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腿相差超過4毫米 長短腿治療要趁早

2021-01-09 99健康網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樣的,世界上也沒有兩條完全相同的腿。

  每個人的兩條腿長短都不完全相同,只是絕大多數人相差甚小,沒有不適也不影響美觀及日常生活,也就忽略不計了。但有一部分人兩腿相差超過4毫米,甚至幾釐米,那就變成了長短腿——先是走路平衡力差,一瘸一拐,漸漸地骨盆不對稱,再然後出現脊柱側彎、頸腰腿痛等各種脊椎相關疾病。「別小看長短腿,它可不僅僅是影響步態美觀這麼簡單,臨床觀察來看,100個人裡面,約有70人兩腿相差4毫米左右,而很多難治的頸腰腿痛中,約六成人有長短腿。」專家表示,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如果兩腿相差4毫米以上,就要考慮去醫院處理。

  什麼原因導致長短腿?

  不良生活習慣要特別提防

  長短腿是俗稱,學名叫雙下肢不等長,就是人體下肢長短不齊。這是一個相當常見而且惱人的問題,相關統計顯示,幾乎每個人的兩條腿都不會完全相同,其中70%的人兩腿相差在4毫米左右。據媒體報導,演員章子怡當年就是因為長短腿舞蹈前景堪憂而被迫告別舞蹈生涯的。全民男神貝克漢姆也曾自爆自己是長短腿。貝克漢姆稱,他是從曼聯轉會到皇馬後做例行體檢時才發現自己左腿比右腿短的,並表示他的腳傷可能和長短腿有關。

  專家介紹,長短腿的形成原因很多,如外傷導致骨折、關節移位或肌肉萎縮、肌腱攣縮,神經病損導致肌肉癱瘓或張力不協調,某些手術改變了結構等都會造成長短腿,「有一種比較隱蔽的誘因要特別提防,那就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專家介紹,不良生活習慣包括總是蹺二郎腿、總是向著一邊側睡、總是一個肩膀背包等讓身體保持一邊歪的姿勢,長此以往都會造成長短腿。

  長短腿有什麼危害?

  先影響骨盆、腰椎,再胸椎,最後到脊椎。

  專家介紹,在步態或任何承重活動中,足、腿、髖及背部的所有肌肉群共同協助才能提供平衡的運動,長短腿的持續存在將會影響髖及背部在活動中保持平衡的能力,導致校準及功能的損失。通常,首先影響骨盆,接著腰椎,然後影響胸椎,最後到整個脊椎,一步步,整個人就變得「不對稱」了,進而出現脊椎相關疾病。「在臨床治療中,發現有約六成難治的頸腰腿痛與長短腿有關,在對患者做足底壓力檢測時,發現這些患者的雙腳掌結構高低不均。」專家說,人的腳如同房子的地基,地基不平,房子結構一定扭曲,雙腳不一樣高,人自然容易出毛病。

  除了頸腰椎疾病,長短腿還和脊柱側彎緊密相連。雖然脊柱側彎有很多因素造成,如原發性脊柱側彎、神經性脊柱側彎或脊椎關節退化等,但臨床上對脊柱側彎患者做足底壓力檢測時,發現很多雙腳掌的結構高低不均,也就是說由於長短腿造成的。在荷蘭進行的最新的一項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對300個脊柱側彎兒童進行一段時間的長短腿矯治後,他們的脊柱側彎都得到了有效緩解。

  什麼情況下需治療?

  相差4毫米以上要處理

  專家介紹,從醫學專業的角度來說,一般要求兩腿相差4毫米以上就要及時處理,但現實生活中,很多患者都是在相差1釐米以上,明顯感覺影響步態或者覺得不適時才就診的。

  對於兒童來說,在6歲之前矯正效果最好,因為兒童尚處在生長發育期,早日介入有助於促進兒童身體正常發育,包括保持骨盆水平位,矯正脊柱側彎,改善跛行步態等。

  如果是成年患者,如果沒有明顯不適,自己對體態美觀又沒有特別要求的可以暫時不治療。但如果出現與姿勢不良相關的頸腰腿痛或其他脊椎相關疾病,且久治不愈、反覆發作,則一定要處理。

  長短腿怎麼治?

  總原則是哪邊短補哪邊

  專家表示,長短腿治療的總原則是單側補償,哪邊腿短就補償哪邊。

  長短腿分為結構性長短腿和功能性長短腿,結構性長短腿常常是因為足部、脛骨、股骨或盆骨曾經外傷骨折,癒合之後,長度減少了,或者是因為生長發育原因導致下肢不對稱所致。而功能性長短腿多是因為腰部、臀部或下肢的毛病所引起,如腰、背、腿部肌肉張力不正常,引致左右兩邊背肌、腰肌的拉力不平衡,使一邊骨盆及下肢被扯高;由於工作時的姿勢不好、運動時的習慣不良,導致脊椎骨、骨盆、骶髂關節等出現錯位等。

  專家介紹,對於結構性長短腿,配製矯形鞋墊和足跟墊是首選的治療方案,足跟墊不能脫離矯形鞋墊單獨使用。對於功能性長短腿,在使用矯形鞋墊的同時,要配合其他療法矯正,先查因,再對因治療。如果單側短4毫米以內,短多少,補多少;如果單側短在4毫米以上,需要根據患者的耐受度循序漸進地補償,而不是一次補到位,防止患者短期內不適應更容易摔跤。

  需要提醒的是,由於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隨著其發育,補償的高度和足的大小也在不斷地變化,因此需要每4~6個月進行一次高度調整或更換鞋墊,直至其發育停止。如果是已經「定型」了的成年人,則一般要求2~3年更換一次鞋墊。

  另外,配製矯形鞋墊時,建議固定一雙鞋,以確保鞋墊不會「認生」,可考慮購買相同的兩雙鞋換著穿。選鞋時,建議比正常碼數大一碼,或者可以讓一個手指在後腳跟處輕鬆進出。鞋跟要求硬一些、深一些,因為鞋墊有一定的厚度,鞋跟太淺容易掉鞋。

  小貼士:

  怎樣自我判斷長短腿?

  專家介紹,家長可以自己在家給孩子測量,做個初步診斷,方法是:讓孩子端正平躺在床上,測量肚臍眼到腳踝最突起(即腳的內踝最高點)的長度,看兩側是否相同,如果超過4毫米,則要及時就醫。

  另外,只要注意一下平時的生活習慣,也很容易發現長短腿,比如老是扭傷同一隻腳、一隻腳大一隻腳小、一側褲腳邊總是磨爛、一側鞋子總是磨損得很厲害等。如果發現孩子肩膀總是偏向一側、雙臂擺動不一致、骨盆傾斜、臀部不對稱、踝關節不對稱等,則說明長短腿已經嚴重到一定的程度,更要儘快就醫。

(責任編輯:廖露)

相關焦點

  • 兩腿相差4毫米?建議去醫院診治!
    每個人的兩條腿長短都不完全相同,只是絕大多數人相差甚小,沒有不適也不影響美觀及日常生活,也就忽略不計了。但有一部分人兩腿相差超過4毫米,甚至幾釐米,那就變成了長短腿——先是走路平衡力差,一瘸一拐,漸漸地骨盆不對稱,再然後出現脊柱側彎、頸腰腿痛等各種脊椎相關疾病。
  • 「長短腿」可能會導致這些疾病
    的確是這樣,就算是人身體上同時有兩個器官,也不可能長得一模一樣,所以人的兩條腿也是有差異的。你在平時可能會發現,自己雙腿似乎一條長一條短,但是偏差好像又不是很大,因此常常對此視而不見。其實,長短腿問題不容忽視,一旦發現,就應及時就醫,不能等到影響生活才開始重視。為什麼會出現長短腿?
  • 女子少年骨折未治療長成「長短腿」 相差3.5釐米
    140歲股骨頭壞死兩條腿長度相差3.5釐米「醫生,我走路時間一久腿和臀部就都疼得受不了,這是怎麼回事?」前幾天,姜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一瘸一拐地來到東方醫院。接診醫生看到,姜女士的兩條腿明顯不一樣長,測量顯示右腿比左腿短了足足3.5釐米。
  • 長短腿害人不淺,是何原理?如何解決?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長短腿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約70%的人都有長短腿,而長短腿往往還會伴隨足弓塌陷、扁平足、高低肩、脊柱側彎、腰疼等一系列的身體問題出現。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長短腿?長短腿又該如何去改善呢?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
  • 小夥兩腿長度相差20釐米 穿11年「板凳鞋」(圖)
    站臺裡的人們不時投來驚訝的目光——因為雙腿長度相差20釐米,趙強左腿的鞋底釘了一個木製板凳。  這樣的「板凳人生」,已經伴隨趙強11年。板凳撐起了他的人生,也撐起了他的尊嚴。  病魔無情  兩腿長度相差20釐米  趙強跟76歲的奶奶生活在鐵西區一處50平方米的回遷房裡。小屋簡潔乾淨,藍色的床單與窗外的藍天遙相呼應,一個小小的柜子裡放滿各類書籍。  生於1987年的趙強像很多年輕人一樣,喜歡玩魔獸世界,喜歡K歌,還是個電腦高手。
  • 【康復英語】劉娜:額外增加的鞋底對腦癱伴有長短腿兒童的運動學步態模式的影響
    Kinematic gait patter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leg length discrepancy: Effects of an extra sole額外增加的鞋底對腦癱伴有長短腿兒童的運動學步態模式的影響
  • 如果孩子有長短腿,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現在有很多孩子都有長短腿的現象,並且很多都是功能性長短腿,大部分伴有骨盆側傾、脊柱側彎、高低肩的不良身體形態。那麼長短腿的危害有哪些呢?長短腿的危害,家長一定要知道!上面提到長短腿會伴有骨盆側傾、脊柱側彎、高低肩的不良身體形態。長短腿的危害不止如此,它會造成腿部較長一側髖關節退化、膝關節內側退化、髕骨關節綜合症、蹠骨關節疼痛等。
  • 男子花2400元買矯正鞋墊 後被告知沒有「長短腿」
    王先生在一家康復中心花了2400元買了雙鞋墊治療「長短腿」,穿了一年時間,其間出現不適,便去鼓樓醫院檢查,醫生告知他沒有「長短腿」,隨後,他找到這家康復中心討要說法。王先生一直有著腳踝疼痛的症狀,2017年9月,他通過朋友介紹去了一家康復中心進行檢查。在康復中心,主治醫生用測量手法測出長短腿,於是給王先生推薦了一雙增高鞋墊。
  • 不光矮還是長短腿,萬一中招該咋整?
    但因為在《奔跑吧兄弟》武漢站中腳步扭傷,在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被診斷為「長短腿」,王祖藍也曾說「現在不是身高的困擾啊,現在最大的困擾是長短腿啊,我真的要回去好好問醫生,看看怎麼辦。」說起長短腿,其實不只祖藍有,事實上,很多朋友們都有這方面的困擾。
  • 郴州:3D列印技術讓她擺脫「長短腿」
    孩提時代時候就發現自己走路與別人不一樣,有點跛行,而且雙腳相差4釐米,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先天性髖關節病變。   今年春節,李大姐病情突然加重,考慮到患者右側髖關節病變嚴重,存在大面積骨缺損,當地醫院建議到大醫院就診。李大姐輾轉找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主任肖勳剛。檢查結果顯示,如果不及時治療,李大姐很有可能終身殘疾。
  • 短腿延長23公分 「長短腿」少女圓了行走夢(組圖)
    原標題:短腿延長23公分 「長短腿」少女圓了行走夢(組圖)   (雙腿足足差了23釐米。)小娟 [化名]手術前的X光照片,雙腿足足差了23釐米。  紅網長沙2月28日訊(記者 董雷 通訊員 伍西明 羅聞)歷經4次大型手術,湘陰「長短腿」女孩小娟(化名)21年來終於能站起來行走了。為她手術的湘雅醫院骨科主任胡懿郃教授介紹,再過一兩個月的恢復,小娟有望像正常人一樣自如行走。  「長短腿」少女雙腿差出23釐米  小娟今年21歲,8個月大時,她患上了左股骨中段骨髓炎。
  • 小時候腦外傷致殘疾 女孩長短腿+馬蹄足
    腦外傷引起長短腿和馬蹄足 陳媛媛告訴海都記者,四歲時的一天,頑皮的她與小夥伴遊戲時,不小心從二樓陽臺摔了下來,經過治療,還是因為神經受損嚴重引起右側偏癱,右手右腳無力,更糟糕的是,右小腿還出現嚴重的畸形:右小腿比左小腿短,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差距越來越大,到入院前兩腿長度差已達5cm;右小腿還外旋外翻,腳掌則是難看的馬蹄足。
  • 1歲多不會爬、長短腿!除了運動發育,孩子腿紋這個細節也不容忽視
    這小洋洋都超過1歲了,媽媽也太心大了。比如,當寶寶學會坐之後,寶寶的腰部力量增加和平衡能力的提高,他就有能力學習爬行。而如果寶寶在7個月的時候還不能獨坐,那他就不會有足夠的力量去學爬,進而影響寶寶學走路。在小洋洋的體格檢查中,徐文娜主任不僅發現孩子的雙下肢肌力弱,同時她還關注到一個讓人憂慮的情況。洋洋左右下肢不等長!
  • 產後長短腿需做骨盆修復
    □記者劉婧超文圖    「產後長短腿,大家一定要注意。」溫女士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產後長短腿的經歷,她說,幸虧及時去醫院做了骨盆修復,康復師用二十多分鐘進行手法復位,就給恢復過來了。產後為什麼會出現長短腿?如果不進行產後康復會有什麼後果?
  • 長短腿也有真「假」之分,這些常見原因都與骨盆有關!
    數據顯示,約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雙下肢不等長情況,但是差異非常的輕微,一般不超過4mm,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當雙下肢差距大於4mm時外觀雖然沒有變化,但是人體生物力學已經開始受到影響;當雙下肢長度差距大於1cm時,我們已經可以在外觀、行走上看出異常了。
  • 26歲小夥鍛鍊後突然彎不下腰 還出現了長短腿
    但是,小陳怎麼也沒想到,自從一個月前進行了一次看似稀鬆平常的健身後,他的腰部、臀部時不時隱隱作痛,到最後,腰也彎不下去了,甚至還導致了長短腳……健身房鍛鍊後出現了長短腳昨天下午,記者在浙江省中醫院推拿科見到了前來複診的小陳,只見他熟練地爬上了理療床,躺平,等待治療。小陳告訴記者,他今年26歲,杭州本地人。
  • 每個人幾乎都存在的長短腿現象,通過這樣的方法快快檢查一下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幾乎每個人都存在的長短腿,我們該如何自檢,以及出現長短腿的情況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有沒有自己檢查一下,是不是自己都嚇一跳,以前只知道人的兩隻腳的大小會不一樣,但兩條腿不等長還沒有注意過,還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長短腿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長短腿對人體的危害長短腿的這個體態症狀是大家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腿長相差1cm左右,視覺上並不能直觀的看出來,對生活也沒有什麼實際的影響。
  • 伏案姿勢不正確,高三男生出現長短腿
    家長帶他到醫院檢查後得知,原來是每日伏案姿勢不對,身體兩側受力不均,從而導致脊柱側彎,形成了長短腿。小聞今年17歲,今年9月的一天,在做早操時,他的同學突然告訴他,他跑步的時候總是肩膀一邊高一邊低。小聞回家後告訴了媽媽,媽媽仔細觀察了他走路的姿勢,發現她真的是肩膀一邊高一邊低,平躺之後,左腿比右腿明顯長了2釐米左右。
  • 孩子走路姿勢不對,可能是長短腿
    到醫院檢查過後,發現欣欣有點長短腿的現象,那長短腿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每個人的手和腳,都不可能一模一樣,兩條腿的長度也略有差別,只是很多人的差別很小,這種就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差別過大就會影響身體健康。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長短腿的類型。
  • 寶寶腿紋不對稱?可能是髖關節脫位,儘早治療,免得變成長短腳哦
    寶媽小橘近來頗為煩惱,她在給寶寶洗澡時,發現寶寶似乎有點不對勁,兩條腿的腿紋不太對稱。小橘年紀不大,也是第一次當寶媽,著實不清楚這到底是正常現象還是孩子有什麼健康問題。幾番糾結之下,小橘害怕耽誤了病情,還是帶了孩子去往醫院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