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孩子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讀,因此,我常常關注該校的新聞。
有一天,有個女博士實名舉報北航某男教授(45歲)涉嫌性騷擾女學生的熱門新聞。
隨即,網上輿論持續發酵。有人指責校方管理漏洞,有人譴責某男教授無良,也有人質疑舉報人緣何在12年之後才公開實名舉報?……一時間,口誅筆伐,莫衷一是。
當天,北航通過官方微博回應,已介入調查,涉事教授已停職。而涉事教授則表示:沒有做過違法亂紀的事。
我關注了這條新聞。
身為局外人,我知道,像我這樣的吃瓜群眾,除了靜候校方的調查結果,其實無話可說。
然而,當我看了網上各種吐槽與亂噴,我突然想起一句話:
「別把人想得太壞,也別把人想得太好。」
無論是局中人還是局外人,大家都是不太好也不太壞的平凡人,許多看似極其惡劣、甚至匪夷所思的事情,只要你能從人性的角度,去做些理性分析,就不難理解。
人做出的事,無非「人性使然」,如此而已。
男教授見色起意,利用權力「欺負」女學生。是真是假?真,不奇怪;假,更不值得奇怪。他是否混帳透頂?該受千夫所指?不見得。
時過境遷,女學生「隱忍」12年後舉報男教授。其中有多少隱情?昔日隱,必有其原因;今日顯,更有原因。她就是一個簡單的、值得同情的受害者嗎?不見得。
在校方準確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我們只須從人性的角度,開動腦筋,做些理性分析,就夠了。
—2—
臺灣作家劉墉,這樣講述他對人性的認識——
有一天,我(劉墉先生)到中國某地辦事,下飛機之後搭計程車。由於是初次到那個城市,就跟司機打聽當地的情形。他除了為我介紹,還發表了不少對時局的看法,兩人談得很投機。
到達目的地,表上是180元。
「給100就好了!」他居然手一揮,豪爽地說。
「那怎麼成?」我遞過去200元,說:「不用找了!」就跳下車。聽到他在背後連聲喊著「謝謝、謝謝」,覺得好溫馨。
辦完事,我又叫車回機場。機場到了,計程表上的數字是120元,我真是哭笑不得,發現和前一位司機雖然談得投機,但在談的時候,他發現我是外來客,也就大繞遠路。加上我給他的小費,足足多要了我80元。
但是,再想想,他後來主動說:「給100就好了」。如果我照辦,他不是反而虧了嗎?他為什麼降價?一定是談得投機,心裡過意不去了。
於是,劉墉先生感慨地說:這就是最真實的人性!
-
劉墉先生有個朋友,夫妻二人到歐洲旅行。臨回國,特地跑到工藝品店,訂了一個大號的名畫複製品。
店老闆是個很豪爽的人,仿佛一見面就成了老朋友,七折八扣,還附送女士一件小禮物。
但是當他們拿過帳單時,卻覺得數字好像不對,細看才發現,老闆居然把上面的1995年,也當作貨款加了上去。
「天哪!多糊塗!」老闆把兩隻手攤向天空,趕快作了「修正」,直賠不是地送二人出門,並保證東西準時寄到。
夫妻倆站在門口等計程車,偏偏碰到下班高峰,一輛空車也沒有。眼看飛機就要起飛,他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叫不到車?」店老闆探出頭來,「飛機幾點起飛?」接著跑到屋後,開出自己的車,送他們飛馳到機場,正好趕上飛機。
不久,劉墉先生的朋友接到郵包,畫像寄到了,包裝得非常講究,毫無損傷,只是——大號變成了小號。
-
劉墉先生曾把那兩個故事聯繫到一起來思考。他問自己:那個中國司機、那個歐洲工藝品店的老闆,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抑或是好人,也是壞人?
他想來想去,終於發現:其實世上許多人,都是這樣不好不壞的人。當你不小心的時候,他們會佔你的便宜,當你跟他有了交情,他又可能為你付出。
我也發覺,在這瞬息萬變的年代,每個人似乎都成了旅客,當你有一點陌生,有一點外行,或者不懂得職場規則與潛規則的時候,就會有人在指導你之前,可能先欺負你。
這就好像——你同時養了貓和魚,貓吃了魚,你除了責備貓,更應該責備自己。
同樣的道理,當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點,卻不加防範,而且吃虧的時候,除了怨恨那個人,更應該檢討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是「人」,都有著人性的貪婪、自私與溫情,如同前面的司機和工藝品店的老闆。我們永遠不能因為對方表現得善良,而忘記了他也有人性的弱點。更不可由他一時的卑劣,而否認他可愛的一面。
-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無論是某男教師,還是女博士生……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是既不太好也不太壞的人。
誰的額頭上也沒貼著「好」「壞」標籤。好人也許有「一念之差」,壞人也或有「一念之善」。這年頭,誰也別把人想得太壞,也別把人想得太好。只需冷靜思考一下就會明白:人的所作所為,無非是「人性使然」,如此而已。
————————
作者寄語:以文會友,同悟中年人生。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分享。謝謝!
發布:王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