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海外24小時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信大家都對12年前,也就是2008年的「大頭娃娃」事件記憶猶新——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奶粉被發現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導致曾經食用該公司生產的奶粉的嬰兒,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機能損害,包括頭部畸形影響智力、免疫力低下和腎結石等。事件一被媒體曝光,就立馬震驚全國!
然而事件才過去12年,又有一批嬰幼兒出現「大頭娃娃」現象。最近,湖南郴州有母嬰店固體蛋白飲料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給有牛奶過敏的嬰幼兒家長,導致這些有牛奶過敏的孩子食用後不同程度地出現頭顱突出、營養不良、體重偏矮等情況。
而目前,當地僅對銷售該「奶粉」的母嬰店店主夫婦處以涉嫌虛假宣傳……
無獨有偶,其實這類嬰幼兒「奶粉」出現問題,竟然不是第一次。在去年12月,也在當地出現過類似情況,甚至有個別家長稱,是由醫生推薦購買,據了解,該事件同樣被定性為虛假宣傳,而涉事醫生被停職一年。
連嬰幼兒、過敏的兒童都不能倖免
食品安全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或許我們是時候該了解一下
其他國家在關於食品安全的問題上
怎麼做
新加坡在《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被評為世界第一,這是根據食品可負擔性、食品可獲得性和食品安全與質量三方面綜合得出。而在食品安全與質量方面,由於新加坡的食品大多是依賴進口,因此當地有十分嚴格的進口檢疫標準。而像肉類、蛋類及其產品只能從符合新加坡食品安全標準和要求的經批准的國家/地區的認可來源進口,並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流程登記方可售賣。
在新加坡可能經常見到某樣食品被緊急召回的新聞,這也是因為當地對食品添加劑等採取嚴謹的標準,如此前一款中國臺灣地區品牌的奶茶,含有茶氨酸而被新加坡要求下架,而這款茶氨酸在美國和中國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但在新加坡卻不屬於批准添加範圍內。一直到該品牌調整配方後,才被允許重新上架。
愛爾蘭則在《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中榮獲世界第二。而尤其在奶業方面,愛爾蘭可謂全球頂尖,全球10%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歐洲40%的乳製品都源自愛爾蘭,被譽為「世界三大純淨奶源地」之一。為了保證奶源質量,當地農場主還會給牛帶上識別牌,所有信息聯網上傳,包括出生日期、餵養飼料及來源、診斷記錄、樣本抽檢的化驗結果及交易信息等,保證如果出現問題後,能第一時間追溯到產奶的奶牛,有利開展後續處理工作。
在關於食品安全的措施上,愛爾蘭專門設立了愛爾蘭食品安全局(FSAI),一個法定的、獨立性、科學型的機構,致力於在食品安全和衛生領域來保護公眾健康和消費者利益。
除此以外,愛爾蘭食品生產嚴格執行歐盟和愛爾蘭國家雙重標準,甚至愛爾蘭國家標準還高於歐盟標準,而被稱為EU+(歐盟+)。
說完愛爾蘭,也來說說歐盟。歐盟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不僅僅在於食品加工環節上,連十分容易被忽略的包裝、運輸環節也有嚴格的規定。食品企業從業者和歐盟食品進口商要求記錄有關食品接觸材料中化學遷移的毒理和風險評估內容,以及合規聲明信息。當那些尚未與食品接觸的材料和製品在入市銷售時,應當附有適宜的標識信息、可視的正確使用說明詳細、歐盟負責人信息等內容。
美國對於食品安全問題也十分重視,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甚至有30部法律對此進行監督管理。
像嬰幼兒奶粉安全問題上,更有一本專門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法》對此監管。這是由於1978年,曾有一家企業調整了兩款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配方,減少了產品中的鹽含量,導致許多嬰幼兒患有低氯性鹼毒症,這讓當地意識到配方乳粉對嬰幼兒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在1980年通過了該部《嬰幼兒配方乳粉法》,並在1986年重新修訂。該法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為一種特殊類型的食品,要求生產企業嚴格執行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監管部門加大監督檢查的力度,預防類似悲劇事件的發生。
我們的鄰國日本,其實也遭受過毒奶粉事件的荼毒。1955年,日本乳業龍頭企業森永公司在加工奶粉過程中通常會使用磷酸鈉作為乳質穩定劑,在其中一間加工廠中使用的劣質磷酸鈉混入了砷(俗稱砒霜),導致嬰兒神經、內臟受損,甚至夭折。2000年,也有乳業品牌工人違規操作,導致牛奶中含有致病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增殖而產生毒素……
雖然近年來日本也出現過毒牛奶事件,但不得不說,在食品安全這道問題上,日本也算得上優等生行列,它的作業或許適合我們「抄一抄」。
日本直接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也有20多部,當地食品安全法的主要特點,在於建立食品安全全過程可追溯質量保證體系,從食品原料開始即進行編碼,相關編碼一直伴隨整個食品加工、運輸直至銷售消費等所有環節,當出現問題時能及時溯源。
最重要的一點,是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對於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當地政府部門可對其處以不超過1億日元(約合660萬元人民幣)的巨額罰款,甚至吊銷經營許可證。
地溝油、瘦肉精、假奶粉事件頻現,這些食品安全問題究竟什麼時候能離我們遠去?商家什麼時候才能意識到人的生命安全永遠大於利益呢?
【今日討論話題】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你認為哪個國家做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