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在線教育的迅速發展,不少線上教育機構已經研究並衍生出花樣百出的玩法。
之前有寫過一篇《霸佔朋友圈的「8.9元Python小課」,和他「利用人性」的花式套路》,Python小課不僅火爆全網,甚至能保證高達30%的用戶轉化率。
「低價班+社群」的模式已經成為目前線上教育最最最有效的招生手段,這也正是Python小課爆火的原因。
像新東方、學而思、高思等傳統線下巨頭,猿輔導、作業幫、跟誰學等在線教育新銳,也都紛紛在今年重拳投入「低價班+社群」模式。
其實,「低價班+社群」模式的運作非常簡單,可以分為三個環節:渠道拉新▶運營轉化▶留存復用。
接下來我們就挨個聊一聊吧。
Ⅰ. 低價班到底有什麼優勢?
低價班相比其他班形而言,在招新上最大的優勢就是:低價。
畢竟「以超低的價格,買到正價課的服務」,有這便宜誰不愛佔?
目前在線教育機構的低價班,通常有兩種價格設置:
· 針對入口年級:
「入口年級」指的是一個階段學習的開始,如:小學的入口年級就是一年級,初中的入口年級就是初一。
新東方課程分類表之一
在入口年級開設低價班,就是為了招募新學員。
在這一階段,正是因為有「低價班正價課」的服務,正價課程的價值能夠獲得極大的肯定,而後續的轉化成本便理所當然的降低了。
· 分段式低價班:
這一種方式就是把一個學習周期的課程分為多個階段進行收費:前幾個階段為低價班,後幾個階段逐步恢復正價。
比如:新東方曾把9天暑期課分為2個階段,前三天20元低價售賣,後6天恢復正價,上下段課程為一個完整周期。
而分段式低價班這樣的設計初衷,是因為線上教育缺乏對學員的約束力。一般來說,學員對於線上直播課的新鮮感只有3天(而這一人群則佔到低價班學生的70%)。
Ⅱ.拉新方式
低價班引流用戶的方式,也經歷了一系列迭代過程:從線下搬到線上,從投放變為運營。
起初,這些低價班在線下採用的是最常見的地推和廣告的形式進行推廣。
但後者需要的預算很大,且效果也很難評判,所以地推到目前為止都是教育機構最忠愛的線下招新方式。
轉戰線上之後,拉新的花樣變多了,運營則是比較主要的拉新方式,也是目前最高效的低價班引流形式。
通常他們採用的策略是:
先在各渠道投放免費活動課和付費引流課,引導用戶進入社群,再以社群運營的方式進行低價班的轉化。
其實大部分教育機構在低價班正式轉化之前,就已經開始通過社群模式轉化長期班。
比如:高思在新校區先建立了家長大群,一邊在群內推廣宣傳0元班,一邊通過講課、答疑、打卡等形式引導用戶進入長期班。
那麼他們到底為什麼要在低價班之前先建立招生社群呢?
這是因為並不是所有學生擁有很強的學習意願,需要通過社群來進行篩選,提前引到長期班。
除此之外,教學服務和班級(社群)運營其實很難分割開。
將低價班的用戶轉化為正價課用戶,這整個流程可以按三個階段來拆解,每個階段的玩法如下:
▪ 第一階段:建立信任感
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會先了解同學們的基本情況,同時邀請進入對應的班級群。
在群內,引導學生通過自我介紹等形式破冰,創造學習氛圍,並且告知班級群規則和課程預備信息,提供學習建議等。
這些行為都是為了先與學生建立信任關係,為轉化長期班做準備。
▪ 第二階段:強調連續性
正式開始上課前,老師首先會敘述整個低價班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流程,強調和長期班是有銜接的,突出內容體系的連續性。
在這之後,就是正常的授課環節,按照與正價班相同的標準化教學提供教學服務:主講老師做到講解清楚,班主任保證答疑和及時批改。
像「于謙」一樣盡職盡責
同時在這個階段,班級群會有一系列的操作來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認同感。
比如:在家長群表揚優秀學員,給予家長榮譽感和參與感;在學生群進行答疑和作業點評,引導交流討論,組隊競賽。
通常來講,該階段結束前會有一場期中考試。考試結束後,主講老師會召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班主任會依據學生成績與家長溝通,再加以優惠政策第一次引導轉化。
▪ 第三階段:期末再轉化
整個課程的教學完成時,會有一場期末考試來檢驗低價班的學習效果,並以此為由再次召開家長會,做第二次引導轉化。
與期中的家長會不同,最後這次的轉化重點,是強調低價班和長期班在課程內容體系上的差別和聯繫,以及品牌、教研、師資等各方面的優勢。
總的來說,這一次的轉化是整個流程裡最大的營銷行為。
其實,在整個低價班的運營期間,轉化用戶到長期班的行為是持續性的。教學工作執行到位、老師服務親切盡責、與用戶高頻觸達、課程體系完整連續以及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情況下,招生留存率可以保證在50%以上。而至於未被轉化的低價班用戶,教育機構將會把他們重新導入流量池,進行流量層面的留存復用。
也就是用相同的方法和流程,再篩選一次用戶。但這一次需要制定更細緻規律的運營規劃,重點培養社群用戶習慣。
這裡舉個案例:
新東方以「微課」為社群內容的核心,以「周」為單位作為維護社群的頻次,以「月」為單位作為轉化招生的頻次。
這期間同時輔以文章和講座,外加定期的用戶調研。
這一套流程下來,不僅提高了用戶的活躍度與留存率,也大大的提高了品牌形象與產品口碑。
所以,現在的在線教育機構在完成低價班轉化後,會用各種形式來消化低價班帶來的流量,這有助於降低整體的獲客成本,以實現用戶的有效增長。
為什麼會有「低價班+社群」模式?答案很簡單,因為生存和發展。
畢竟通過低價格吸引用戶,運營社群和服務篩選用戶,導入長期班後進行高留存轉化,機構在佔據市場的同時又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增長。
所以教育機構辦低價班真的血虧嗎?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