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交流而發,如侵權第一時間刪除。防失聯請加微信maisixiang2020。
我們來看,在養雞場,一隻150天以上的蛋雞一天的食量在100克,這是養雞的常識。一直蝗蟲的體重按照沙漠蝗蟲的平均2g來計算,一隻雞一天的食量是50隻蝗蟲。300萬隻雞一天吃掉的蝗蟲數量是1.5億隻。
而蝗蟲有多少呢?根據現在的報導,一些地區蝗蟲數量上千億,密度達到每平方米上萬隻。一旦蝗蟲數量達到億這個數量級,它繁殖的速度是相當快的。蝗蟲從卵中出生到成蝗交配繁殖需要30天,一隻成熟雌蝗一生平均能產卵200~1000粒。在溫帶地區,蝗蟲一般一年生兩代,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可以繁殖3~4代。當年生的蝗蟲多數都可以繁殖,所以一隻蝗蟲當年產的卵,發育成成蟲之後仍然可以繁殖1~3代。按照百分之一的蟲卵成活率,一隻蝗蟲也能繁殖1✖️200✖️200➗100,也就是400隻。
世界糧農組織預計,如果不加以幹預,從現在到六月,蝗蟲數量可能是現在的500倍。300萬隻雞,吃光現在的6000億隻蝗蟲,要4000天,這4000天,蝗蟲數量已經增長4000倍了。
很顯然,雞鴨根本不可能「治理」蝗災。鬧蝗災時,確實可以讓雞鴨增加食物來源,讓他們養得壯壯的,還節約了飼料。蝗蟲可以給雞吃是真的,雞可以滅蝗蟲是假的。
蝗災的出現與乾旱密不可分。大陸沙漠地帶分布的蝗蟲,在乾旱季節裡容易形成大集團,向非沙漠地帶推進,使其路過的農作物受到毀滅性的傷害。過渡開墾荒地會減少溼地數量,加劇旱災,古代的很多蝗災都是這樣形成的。
而河流湖泊附近,蝗災則相對較少。明代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指出,「洞庭、彭蠡、具區之旁,終古無蝗也」。
那麼自古以來,中國人是怎樣滅蝗蟲的呢?根據文獻記載,滅蝗蟲主要有捕殺、火燒、滅卵等幾種方法。
明代徐光啟記載的捕殺法,是在田壟四周挖溝,鳴鑼吸引蝗蟲跳到溝裡,再挖坑掩埋。這種方法對於行動速度極快、密度極大的沙漠蝗蟲來說,應該是沒有什麼用的。火燒是一個有效方法,在田間燒火,蝗蟲見火光就撲進來被燒死。這恐怕也是唐代楊知至「皆抱荊棘而死」說法的淵源。不過火燒同樣對於沙漠蝗蟲來說用處不大,而且會破壞農作物。宋代開始從土種挖蝗蟲卵,但這一招無法應對日行幾千公裡的輸入型蝗災。
1949年之後,國家結束戰亂,得以對大規模的自然災害開展組織應對。傳統治蝗經驗捕殺、挖卵等,被現代經驗證明不可取。單純抓鋪、挖蝗蟲卵不僅不能實現達到防治的目的,而且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1951年秋冬和1952年春,有些地區進行了挖卵,結果僅能減少蝗蝻發生的密度,並不能減少蝗蝻發生的面積,耕挖過的田地高低不平,深淺不一,蝗蝻孵化參差不齊,反而延長了治蝗時間、增加了治蝗次數。因此,農業部要求停止挖卵的做法。到1953年,挖蝗卵等耗費人力的方法就被徹底廢除了。
要消滅蝗蟲,還是必須依靠藥物。1952年8月,農業部強調治蝗採取以藥械消滅為主、人工捕打為輔的方針。1953年江蘇省泗洪縣曾經在7天內消滅2.5萬餘畝的蝗蝻,這比為了吃蝗蟲而養雞不知道快了多少,而多出來的糧食,也足夠多養同樣多的雞給人吃了。
在使用藥物的經驗基礎上,又廣泛出動飛機噴灑藥物。50年代的飛機噴藥器具,每小時可以噴藥1100多畝。1953年,蘇聯滅蝗工作團在新疆使用飛機滅蝗,30多天時間滅蝗面積達61.3萬畝。
不知從哪年起,一些原本毫無爭議,屬於常識的事情,總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媒體歪曲誤導,錯誤的觀點在網絡廣泛流傳,本局確實也無力阻止他們繼續誤導,但至少寫那些誤導文字的人,自己不要去相信,否則將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啊。
可能你還喜歡看▼
為什麼她一貼上你,就很爽?
送什麼禮物,TA會天天想你?
我就想背著她出去浪啊浪啊浪
舒適得像抱著你的身體的TA的手
她好像未出閣樓的黃花閨女!
誠意推薦FabricLab男女長絨棉T恤,中國紡織業頂級廠商聯合織造,匹敵國際一線品牌,舒適得不要不要的!請長按圖中二維碼拍下。
誠意推薦THERMOS(膳魔師)500ML燜燒杯/罐,運用技術+時間的力量,真空斷熱燜熟食材,輕鬆解決你忙碌而又無暇做飯的難題。長按圖中二維碼識別可拍下,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進店購買。
請親們順手轉發,頁尾點,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