡單、直接告訴孩子,情緒是什麼,孩子也能從中獲利。
溝通是雙向的,既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要尊重我們自己的。
當孩子想要一個玩具,而你認為不應該買時,你要告訴孩子,你可以做出努力,爭取下次來買。
既不要否定孩子的願望,也不要委屈自己。
溝通時時刻刻發生在生活中,各種人際關係,都需要及時溝通,把及時溝通作為養育目標。
總結:父母敞開心扉,傾盡全力感受孩子的想法,用心傾聽孩子表達的信息。
1.及時溝通,積極滿足的交流需求,不僅可以促進親子互動,而且雙方感受到彼此的心聯繫在一起。
如果孩子很小的被理解的需要,沒有被接納,都有可能變成大問題。
2,與朋友相處時,及時溝通,我們內在的自我與外界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使我們超越自身的局限。
不斷運用及時溝通,形成一種連貫地親歷式自我,連接過去、現在、可預期的未來。
特別是跟戀人在一起,在他偷懶不做家務的時候,不說話;在他幫忙洗碗的時候,表揚他。及時溝通,給予正面的反饋,建立良好的關係。
3,工作中,及時溝通,減少猜忌和誤會!
向上溝通,事半功倍!
人際關係都要及時溝通,多溝通,主動溝通!
及時溝通,保持人際關係的最佳狀態。
我是紫看人生,喜歡閱讀,喜歡寫作,關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