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狗別餵飽,待人別太好」,農村老話:很在理!

2020-12-20 三農友友

在農村,從不缺乏經典俗語老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極為深刻的道理。俗語之多,可以說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比如說這句,「餵狗別餵飽,待人別太好」,說得就是人們在做事或與他人交往時的經驗之談,不知你是否聽過。

狗,是人類的朋友,自古至今,人們都十分酷愛。餵狗別餵飽,現代人看來似乎有點難以搞懂,那萌萌的寵物狗兒吃不飽,怎麼能行!不過,過去農村人養狗不是當寵物養,而是用來看家護院。如果每天餵之過飽,就會讓狗變得肥賊大胖,失去了應有活力,不能行動自如,恐難以完成看家使命。

除這種解釋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以前農村生活條件極差,只能用人吃剩的殘羹剩飯餵狗,而有時連人都要受窮挨餓,狗要想餵飽,更是天方夜譚之事。其實,這句話是告誡人們,不管做什麼做事情都要留有餘地。就像那狗餵得太飽,就難免有膨脹心理,變成慵懶之狗。

「待人別太好」,這是教給人們為人處世的。「鬥米養恩,擔米養愁」,大家應該聽說過,是說他人危難之時,你給他微小幫助,他會感激你。而你給予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但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記恨你。待人別太好,也是這個意思。

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我們若只知道給予,或充當老好人角色,就難免讓人覺得你的幫助是理所當然,會形成一貫的衡量標準,要是我們不能滿足了,其就會不高興或產生懷恨之心。因而,我們社交時,好人是要做,但也要有底線學會拒絕,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餵狗別餵飽,待人別太好」,這句農村俗語老話,古人們的經驗之談,是非常有道理的!你聽說過嗎?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補充留言。

相關焦點

  • 「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農村人的大實話,有沒有道理
    大部分狗自然有以身俱來的服從,那是他們一萬五千年的被馴化基因。但是別忘了,狗的祖先,是狼。當你對著狗齜牙咧嘴的時候,狗都會忍不住撲過去咬你,不管善人惡人都一樣。在農村裡基本上有很多的人喜愛在家裡餵養小狗,當然鄉村裡餵養的小狗大部分全是土狗,並不象大城市裡的人餵養的一些寵物犬,更何況鄉村裡餵養的狗大部分全是清茶淡飯,可以說家中的人吃什麼,狗就吃什麼,家裡邊人每餐吃剩餘的飯食就給小狗吃完,因此 也是很便捷,大城市人餵養的小狗全是餵養犬糧,因此 這個是無法比的,那麼在農村裡有句俗話叫「吃狗糧別餵飽」,代表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丨餵狗別餵飽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餵狗別餵飽"的意思是餵狗別餵飽,餵飽了會偷懶。過去養狗的目的是看家護院,防範小人,保護財產。少數的是由於家中人少,清冷不熱鬧,養狗作伴的。狗的嗅覺和聽覺非常靈敏,有什麼風吹草動,生人臨近會及時發現並發出吠叫聲,提醒主人有事情將要發生,及早作好準備。且狗對主人非常忠心,是看家護院的好幫手。但是狗也有惰性,如果你給狗吃好喝好、餵的飽飽的、狗會偷懶睡大覺,失去看家護院的作用。如果餵半飽、狗會跟著主人轉,還想要吃的,這樣就起到了做伴的作用。
  • 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句更實用,老實人一定要銘記於心
    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句更實用,老實人一定要銘記於心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俗語,俗語是我們的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有著獨特的魅力所在,就算到了現在社會中,也是經常的被用到,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還有下一句,在現代生活中非常的實用,也非常的經典
  • 古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現實!適用於老實人
    古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更現實!大家一定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叫:「餵狗別餵飽」,大家只知道前面這一句,其實後面那句話才是老祖宗對人們的忠告。那麼後面那句話是什麼呢?那就是:「對人別太好。」怎麼樣,是不是心頭一震,敢情老祖宗這句話都說到人的心坎裡了。
  • 古人說「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才是關鍵,5個字送給心善的老實人
    生活在複雜的社會中,時常暴露出人性醜惡的一面,人們就說「狗是真的狗,但人有時候卻不是人」。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現實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有的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對自己有恩的人都能背叛。古人有一句俗語「餵狗別餵飽」,你知道是什麼道理嗎?後面還有一句話,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心地善良的老實人聽了很受用那就是「對人別太好」。
  • 「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對待這三種人不能太好,否則會吃虧
    俗話說: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這句話聽起來不大中聽,但是在處理現實的人際關係上卻很中用。有人可能會問了:對人好有錯嗎?沒錯,但是對有些人就不能太好。佛家說過:佛渡有緣人。普度眾生是佛家的信念,但在現實中佛也只是渡有緣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確不能對他們太好,否則害了自己,也有可能害了對方。
  • 俗語「餵狗別餵飽」是什麼緣故?原來精華在下半句,老實人必學
    有這麼一句俗語「餵狗別餵飽」被眾人熟知,不能把狗餵飽是什麼緣故呢?其實它的精華在下半句,老實人必學。 同樣的道理放在狗身上也適用,更何況一開始,人們養狗都是為了看家護院。 古代人們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家裡養雞報曉,養狗護院。如果給狗吃太多食物,它很容易就會發胖,甚至因為半天消化不了、變得行動遲緩、睡意連連。這樣一來,狗看家護院的作用必定大打折扣,再勤勞的狗也會倦怠下來,以為自己除了睡就是吃,不用「工作」了。
  • 農村老話「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豆腐下酒,不如餵狗」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在農村,豆腐是我們最常見的豆製品。豆腐也屬於我們國家的一道美食。特別是在過去的農村,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每家每戶都會種植一些黃豆。黃豆是可以製作成豆腐的,每當過節的時候,豆腐坊的生意也好了起來。雖然時隔這麼多年,豆腐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歡受。
  • 農村俗語「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都是哪三項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家中有三項,家破人也亡」,都是哪三項呢?老話很在理 天氣愈發的冷了起來,農村的街道也變得格外的冷清。隨著外出打工的增多,現在的農村少了許多的熱鬧。過去的農村冬季,是最為閒暇的農閒季節。這個時期不但村裡人很多,農村大集上的人潮也是熙熙攘攘。
  • 農村老話:「食無憂衣八分,賭各半嫖是空」,啥意思?老話在理
    導讀:農村老話:「食無憂衣八分,賭各半嫖是空」,啥意思?老話在理農村有很多的老話俗語,直到現在依然還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而且還被人戲稱為十句俗語九句真。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食無憂衣八分,賭各半嫖是空」,這句老話也是多年累積的經驗傳承,也是大家平時最簡單不過的事,其中有什麼含義呢?食無憂:吃飽喝足,誰都不服,一人吃飽全家不飢,吃喝每天都不能缺少,一頓不吃飯,會感覺到渾身無力。頭眼昏花。
  • 老人們都說:「養狗不要餵飽」,但你知道後半句是啥嗎?堪稱精闢!
    你只要在家養狗的時候,經常會聽老人們說到:「養狗不要餵飽」,首先從表面的字義能夠看出在我們胃口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餵它太飽。但其實這只是一句話的前半句,你知道後半句到底是什麼嗎?這句話被人們堪稱精闢。
  • 農村這些「口耳相傳」的老話,一句比一句厲害,你聽過多少?
    在農村就有許多人們口耳相傳的老話,他們在長期的生活和勞作中,對人和事經過深入又細緻的觀察才總結出來的經驗。今天就與大傢伙來分享幾句農村的經典老話,句句在理,你聽過嗎?1、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子孫,十分聰明都用盡,子孫後代不如人。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在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生辰來說。更是有一大套理解方式。即便是現如今,一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孩子的時候,還經常會問,孩子是啥時候出生的啊!當聽到生辰的時候,總會說這個日子不錯,這個日子好。
  • 為什麼會有「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樣貌似粗話的俗語?啥意思?
    在農村所流傳的俗語老話中,有不少聽起來確實讓人感到很粗俗,甚至還會有一種誇張過分的感覺。但是,如果當你弄清楚它們的含義,和其中包容的道理後,就會體會到勞動人民的純樸和智慧的。那麼,為什麼會有「豆腐下酒,不如餵狗」這樣貌似粗話的俗語的呢?究竟是啥意思?其實是話俗理不俗,言糙理不糙。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村民最美好的期盼,在過大年的時候,還經常喜愛在水缸上面用紅紙寫上清水滿缸,在豬圈、雞窩等地方貼上六畜興旺,或者是牛羊滿圈,這也是對於來年美好的期望,對於六畜來源久長,這種概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指的是:牛、馬、羊、豬、狗、雞,這也側面的說明了馴養家畜的悠久歷史,這些原本都是野生動物的六畜,被馴化之後成為了家庭常見之物
  • 農村俗語「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指的是啥?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指的是啥?老話在理嗎?冬季來臨,天氣也變得愈來愈冷。過去農村的冬季,是全年最為閒暇的季節,農田裡面也沒有了什麼農活。忙碌了一年也終於可以在這個寒冷的季節稍微地休息一下。
  • 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啥是路箭房?老話在理嗎?農村的俗語有的是關於農業生產的,有的是關於修房蓋屋的,也有的是關於天氣變化的,俗語可謂是事無巨細包羅萬象,什麼都有涉獵。直到現在很多俗語老話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平時做錯了什麼事情之後,還會有人說:看看,讓你不聽老人言,這會吃虧在眼前了吧!所以也有人把俗語叫做了十句俗語九句真。俗語也並非都是具有道理,像一些特殊年代的俗語,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 老話「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是什麼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在我國民間,一直流行很多老話和諺語,這些通通可以歸納於俗語文化的範疇。俗語文化,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當中,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的智慧寶典,後人看到這些言簡意賅的俗語,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可以說俗語老話是一部民間的「百科全書」,我們在生活中不論有什麼疑問,都可以在俗語中找到答案。我們今天要說的俗語很多人都鮮為人知,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酒文化。中國人喝酒和外國人不盡相同,我們喝酒經常要配上幾個小菜,而外國人喝洋酒是隨時隨地,不分時間,由此衍生出東西方截然不同的酒文化,其中有一句「豆腐下酒,不如餵狗」也就應運而生了。
  • 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種植樹木,是最為常見的,不論是邊角之地,還是房前屋後,都愛種植上一些各種各樣的樹木。夏季能夠起到很好的遮蔭作用,樹木生長几年之後,還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所以樹木的數量在農村是比較多的。
  • 哲理老話:人不宜好,狗不宜飽;人不得全,瓜不得圓。
    殊不知,一句實在的老話便可以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人不宜好,狗不宜飽;人不得全,瓜不得圓」  在這些老一輩的智慧中,我們會發現。?其實快樂很簡單,知足就好;其實幸福很簡單,適度就好。  今天詩詞君就跟與大家一起來說說這些老話兒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