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方舒陽梁茜裘萍譚偉山實習生馬錦洲通訊員粵質宣)「烈士陵園」「中山紀念堂」……這一個個廣州市民耳熟能詳的地名,翻譯成英文又是什麼樣?廣東省質監局近日批准發布了《公共標誌英文譯法規範》,對全省行政區劃與市政交通、旅遊景點、商業服務業、體育場館、醫療衛生等領域公共標誌的英文譯法進行規範,將於5月1日起正式實施。
《公共標誌英文譯法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地方標準是在參考北京奧運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結合廣東實際,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質監系統一位人士直言,《規範》對絕大多數部門都沒有什麼約束力,且按照《規範》修改現有的公共標誌,牽涉範圍廣,費用大,很多部門也沒有這個積極性。但在廣州,由於亞運即將到來,《規範》或許可以藉助這個東風得到迅速推廣實施。
此前對於廣州道路名稱的翻譯到底是用音譯還是意譯,各部門間一直存在爭議。目前地名管理部門在翻譯地名標誌時,除了數字外,基本上採用漢語拼音直譯,如「中山一路」翻譯成「Zhongshan1Lu」,「廣州大道南」翻譯成「GuangzhouDadaoNan」。
在《公共標誌英文譯法規範》最初的草稿向社會徵求意見時,將「路」和「大道」翻譯成英語單詞「Road」、「Avenue」。昨日公布的《公共標誌英文譯法規範》定稿中,從「大道」到「路」到「巷」、「裡」、「街」等,一律直接用漢語拼音進行標註。但相應的,「橋」、「立交橋」、「公路」、「隧道」等交通設施,《規範》則明確規定使用意譯,如「廣州大橋」譯為「GuangzhouBridge」,「廣汕公路」譯成「GuangshanHighway」。
北京路步行街幾種譯法
●不規範翻譯:
Beijing Pedestrian Street
(北京步行街)
Beijing Road Pedestrian Street
(北京路步行街)
The Pedestrianized Area Of This Road
(這條路的步行區域)
●規範翻譯:
Pedestrian Street Of BeijingLU
現狀
地名翻譯五花八門
昨日下午,記者分多路巡街,發現交通標誌、地名標誌、公交設施、旅遊景點等處對各種公共標誌,特別是地名的翻譯可謂千差萬別,讓人無所適從。
北京路步行街各有各「譯」
按照《規範》的標準進行翻譯,北京路步行街應譯成「Pedestrian Street Of BeijingLU」,但記者昨日來到地鐵公園前站,出站的指引牌上,「北京路步行街」就有兩個譯法,分別為「Beijing Pedestrian Street」和「Beijing Road Pedestrian Street」,而到了步行街著名的千年古樓遺址上,說明牌上又成了「The Pedestrianized Area Of This Road」,直譯為「這條路(即北京路)的步行區域」。
交通標誌牌翻譯標準不一
不僅是不同部門所豎立的標誌牌會「打架」,就是同一個部門管理的交通道路指示牌也會搞「內鬥」。在廣州大道中的一處交通指示牌上,「花城大道」譯成「Huacheng Dadao」。可到了海珠區新港西路中大門口,交通標誌牌上的「廣州大道南」又譯成了「Guangzhou Av-enue.S.」。同為交通標誌牌,採用了兩種標準,讓人難以捉摸。
陳家祠四種翻譯讓人一頭霧水
旅遊景點裡的英文翻譯更讓人看得「一頭霧水」。在陳家祠,記者在地鐵和景點內分別看到「Chen Clan Academy」、「Chen『sClan Temple」以及「Chen’s Lineage Hall」三種譯法。此外,陳家祠還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以還被翻譯成Guangdong Folk Arts Museum.
陳家祠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Chen Clan Academy傾向「陳氏書院」含義,Chen『sLineage Hall強調陳家祠「合族祠」特點,Guangdong Folk Arts Museum表達陳家祠作為博物館的功能,把陳家祠翻譯成Temple(寺廟)的他個人覺得不妥,那是遊客服務中心自行翻譯的,一直也沒人去做統一。
專家釋疑
路名為何要採用拼音方式
詹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講師,曾擔任北京奧運村村長翻譯,2010年廣州亞運會外語推廣大使):
目前地名標誌的翻譯五花八門。我曾經在旅遊景點看到「小心滑倒」被譯為Slipwith Care!(小心地滑倒),在超市裡看到「一次性用品」變成One Time Sex Goods,在公共建築看到「出口」竟然是Export.由質監部門出臺標準,規範公示語的英譯,對於一個日益國際化的廣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規範》中要求對市政道路的翻譯採取拼音直譯的方式,是有據可查的。1967年第二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做出決議,要求各國國際交往中都使用羅馬(拉丁)字母拼寫,每個地名只有一種羅馬字母的拼寫形式,即「單一羅馬化」。因此,「白雲路」就要譯為BaiyunLu,而不是BaiyunRoad,因為後者是兩種不同的羅馬字母拼寫形式,不符「單一化」。1977年,第三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上,通過了中國提出的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中國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國際標準。1986年國務院頒布《地名管理條例》,規定中國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依《漢語拼音方案》作統一規範。因此「白雲路」也不能譯為WhiteCloudRoad,因為不符合《漢語拼音方案》。所以,使用漢語拼音作為中國地名拼寫規範,不僅為我們法律法規所規定,也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西方國家這種問題相對較少,因為西方的語言幾乎都是採取羅馬字母的,所以沒有翻譯的問題。我自己去過歐洲十多個國家,非英語國家的路標和地圖都不採取翻譯,而是直接用當地語言拼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