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葉縣組織當地小學生現場觀摩鯨魚解剖,小學校長表示要以此教育孩子為家鄉傳統感到自豪。今年7月1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重啟商業捕鯨。
他們觀看的是貝氏喙鯨的解體,這是當地在這個捕撈季第一次捕獲貝氏喙鯨。
周圍還有群眾在圍觀。
45名10歲兒童被邀請觸摸鯨魚皮膚並寫下感受。
日本捕鯨始於繩文時代(前131世紀至前4世紀)。在國際捕鯨委員會禁止商業捕鯨後,20世紀日本龐大的商業捕鯨活動宣告結束。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允許日本以「科學研究」的目的,在南極洲和北太平洋捕鯨,但並未同意其作為商業用途,如販賣食用等,日本的捕鯨活動受到國際捕鯨委員會以及日本鯨類研究所的限制。現在,捕鯨活動在支持和反對捕鯨的政府和組織之間是一個爭論話題。圖為小學生在觀看解刨鯨魚的過程。
工人在解剖鯨魚。
日本今年商業捕鯨配額定為227頭,其中包括52隻小鬚鯨、150隻布氏鯨和25隻塞鯨。
解剖鯨魚用的刀被插在地面上,後面是已經被解剖的鯨魚。
幾名工人正在切割鯨魚肉。有日本大地鯨魚博物館的人曾對美國記者說,捕鯨不是一項職業,而是驕傲,是歷史。
工人現場把切割好的鯨魚冷凍起來。隨著捕鯨技術的發展、經營體系的完善以及日本對鯨魚需求的擴大,到17世紀初期的江戶時代,位於和歌山縣的太地町的漁民們發明了長矛捕鯨法,並且出現了專業的捕鯨集團。捕鯨集團的出現標誌著漁網式捕鯨達到了頂峰,捕鯨開始成為日本漁業生產活動之一。漁民開始把鯨肉作為普通飯食來享用,並在民間中流行起「鯨料理」,最有代表性的是「鯨鍋」和「鯨汁」,而鯨魚油和鯨肉也實現了商品化。
現場會把鯨魚肉分發給觀看解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