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從不缺乏經典俗語老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極為深刻的道理。俗語之多,可以說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比如說這句,「餵狗別餵飽,待人別太好」,說得就是人們在做事或與他人交往時的經驗之談,不知你是否聽過。
狗,是人類的朋友,自古至今,人們都十分酷愛。餵狗別餵飽,現代人看來似乎有點難以搞懂,那萌萌的寵物狗兒吃不飽,怎麼能行!不過,過去農村人養狗不是當寵物養,而是用來看家護院。如果每天餵之過飽,就會讓狗變得肥賊大胖,失去了應有活力,不能行動自如,恐難以完成看家使命。
除這種解釋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以前農村生活條件極差,只能用人吃剩的殘羹剩飯餵狗,而有時連人都要受窮挨餓,狗要想餵飽,更是天方夜譚之事。其實,這句話是告誡人們,不管做什麼做事情都要留有餘地。就像那狗餵得太飽,就難免有膨脹心理,變成慵懶之狗。
「待人別太好」,這是教給人們為人處世的。「鬥米養恩,擔米養愁」,大家應該聽說過,是說他人危難之時,你給他微小幫助,他會感激你。而你給予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但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記恨你。待人別太好,也是這個意思。
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我們若只知道給予,或充當老好人角色,就難免讓人覺得你的幫助是理所當然,會形成一貫的衡量標準,要是我們不能滿足了,其就會不高興或產生懷恨之心。因而,我們社交時,好人是要做,但也要有底線學會拒絕,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餵狗別餵飽,待人別太好」,這句農村俗語老話,古人們的經驗之談,是非常有道理的!你聽說過嗎?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補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