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仍成功創造了話題,應該是近年來,臺灣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2020-12-19 定州玉姐

大家好,我是定州玉姐,我會每天都給大家一篇大家喜歡的文章,喜歡的朋友們點一下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張藝謀仍成功創造了話題,應該是近年來,臺灣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十面埋伏》慘遭兩岸三地觀眾的痛批導致第二周起票房急劇下滑。不過,以《十面埋伏》在臺北三千多萬臺幣的票房成績來看,張藝謀仍成功創造了話題,而張藝謀應該也是近年來臺灣華語電影的票房冠軍。

張藝謀

由於臺灣觀眾對華語電影向來不甚捧場,在香港每部分別都締造了五六千萬港幣(約兩億臺幣)票房佳績的《無間道》系列,在臺灣的票房也不過爾爾:《無間道》第二集臺北累計票房近千萬,雷聲很大氣勢如虹的《無間道》第三集也還是不到兩千萬。

張藝謀

而張藝謀兩部被罵得慘兮兮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卻都輕鬆就跨過三千萬門檻,《英雄》2003年更以七千多萬的票房贏過許多好萊塢大片 相較於和《十面埋伏》檔期接近的臺灣本土電影《五月之戀》票房只有百萬的慘況,張藝謀簡直是華語電影的賣座奇蹟。

張藝謀

張藝謀近年來頻頻啟用中港臺明星,不過,就算是明星也未必能吸引臺灣的觀眾。梁朝偉的《地下鐵》只有七百萬金城武的《向左走,向右走》有兩千萬,劉德華的《江湖》約六百萬,章子恰還曾有過不到十萬的《紫蝴蝶》。但這些人加起來在張藝謀的組合中卻成就了《英雄》和《十面埋伏》兩片加起來上億的臺北票房,張藝謀證明了臺灣的觀眾也不見得不看華語電影,至少他就讓大家都買票進了戲院,臺灣人並不是只愛看好萊塢而已,他們似乎並不介意邊看邊罵張藝謀。

張藝謀

有趣的是,張藝謀自出道以來就不斷被「本土觀眾」批判,但他卻部部電影開創出一片陌生的市場,打從上世紀80年代始的《紅高粱》、《菊豆》和《大紅燈籠高高掛》就讓西方觀眾羨嘆,也被本土派論者批為「專拍給外國人看的電影」。之後張藝謀順理成章成為票房和藝術兼具的導演,不僅部部影片登上世界級影展,也屢屢創下票房佳績。張藝謀在臺灣的票房既超過杜琪峯和王家衛,當然也輕鬆打敗所有臺灣導演。僅以票房論成敗的話,張藝謀絕非終結中國電影的人,反而是開創本世紀華語電影的最佳舵手。

張藝謀

華裔美國學者周蕾(Rey Chow)在1995年出版《原初的激情》(PrimitivePassions)這本討論中國電影販賣中國原始景觀和性給西方的專書,英文版封面是鞏俐在《菊豆》中的裸身。本書雖號稱討論「中國電影」,首篇還刻意從20世紀30年代阮玲玉演的《神女》談起,不過,作者其實大部分的篇幅都集中在討論中國所謂的「第五代導演」。由於本書出版於1995年,那時「第五代導演」在西方正一片火紅,就算是學術論著也仍有其時代氛圍。

張藝謀

因為張藝謀的紅,中國的電影工作者、影評人、學者全都有的忙 我這篇小文只是一篇搭著這股潮流的順風車。在龐大的電影產業(包括製作、電影相關論述以及觀眾反應)中,也只有張藝謀能不藉助好萊塢的力量,他用不著像成龍、周潤發、李連杰或李安得學會如何和外國人打交道,張藝謀至今不會說英文,他自外於好萊塢產業, 卻依1舊能製造龐大產值。要說誰最有能力抵抗好萊塢式的電影生產體系,那張藝謀應該得到冠軍。

張藝謀

希望大家喜歡,幫忙點點讚,謝謝您的觀看!

相關焦點

  • 3次柏林2次坎城,拍中國電影奪北美票房冠軍,除張藝謀沒誰了
    張藝謀是中國第一位A級國際電影節影帝,也是第一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都獲得過最高獎項的導演,他執導的《菊豆》是國內第一部被提名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而《英雄》則是第一部殺入美國電影市場並奪得票房冠軍的中國電影,轉型後,他的商業片《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
  • 電影《寒單》為何可以獲得臺灣春節檔華語票房冠軍?
    今年臺灣賀歲檔三強鼎立,其中由星馳傳媒出品、黃朝亮導演執導的電影《寒單》以5000萬臺幣票房殺出重圍,成為2019年臺灣春節檔華語票房冠軍。元宵節,臺灣除了「北天燈」、「南蜂炮」習俗以外,還有臺東的「炸寒單」。
  • 張藝謀——讓世界影迷看中國電影的導演第一人
    國師的電影《影》上映後毀譽參半,不過票房是肯定沒問題的,絕不會賠本。從《英雄》起,張藝謀導演的古裝片,就是全世界最能代表中國電影、最能獲得海外票房的金字招牌。即使是口碑最差的《長城》都在海外取得了11億票房,只是因為投資成本實在太高(1.5億美金),邀請了好萊塢超一線大咖做男主角,才算是張導職業生涯難得的一次賠本。甚至可以說:21世紀以來的華語影壇,票房成功的導演不勝枚舉,但不算已經完全混好萊塢的李安,真正敢說自己是在為全世界影迷拍片的中國電影大師,也就張藝謀導演一人。
  • 為什麼張藝謀的《一秒鐘》票房打不過《瘋狂原始人2》?
    沒想到第一個領跑賀歲檔的周末票房冠軍,以及9月份《信條》以來的首部奪得全球周末冠軍的好萊塢電影,會是七年後回歸的《瘋狂原始人2》。截至11月29日,這部好萊塢環球影業合家歡動畫片的內地累計票房達到了1.25億,而張藝謀導演的話題之作《一秒鐘》的票房則是6968萬,兩片加上《除暴》,共同撐起了本周七天市場共產出的5.14億票房。從上映第二天,《瘋狂原始人2》就開始發力,《一秒鐘》的排片則開始下滑。
  • 《健忘村》奪臺灣票房冠軍 觀眾「心疼排片」
    網易娛樂2月1日報導 由李烈、葉如芬監製,舒淇、王千源、張孝全主演,曾志偉、楊祐寧特別出演的超現實荒誕喜劇《健忘村》在臺灣勇奪春節檔華語片票房冠軍,但在內地卻遭遇了近乎「零票房」的冷清局面。雖票房不佳,但影片憑藉高質量、好口碑贏得了一致讚譽,有觀眾評論稱:「故事有趣、節奏好、細節精緻、邏輯自洽、人物轉變有說服力,比《驢得水》好很多。」,「無論從故事結構、導演功力、製作水準到明星演技,比起《驢得水》、《讓子彈飛》都是一次全面的超越,是近年來少有的黑色幽默題材佳作。」,很多觀眾表示「心疼電影和工作人員,很想看但是排片太少了。」,「能不錯過就別錯過。得一知己,即多一知己。」
  • 華語電影導演TOP100權力榜出爐!
    2016年中國電影進入「拐點」,中國電影市場全面洗牌,中國電影導演的江湖格局有隨之有的新的變化。高度市場化的中國電影,導演的片酬、社會傳播度、業內影響力都會和他作品的票房和口碑緊密掛鈎。很多一線導演在作品類型上開始新的轉型,而一些新秀導演,如雨後春筍,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氣息。
  • 《葉問4》海外票房超《哪吒》,成2019年華語電影海外冠軍
    老市場方面北美上漲33%,西歐上漲29%,拉美也上漲有10%,目前預計本片將會有7.2-7.6億美元左右的票房收入,按照這個趨勢,續集仍有望在2022年聖誕檔的星戰年與觀眾見面。 《葉問4:完結篇》海外票房捷報頻傳,目前海外票房已經突破1000萬美元,超過了《哪吒》,成為今年當之無愧的華語片海外票房冠軍:上周末在美國聖誕節公映勁收146萬美元,最終累計可望
  • 這部催淚片破2億,有望成大陸上映臺灣電影票房冠軍
    圖片來自網絡新京報訊 (記者 滕朝)3月17日,由林孝謙執導,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大陸上映4天,總票房破2億,截至發稿前,票房達到2.32億,成為臺灣電影在大陸上映票房第二高,僅次於2015年在大陸上映的《我的少女時代》(票房3.58億)。據貓眼專業版票房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有望超過《我的少女時代》,達到7.82億。
  • 電影《葉問4》票房破3億 登頂首周末票房冠軍
    電影《葉問4》劇照-鄭則士電影《葉問4》劇照-陳國坤電影《葉問4》劇照-高戰(Chris-Collins)電影《葉問4》劇照-甄子丹、葉禾12月23日報導《葉問》系列收官之作《葉問4:完結篇》自公映以來,連續三天奪得單日票房冠軍
  • 《葉問4》東南亞票房飄紅,擊敗《星球大戰9》成票房冠軍!
    該片首先在上映之前就以超高的排片碾壓了同期上映的《星球大戰9》,最終票房上也完勝《星球大戰9》,取得了馬來西亞票房榜榜首的成績,《葉問4》也將成為馬來西亞地區新的華語片票房冠軍,打破《葉問3》的票房紀錄也只是時間問題。
  • 《等一個人咖啡》破臺灣票房紀錄 近期內地上映
    網易娛樂8月17日報導 臺灣暢銷書作家九把刀的「愛情三部曲」之二《等一個人咖啡》,8月15日在臺灣和香港同步公映,上映首日便以1600萬新臺幣問鼎2014年臺灣華語片首日票房冠軍,並力壓眾多好萊塢大片,創下臺灣兩年來的首日票房紀錄,其引發的觀影熱潮有望成為繼《海角七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之後,
  • 《葉問4》票房破3億,登頂首周末票房冠軍 刷新臺灣新加坡票房紀錄
    《葉問》系列收官之作《葉問4:完結篇》自公映以來,連續三天奪得單日票房冠軍,總票房已破3億。看過片後不少觀眾給予高度評價,在豆瓣上隨著打分人數的增加評分持續上漲,目前貓眼評分9.5、淘票票評分9.3,是本年度華語動作片最高分。隨著好口碑發酵,影片的排片也在逐漸增加。
  • 11年前的愛情電影,創造臺灣華語片最高票房,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正如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海角七號本片曾獲得第45屆臺灣金馬獎提名;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提名;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年傳媒年度致敬電影提名。在上映當年(2008年),影片在臺灣本土票房先期不利的情況下,靠口碑一路逆襲,創下累計票房5.3億新臺幣的「神話」,至今仍是臺灣本土華語片的最高紀錄保持者。
  • 臺灣電影的「當代悲傷」:金馬獎「神隱」、好萊塢佔四分之三、票房...
    臺灣,孵化了華語電影最具公信力的獎項金馬獎;臺灣,也哺育了華人電影之光李安;臺灣,更誕生過侯孝賢、楊德昌等人主導的臺灣新電影運動。在華語電影圈,臺灣是最繞不開的黃金之地。但近兩年的臺灣電影發展,卻觸目驚心。
  • 臺灣年度電影票房出爐 本土片逆襲星爺王家衛
    臺灣年度華語片電影票房  臨近歲末,各種排行榜陸續出爐。截至12月8日,今年大陸票房累積突破200億,賀歲大戰也已打響。臺灣方面則提前盤點年度票房排行,數字顯示:排在前十位的華語電影中,臺灣本土片佔了一半以上。知名影人焦雄屏給《南方都市報》撰文分析稱,「臺灣片似乎與大華語圈在趣味品味上截然劃分」。聯繫上月落幕的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爸媽不在家》、《郊遊》等臺灣片、新加坡片受到重要獎項肯定,而大陸片及合拍片收穫無幾,焦雄屏認為:臺灣電影離大華語圈越來越遠。
  • 93年香港票房冠軍是部好萊塢電影,並不是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
    1993年湧現了也許多賣座影片如 李連杰《方世玉》《黃飛鴻》《方世玉續集》在香港乃至亞洲的數一數二,成龍《城市獵人》《重案組》,周星馳《逃學威龍之龍過雞年》《唐伯虎點秋香》,其中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票房4017萬奪華語片冠軍。
  • 臺灣人最喜歡的九部「李連杰電影」,第一名很難猜到
    在1995年之前,中國臺灣地區一直是香港電影的第一大市場,我們耳熟能詳的成龍、周星馳、周潤發等人的作品,在臺灣地區賣得都很好。但95年之後,臺灣電影市場急劇萎縮,至2000年以後,除了《臥虎藏龍》等少數幾部華語片大賣外,大多華語片在臺灣市場的收穫微乎其微。
  • 《比悲傷》票房大賣 臺式小清新為臺灣電影正名
    水土不服確實存在 臺灣與大陸票房並不同步從至今依舊盤踞臺灣票房榜冠軍的《海角七號》,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我的少女時代》,再到即將刷新臺灣電影內地票房紀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無一例外,都是青春愛情片。臺灣青春片在臺灣本地,常常是叫好又叫座的雙贏局面,甚至有「萬靈藥」的美稱。
  • 臺灣電影票房:2800萬可年度稱霸,300萬能進前十,遠不如香港!
    近日,有關媒體報導稱2018年中國大陸電影票房已達559億元(截至昨日),超過去年全年,且前5名的電影票房均在20億元以上,繼續維持強勁增長;而昨天,臺灣媒體也公布了當地2018年的票房排行榜(中文、華語電影),數據相當之不理想。
  • 70歲,1.3億票房,張藝謀終於輸給了時代,卻贏回了電影
    但是在前進的路上,張藝謀在自我和市場之間,也進行了諸多嘗試,從最初的《紅高粱》、《菊豆》,到後來的《英雄》、《三槍拍案驚奇》,張藝謀總能給國內影壇帶來十足的話題。無論是前期的輝煌成就,還是後期的充滿爭議,張藝謀為國產電影的貢獻,都是不可否認的。因為超強的藝術感,張藝謀的電影鮮少有「失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