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尚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方語言文化學院希臘語系教師,主要興趣在希臘語言文學等領域。
程林,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德語系副教授,主要興趣在機器人人文等領域。
*原載《科普創造》2020年第3期「機器人小輯」,原題《塔羅斯:歷史上最早的機器人?——古希臘傳說與史詩中的塔羅斯形象一瞥》
2018年,美國學者阿德裡安·梅爾(Adrienne Mayor)的作品《諸神和機器人》(Gods and Robots)問世,立刻吸引了古典學界與機器人領域的廣泛關注。梅爾認為,機器人、皮格馬利翁的雕像以及青銅機械的共同點在於都是「造出,而非生成」(made, not born)[1]1-2。在梅爾看來,當代人認為產生於現代社會的人造生命、基因改造、自動機械等科技,實際上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就已有相關想像。梅爾的著作以生物科技和機械工藝的視角來觀察古代神話想像,論述了塔羅斯、美狄亞的回春大釜、代達洛斯的活雕像、皮格馬利翁的雕像、潘多拉等神造或人造機械[1]7。本文介紹古希臘時期有標誌性的早期機器人形象塔羅斯,並著重探討其在古希臘傳說和史詩中的形象及其對後世的深刻影響。
一、古希臘時期的人造人想像
「機器人不僅是『技術人工物』,而且與人文文化和人的自我認知緊密相關,因為它成為技術現實之前,就在前人的想像、傳說、哲思與文學敘事中浸淫已久。」[2]早在機器人「robot」一詞自捷克作家恰佩克的《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出現之前,就已有很多關於自動機械的想像,它們在英語中多被稱為automaton。當時,它並非指當代的「自動售貨機」,而是指可以自動完成某種操作的機械,在17—19世紀,它一般是具有人或動物形狀的自動機器。這個詞來源於古希臘語「αὐτόματο」,是形容詞「αὐτόματος」的中性形式,原意為「自動的、自力推進的、自行驅動的」。該詞最早出現於亞里斯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的《物理學》(Φυσικῆς ἀκροάσεως)中,指某一事物隨機地、以一種自然的方法和手段運行,並無目的性[3]。在古希臘時期,自動機械未必就都被稱為「αὐτόματον」,例如被稱為「青銅巨人」(χάλκινος γίγαντας)的古希臘早期機器人形象塔羅斯。
梅爾在《諸神和機器人》中提到的「人造人」形象中,最著名的是塔羅斯、潘多拉、皮格馬利翁的象牙雕像和「黃金女僕」。其中,潘多拉是宙斯命令工匠之神赫菲斯託斯打造而成的,眾神為了懲罰人類而將其偽裝成人類女子,她的到來給人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和罪惡;皮格馬利翁的象牙雕像出自賽普勒斯藝術家皮格馬利翁的精雕細琢,愛神成全了皮格馬利翁對她的愛,使其成為活人。潘多拉和皮格馬利翁的雕塑都很難被視為「robots」。相較這兩者,赫菲斯託斯所創造的一群「黃金女僕」功能性更強,她們在神話中被賦予了許多人類特徵——意識、智慧、理智、思考、學習和表達能力等。關於這種女性機械人助手的介紹最早見於《伊利亞特》(Ἰλιάς)中。鑑於早在新石器時代和米諾斯文明時期克裡特就出現了塔羅斯崇拜,因此塔羅斯的歷史很有可能早於「黃金女僕」。梅爾將塔羅斯放在全書第一章,在介紹塔羅斯時指出,「他是古希臘神話裡第一具行走於陸地上的『機械人』,是一位青銅巨人」。在接受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專訪時,梅爾提出,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最早的機器人故事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主要是機器騎士,然而當塔羅斯的故事突然進入到她的腦海時,她萌生了到神話中去追溯機器人的歷史的想法。塔羅斯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所有被梅爾稱之為「造出,而非生成」的「人造人」中,最具有機器人特徵、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青銅巨人塔羅斯。
希臘知名的「機器人學工作坊」(Εργαστήριο Ρομποτικής)網站在考察機器人歷史時,就將塔羅斯視為歷史上最早的機器人。該網站提到:「塔羅斯是神話中的青銅巨人,是歷史上第一個機器人。他保護米諾斯文明時期的克裡特島免受任何的外來入侵,是古代世界最受人喜愛的神話人物之一,關於他的神話傳說也是最重要的希臘神話傳說之一。」 多個研究希臘歷史與神話的網站甚至希臘小學課本也持相同觀點。其中,在希臘小學歷史課本中,在介紹伊阿宋盜取金羊毛的故事時,專門介紹了塔羅斯,相關段落的標題——「塔羅斯:歷史上最早的機器人?」十分引人注目。同樣地,專門研究古代人類歷史的「古老起源」(Ancient Origins)網站也把塔羅斯當作神話史上第一個「類機器人的創造物」。雖然古今中外關於各種人形或動物形狀的自動機械的想像和傳說並非鳳毛麟角,但至少從人形機器人來講,塔羅斯是西方文化史上最早的機器人形象之一。
二、《阿爾戈英雄紀》(Ἀργοναυτικὰ)中的塔羅斯形象
關於「塔羅斯」這一名字的來源有不同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在它與宙斯在克裡特方言中的名字——塔裡奧斯(Talios)緊密相關,另一種說法是它來自古希臘方言中的「太陽」一詞。
在廣為流傳的古希臘傳說中,青銅巨人塔羅斯是宙斯授意鍛造之神赫菲斯託斯打造而成的。根據羅德島的阿波羅尼俄斯(Ἀπολλώνιος Ῥόδιος)的說法,塔羅斯、金獵犬和一桶百發百中的金箭是宙斯送給歐羅巴的三樣禮物,後者又將它們送給了她和宙斯的兒子米諾斯國王以保衛克裡特島。《書庫》(Βιβλιοθήκη)的作者「偽阿波羅多洛斯」(Ψευδο-Απολλόδωρος)也認為塔羅斯執行著克裡特的守衛工作,不過作者認為他(鑑於希臘人對塔羅斯的崇敬,本文使用「他」來指代)是由工匠之神直接送予米諾斯國王的。其他與塔羅斯有關的傳說同樣引人入勝。例如,柏拉圖認為,塔羅斯時常隨身攜帶刻有法律條文的青銅金屬板,其職責是監督法律的實施;和這一青銅巨人同名的神話人物則是古希臘著名藝術家代達羅斯的外甥雅典人塔羅斯,他師從代達羅斯並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也因此受到代達羅斯的嫉妒,被後者從雅典衛城上推下不幸殞命。不過,後兩個版本的認可度與知名度較低。
關於塔羅斯最詳細的描述出現在《阿爾戈英雄紀》中,該書是古希臘除《荷馬史詩》外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長篇敘事詩。它的作者阿波羅尼俄斯生於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成名於希臘羅德島,曾遊歷地中海各地。《阿爾戈英雄紀》成書於公元前3世紀,記載了伊阿宋等英雄乘坐阿爾戈號遠徵奪取金羊毛的故事。在《阿爾戈英雄紀》問世時,地中海沿岸各地的技術已較為發達。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已經是當時的技術與發明創造中心,這對該書中關於塔羅斯形象的想像和塑造起到了一定作用。之所以將塔羅斯想像成由青銅塑造則源於古希臘人對青銅的尊崇。希臘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進入青銅時代,這一時代分為克裡特的米諾斯文明、愛琴海上的基克拉迪斯文明和希臘大陸的邁錫尼文明,其中最早的便是米諾斯文明,它是愛琴青銅文明的源頭,對後兩種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米諾斯王朝向外出口的主要產品就包括青銅器,青銅對克裡特米諾斯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阿爾戈英雄紀》將米諾斯文明時期克裡特的守衛塔羅斯描繪成全身青銅的巨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阿爾戈英雄紀》中,伊阿宋一行奪取金羊毛後,在返程途中欲在克裡特島靠岸休息,「青銅的塔羅斯卻砸碎堅硬峭壁上的石頭,以阻止英雄們把船纜綁在這片土地上」。這個青銅巨人「身軀與四肢都由青銅構成,刀槍不入,唯獨在腳踝處的筋腱有一條血管,而這條決定生死的血管,只由一層薄薄的表皮包裹著」。一籌莫展的英雄們正待離開,狡猾的女巫美狄亞卻提出「只有我才能為你們擊敗這個人」。「她用邪惡的雙眼迷惑了塔羅斯的視線」,「塔羅斯儘管全身青銅,仍然被通曉巫術的美狄亞的力量徵服」。最終,當塔羅斯舉起石頭想要發起攻擊時,「腳踝划過了巖石的尖角」,靈液噴湧而出,他猶如一棵遭人從樹幹底部砍伐的巨松,轟然倒地。可見,看似不可戰勝的塔羅斯與阿喀琉斯一樣,致命之處在於腳跟,並因此成為悲劇人物。塔羅斯的生命被女巫美狄亞用詭計終結。美狄亞是古希臘神話中一個充滿矛盾的複雜人物。她出身高貴,是科爾基斯的公主,也是日神赫利奧斯的孫女,她的半神血統似乎暗示了她是不死之身,但她通常被認為是狡詐、殘忍的代表,不惜為了盜金羊毛的伊阿宋背叛親生父親並殺害自己的弟弟,後來為了報復伊阿宋的不忠甚至殺害了和他所生的兩個孩子。作者特意安排美狄亞來殺死塔羅斯並非偶然,美狄亞聲名狼藉,塔羅斯廣受古希臘人尊崇和喜愛;一個是心狠手辣的半神,一個是恪盡職守的神造物,這一反差進一步凸顯了塔羅斯命運之悲慘,令塔羅斯的悲劇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雖然阿波羅尼俄斯對塔羅斯的描述並不多,但塔羅斯實際上是集多重身份於一體的青銅之軀:神、人、奴。首先,塔羅斯具有類神屬性。《阿爾戈英雄紀》中記載他「生於青銅時代」,是「梅利亞仙女們的後代」,但可惜沒有更多描述。將塔羅斯歸為「類神」是因為他本身是神打造的神奇之物:他身形魁梧,天生神力,可向入侵者投擲巨石;他速度飛快,根據阿波羅尼俄斯和《書庫》作者「偽阿波羅多洛斯」的說法,他一天之內就可繞幅員遼闊的克裡特島巡邏三次;他全身由青銅構成,刀槍不入;他體內流淌的靈液也讓他與神靈有了更多關聯。其次,儘管如梅爾所言,塔羅斯是「造出,而非生成」,但他也有人的特徵。他有人形,和人一樣都有情緒和死亡。他因美狄亞的巫術致死,甚至有學者在陶塑上發現塔羅斯臉上的淚痕依稀可見。最後,塔羅斯的類奴身份與他被分配的任務有關。他的職能和其他兩個禮物——金獵犬和金箭一樣都是守衛克裡特島。因此,他從一開始就有著類似「奴僕」的角色。
塔羅斯顯然也是人形機器,或者說早期機器人。首先,他最重要的特徵是他被鍛造的、自動的、按照特定程式來運作的青銅之軀。他力大無窮,如果敵人較遠,他會拋擲巨石進行攻擊;如果敵人靠近,則將自己的金屬身體加熱並抱住敵人將其燒死,他的擁抱就是他的致命武器。其次,在古代機器人想像中,現代機器人的電子驅動模式並不存在,只有機械驅動或靈液等神力驅動兩種可能,塔羅斯即是後者。他依靠體內靈液源源不斷地獲取巨大能量,當它流出時就像「熔化的鉛」。在當今的機器人科幻中,例如風靡歐洲的瑞典科幻劇《真實的人類》(Äkta Människor)中的高仿真機器人還有類似的「藍色血液」。最後,從功能上講,他具有機器人傳統的「奴僕」倫理身份:他的職責是每天巡島,執行重複和簡單的守衛任務。人們使用機器人,通常是由於它可以替代人類執行一些重複或危險的任務,這正是「奴僕」和工具被視為機器人傳統定位的原因。
如果將古老的塔羅斯青銅巨人形象放在現當代科幻話語中,塔羅斯類似於忠實執行某種特定任務的巨型機器人,為了完全按照既定程序來執行任務,不惜成為殺手。而殺手機器人正是現當代機器人科幻中最重要的角色設定之一。在當代機器人文化中,談及巨型機器人,人們傾向於想到日本機甲機器人,但作為西方古代巨型機器人想像,塔羅斯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鑑於他本身所具有的種種特色,塔羅斯被聯想為西方文化史上最早的機器人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讀者也不應完全用當代視角、定義或標準來框視古希臘的塔羅斯,他顯然是一個具有古希臘歷史和神話特色的早期機器人形象:他的質地是青銅,如梅爾所言,這是那個時代最適合塑造人像的金屬質材;他執行的是具有當時海戰特色的巡島任務;他的能量來源是神秘的靈液,等等。
塔羅斯的形象熔鑄著古希臘早期朦朧的人本意識,寄託著古希臘人超越自然、戰勝自我的美好願景與堅強意志,他的坎坷命運也折射出幾乎貫穿希臘古代文學作品始終的悲劇精神。古希臘神話和傳說中不乏巨人或力大無窮的英雄的形象,如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獨眼巨人波呂斐莫斯等,但文學作品對他們的評價卻褒貶不一。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功績造福於人,塔羅斯保衛克裡特島,因此都被後人永遠紀念;獨眼巨人卻因阻礙奧德修斯返鄉而被認為是兇殘的反面人物。所有的價值評判均出於「人」,不論出身和血統,僅基於自身價值及對人類世界的貢獻而對人物進行評價。塔羅斯的力大無窮、刀槍不入則寄託著古希臘人對力量的追求。古希臘人崇尚勻稱的身材和強壯的體格,這一審美意識影響了文學作品對塔羅斯的塑造。另外,塔羅斯是希臘悲劇精神的重要產物之一,他之所以流傳後世且廣受尊崇與其悲劇命運分不開,他恪盡職守的品格及悲劇命運也可讓後人升華情感、淨化心靈。古希臘人更青睞於悲劇而非喜劇,因為正如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指出的,悲劇旨在通過讓人產生恐懼與憐憫來達到淨化人的情感的目的。另外,塔羅斯看似堅不可摧,其實卻有致命的弱點,這與阿喀琉斯之踵異曲同工,這折射出希臘人對於完美與缺陷的認知,即「不完美才美」,神話人物與生俱來的弱點讓其人物形象和悲劇命運更加鮮明,希臘神話中塑造的英雄從來都不是無堅不摧、完美無瑕的,他們往往有致命弱點或早早被預言了悲劇命運,但是真正的英雄總是勇於戰勝自身弱點,在與命運的抗爭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三、後世的塔羅斯想像與形塑
梅爾認為,塔羅斯在索福克洛斯的悲劇《代達洛斯》(Δαίδαλος)中扮演了一定角色。但因為這部劇作散軼,塔羅斯在這部悲劇中是否扮演了悲劇英雄角色,當代讀者就不得而知了。即便如此,塔羅斯在後世文藝作品中的形象仍然豐富多樣。在考古發掘出的公元前5世紀的陶瓶上,塔羅斯被刻畫成乍看與普通年輕男子無異的俊美少年形象,仔細看才能看到貫穿其全身的血管和腳上阻止靈液流出的釘閥。塔羅斯位於畫面中央,以白色和黃色塗料繪製而成,和其他深色背景的人物形成鮮明對比。陶瓶畫描繪了塔羅斯被美狄亞迷惑倒地的瞬間,畫中塔羅斯的表情十分痛苦,令人心生憐憫。在希臘克裡特島費斯託斯出土的硬幣上,塔羅斯被描繪成長著翅膀、手拿石頭隨時準備投擲的年輕人形象。這些硬幣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克裡特島是愛琴海中最大的島嶼,海岸線超過1000千米,每日繞克裡特島三圈需要極快的速度,所以塔羅斯被想像成長著翅膀的形象。2000年希臘發行的郵票沿用了費斯託斯硬幣上塔羅斯的形象,色彩較之硬幣更為鮮亮,其肌肉色澤也更加逼真,儼然天使的模樣。
關於塔羅斯的影片較早且較重要的當屬1963年的《傑遜王子戰群妖》(Jason and the Argonauts),該影片講述了傑遜(即伊阿宋)率領勇士們尋找金羊毛的故事,這部電影成功地將塔羅斯塑造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青銅巨人形象。在該影片中,塔羅斯體形碩大,龐大的腳掌足以碾壓眾人,並且可以只手摧毀阿爾戈號。他一開始出現時一動不動,如同雕像一般臥在刻有「Talos」名字的底座上,手持利劍,一副準備發起進攻的架勢。在甦醒之後,他表情僵硬,動作遲緩,步履蹣跚。這與《阿爾戈英雄紀》中關於塔羅斯「一日繞島三次」、行動迅速的描述有一定反差。在影片中,塔羅斯紅色的靈液從體內流出之後,青銅身體碎裂並轟然倒地。影片安排由傑遜王子憑藉人類的智慧和膽識以弱勝強,而非讓美狄亞憑藉巫術戰勝塔羅斯,這一差異與影視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有關,即為了烘託影片主人公傑遜王子的英雄形象,把塔羅斯塑造成傑遜王子歷險中的障礙,更強調人類的智慧而非女巫的巫術。
圖1 電影《傑遜王子戰群妖》中的塔羅斯形象
但總體上看,希臘人對塔羅斯持尊崇態度。根據考古發現,克裡特島梅利多尼的一處山洞是新石器時代和米諾斯文明時期專門敬拜塔羅斯的場所。現代希臘克裡特島伊拉克利翁州的一個地區也被命名為「塔羅斯」。有趣的是,希臘氣象局下屬的專門預報雷與閃電天氣的項目被命名為「TALOS project」,眾所周知,雷電是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父宙斯獨有的武器,所以這一命名或許源於塔羅斯名字的解釋之一——與宙斯密切相關。由於塔羅斯作為守衛的形象深入人心,希臘公民保護部所制定的「聖託裡尼火山爆發應急計劃」也被命名為「塔羅斯計劃」。
除受到希臘人的尊崇外,塔羅斯在希臘之外的世界同樣廣受歡迎,很多現實中的新鮮事物以他命名、受其啟發。在騰訊遊戲《洛克王國》中,塔羅斯是第十四位神祇,有著堅硬的金屬鎧甲,勇力過人,他的形象無疑直接取自古希臘的塔羅斯,塔羅斯的勇猛和金屬外形賦予這個遊戲角色鮮明的特徵。動漫《妖精的尾巴》(『FAIRY TAIL』)中黃道十二宮之一的金牛靈也被叫作塔羅斯,他被認為是力氣最大的星靈,這一角色設定的靈感或許來自古希臘傳說中塔羅斯可以搬起巨石砸向入侵者的記載,而之所以賦予塔羅斯「金牛靈」的角色則跟塔羅斯所在的克裡特島對牛的崇拜有關。克羅埃西亞的克羅蒂姆公司(Croteam)開發的一款遊戲也被命名為《塔羅斯的法則》(The Talos Principle),玩家扮演一名人工機器人,按照世界之神塔羅斯的指令,來破解一個又一個的難題,以推動世界的前進,之所以將塔羅斯設定為人工機器人的主宰,或許體現了遊戲設計者對塔羅斯作為最早的機器人的認同,肯定了塔羅斯在古代機器人歷史中的突出地位。而美國漫威漫畫旗下斯克魯帝國的一位戰士同樣被命名為塔羅斯,在漫畫中,他為了使自己變強,用機械鑲嵌了自己的身體,這與古希臘傳說中塔羅斯「戰士」的角色及「身軀與四肢都由青銅構成,刀槍不入」相呼應。1991年9月3日,科學家羅伯特·麥克諾特(Robert H. McNaught)發現了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5786,它最終被命名為「5786 Talos」;美國海軍第一種長程艦用防空飛彈同樣以塔羅斯來命名。筆者認為,這些都來源於塔羅斯作為克裡特島守衛的角色設定。
圖2 遊戲《塔羅斯的法則》中的塔羅斯
如將視野拓寬到古代所有文明中的機器人想像,即便在某個文化中會被發現有更為古老的機器人想像,即希臘歷史課本上的設問「塔羅斯:歷史上最早的機器人?」事實上難以確定地回答,那有一點也非常確定:塔羅斯作為「有血有肉」的、成熟的西方早期機器人形象,他的歷史特色以及對後世文藝的演變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而且這種演變或許還會持續下去。
*本文為未編排版,成稿和參考文獻請查閱本刊。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來自網絡,僅用於科研。如不慎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