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本地老洋房 外灘以西
前幾天,位於常熟路、延慶路口的瑞華公寓(原名賽華公寓)開始搭建腳手架,十年一次的大修開始,據說瑞華公寓的腳手架搭建完成後,常熟路、淮海中路口的淮海大樓也將包裹起來,一樣的,十年一次,大修,十年前的世博會還歷歷在目呢。據說本次大修更徹底,不僅修繕外立面,還整理內部樓道和公用部位環境,對公租戶而言,福音啊。
攝影:jessqyh 2020年5月21日
看起來這和今天的增補版主題沒什麼關係,錯,有一段時間,瑞華公寓內有兩家領事館辦公室,一家是瑞士,一家是智利。熟悉此地情況的麥小姐還指出,瑞華公寓轉彎到了延慶路,延慶路159號曾是古巴公使館,這個級別比較高。
THE offices of the Swiss Consulate-General have been removed from Avenue Joffre to the apartment 58, Savoy Apartments,瑞士駐滬總領事館辦事處已從霞飛路搬到賽華公寓58室……Time:1930-7-24
Switzerland CONSULATES
Lardy, E., Consul-General and Charge
d'Affaires and Consular Judge for China
Time:1932年7月-1936年7月
Address:58 Savoy Apts, 133 Rte de Say Zoong
上、下圖都摘自1947年上海電話號碼簿,地址和如今的基本不變,解讀其中幾個地址還是有點意思的。如英國大使館、澳大利亞公使館在外灘27號怡和洋行大樓內,為什麼英國大使館和領事館分開的呢,且外灘33號的英國駐滬領事館的館舍更氣派呢?如丹麥駐滬領事館在外灘26號揚子大樓內;希臘駐滬領事館在外灘9號招商局大樓內;挪威駐滬領事館在外灘12號滙豐銀行大樓內;....
如上還引起我們興趣的是波蘭大使館滬辦,它在青海路90弄50號,這個地址有點意思的,我們將在「斜橋弄專題」裡仔細說說的,葡萄牙駐滬領事館也曾在此地很多年,附近還有義大利駐滬領事館,目前主樓不見了,尚存小部分,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巴拉圭駐滬領事館1947年在沙遜大樓,如今的和平飯店內。
電話號碼簿翻頁繼續看,葡萄牙駐滬領事館1947年在長樂路788號,哈哈,這不是周信芳和裘麗琳的私宅嗎?
我們的新家同樣位於長樂路,只不過在更氣派的地段,是精明的媽媽早些年用她的首飾買下來做投資的,抗戰期間租給了中立的葡萄牙領事。蓋房子時因為要將就風水原理而使得它的朝向很彆扭,格局也不好看,就像是把一個方房子斜著放在一個方地基上,花園變成了四個小三角形,前門也是斜著開,一點不氣派。房子本身倒是很漂亮,有一個拱門和百葉窗,前面帶陽臺,陽光充足,冬天裡房子裡沒有暖氣,這裡就是最暖和的地方。飯廳很大,客人們仍像以前一樣來來往往,我和採蘊則在這裡開舞會。旁邊有一個帶壁爐的客廳,連著一個走廊。再下去是一個厚重的橡木樓梯。我曾穿著我的第一件蘋果綠的綢緞夜禮服走下樓梯去見來客,好像自己是電影《亂世佳人》裡的郝思嘉在開舞會一樣。(中譯版《上海的女兒》第98頁,作者:周採芹)
西班牙駐滬領事館如今叫東湖路7號大公館,原始房東是猶太大富翁約瑟夫(Raymond Menashih Joseph);瑞典駐滬領事館在法郵大樓內,同在一個大樓還有荷蘭駐滬領事館,但他們大使在漢密爾頓大樓,如今的福州大樓。
來,從老照片上逐一認識這些老洋房(樓)。
1907-POSTCARD
SHANGHAI-GERMAN-CONSULATE-AND-Astor-House
外白渡橋東側路口是繁忙的,沿江蜿蜒出來一段黃浦路,自開埠以後有不少的大洋樓建了起來,這些風景獨好的大洋樓大多做了外國駐滬使領館。德國駐滬領事館的地址是黃浦路9號。鄰居裡有美國駐滬領事館和日本駐滬領事館。
在上海大廈(以前的百老匯大廈)一側北蘇州河路段上,來往的黃包車拉貨板車和「街頭料理」挑擔各色各樣,長衫禮帽的路人和扛槍的軍人在前景,背景都是黃浦路20號。曾是俄羅斯帝國領事館和蘇聯領事館,目前是俄羅斯聯邦駐上海總領事館。
本文所說的使領館,1949年前準確的說法是外國政府在上海設立的大使館、公使館、大使館滬辦、代辦處和領事館及官邸。
外交代表機關通常分為三級:以大使為館長的稱大使館(以高級專員為館長的稱高級專員公署);以公使為館長的稱公使館;以代辦為館長的稱代辦處。領事是政府派駐外國,維護本國利益,保護本國公民及法人合法權益的官員,駐外領事館是其工作機構(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1930年代從百老匯大廈高處俯瞰。
1982年從上海大廈高處俯瞰。
天際線很乾淨,能見度高,空氣品質好。1986年。
再來個航拍,江邊上還有日本領事館等領館。
上圖是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福曼1973年重返上海,在上海大廈俯瞰。連結點進去看看:《福曼1973年重返上海的彩色照片大公開 登上海大廈並重走南京路》。
在外灘南面靠老城廂的地方,有法國駐滬領事館,金陵東路開頭第一棟樓。金陵東路2號,1986年因建造光明大樓,法領館大洋樓拆除。
上圖,拍攝者為曾在上海公董局工作的L.(Des)Courtils ,《隨L.(Des)Courtils 在上海FC法國城做個1934年至1938年街道漫遊》。
曾經還是綠色外牆的時候,我上海音樂學院混了幾年,後來換了顏色了。以前一樓是留學生餐廳,老闆很認真地做菜做飯將中國飲食文化傳播到世界,有一道鮮中鮮記憶深刻的,以前點名要喝這道湯。我們從一本叫《my days strength:american woman doctors forty years china》自傳知道此宅的原始房東和第二任房東,其中第二任房東是著名的美國醫生斐恆夫婦。連結點進去看看:《上海音樂學院內兩棟大宅原始房東找到了 Fearn Sanatorium斐恆醫生夫婦的青鳥夢想》+《Fearn Sanitarium:汾陽路30號背後的斐恆醫院走訪記 看華安妮如何買下滿意的超級大花園洋房》。
義大利大使館滬辦:成都北路369號
(目前一部分是上海市化工職業病防治院)
從成都北路看去,義大利大使館滬辦的洋樓還氣派的,雖然南面被警察公寓遮擋了,後來,這裡的街角建造了555大廈。
查上海志的外事志發現有這樣一種說法,有些國家駐滬設大使館的,或者大使常滯在上海的。武康路390號,1930年代是義大利大使官邸,H. E. M. Vincenzo Lojacono是當時的駐華大使,翻譯出來的名字叫尼隆納(1885-1954),1935年1月來華,他是首位義大利駐華大使。
有了中文名字和外文名字查出來有一對清嘉慶年間的「五彩龍鳳呈祥紋盌」和他有關。他和虞洽卿的航運公司關係很好
下圖,武康路大使官邸,可以想像大使先生公務之餘,淘到這對寶貝多開心。
美國駐滬領事館之一:東湖路70號
(目前為東湖賓館)
原上海房地局高級工程師薛順生接受《南都周刊》記者杭曉琳和實習生餘幕佳採訪時說: 抗戰勝利後,杜月笙以60萬美元的價格將這棟樓賣給美國新聞處,並一度作為美國領事館。再往前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租賃過江西路上KALEE客利飯店,大概1933年。如下資料來源:http://shanghai.usembassy-china.org.cn
In 1933, events pushed the U.S. Consulate General south of Suzhou Creek, leaving the old American Settlement for the first time in nearly 80 years. First located in the old Kalee Hotel at 248-250 Jiangxi Road, the Consulate in 1936 moved to the Development Building on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Jiangxi Road and Fuzhou Road.
Removal Date Of American Consulate Is Not Yet Set, Asserts E. S. Cunningham 美國領事館遷址時間尚未確定 When Kalee Hotel Quarters Are Ready New Block On Waterfront Will Replace Familiar Whangpoo Road Landmark :當客利飯店安置妥當,原黃浦路將被濱水區的一處新建築取代 Source:The China Press;Time:1930-8-1
關於客利酒店,連結點進去看看:《110多年前上海豪華酒店長租公寓生活實錄 彩色高更風格影像出自《字林西報》記者太太修版》。
1941年12月8日,日軍佔領公共租界,佔領建設大樓(江西中路181號)。戰後中國建設銀公司收回大樓,大部分樓層出租給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維基百科如是說,其實更早時候,美國駐滬領事館已經搬到此樓。在沙遜的峻岭公寓曾居住過一位美國副領事 Julius Wadsworth,他和太太在上海認識並結婚,故事浪漫且曲折。《峻岭公寓(The Grosvenor House,錦江飯店中樓)那十八層的高樓裡那些年那些老外租客》
U. S. Court And Consulate Still Moving House 美國法院和領事館仍在搬家 Office Equipment Being Arranged In Development Building辦公設備已運抵建設大樓 Source:The China Press;Time:1936-3-31
再回到瑞華公寓 ,熟悉此地的麥小姐根據老資料,確定了原始房東姓名,確定了大樓一些租客信息,瑞華公寓當年正確地址是善鍾路131號-133號和格羅希路161號-163號(如今地址為常熟路209弄1-4號)。格羅希路=延慶路,延慶路159號被發現曾是古巴公使館,連結點進去看看:《麥小姐的故事之18:延慶路159號曾是古巴駐華公使館辦公樓 瑞華公寓1929年手繪圖很珍貴》。
智利駐滬領事館也曾在瑞華公寓設立辦公室,之後,他們搬去了海格公寓,如今的靜安賓館;1927年夏天,他們在亞爾培路297號,但我們不清楚如今此地址對應的陝西南路幾號,同樣,芬蘭駐滬領事館1947年的地址是茂名南路301號,與今天一樣嗎?
The local Chilean Consulate-General will be removed from 131 Route de Say Zoong to 400 Avenue Haig today.智利駐滬總領事館將從善鍾路131號搬到海格路400號……Source:The China Press;Time:1932-8- 4
1947年的上海電話號碼簿顯示,智利駐滬領事館在峻岭公寓503室,看來來自南美的外交官喜歡高樓,俯瞰上海。他們在瑞華公寓呆的時間很短。
THE general offices of the Chilean Legation and Consulate-General have been moved to 54 Savoy Apartments,智利公使館總務處和總領事館已經搬至賽華公寓54室……Source: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Time:1931-12-11
當年在瑞華公寓辦公的瑞士和智利外交工作人員,190平方米的大平層夠了嗎?
關於瑞華公寓,《2020年5月10日Citywalk:從瑞華公寓出發去五原路延慶路和安福路採風》+《2003年瑞華公寓來了超豪華陣容電影攝製組 王菲和黎明《大城小事》新裡洋房老公寓細細看》。
原標題:《【增補版】1949年前外國駐滬使領館洋樓數過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