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邂逅新經濟 新興產業把華人新移民帶入英文圈

2020-12-13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月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華人在美國經營中餐館已有超過百年歷史,以前來美新移民多是在中餐館這類華人傳統產業中討生活,因為英語語言能力有限,他們很少有人能夠「逃離」中國城。可就在幾年前,由於網絡應用的發展,Uber(優步)這類新經濟迅速在世界各地興起,如今初來乍到的新移民除了選擇到中餐館內洗碗、端盤子,還可以在新經濟中找到一份工作,不會說英文一樣可以賺錢。而且,這些新興產業把不會說英文的新移民帶入了講英文的圈子,讓他們儘早有機會接觸英文及當地的文化。這些新移民將來的人生格局與見識要比那些在中餐館內討生活的人大得多、廣得多。

華人網約車司機從餐廳裡接餐準備送給客人。(美國《僑報》/翁羽 攝)

  旺季當導遊淡季做司機

  洛杉磯可以說是華人新移民的天堂,因為這裡不但有著十幾個華裔居民聚居城市和上百萬的華僑華人,更重要的是,華人在這裡能很容易的找到一個發展出路。現在,新興網際網路科技更是改變了人們工作的方式,幫助許多海外華人新移民減小了融入他鄉陌生環境的難度,度過生活中的層層挑戰。

  黃先生是一位有著8年經驗的老導遊,在這之前,他當過旅遊大巴司機、廣東餐廳大廚、修車工等。最終選擇做導遊,除了這項工作更符合他熱愛與人打交道的性格之外,更重要的是華人導遊隨著中國旅客增多而越來越吃香。

  然而,隨著網絡發達帶動自助旅遊的發展,以及來自中國旅遊團自帶「全兼地」導遊的影響,黃先生發現洛杉磯導遊的收入並沒有隨著中國旅客數量的增多而大漲。

  「旅遊淡季的時候,可能一兩個月都接不到團。」黃先生苦笑說。這樣的狀況給他製造了極大的壓力,因為他要還房貸和車貸,還有兩個子女的學習補習費用。一旦連續幾個月接不到團,黃先生面對的貸款壓力就會像一座大山那樣把他壓垮。不得已,黃先生註冊成為「Uber」(優步)司機,在沒團可帶的日子開起了網約車。

  其實,在洛杉磯,越來越多的導遊像黃先生這樣,旺季做旅遊淡季開網約車。

  黃先生說:「假如開的時間長一點,一個月也可以賺到5000美元左右的收入。除去車油保養等費用,雖然沒賺多少,但解決了貸款壓力。我認識的大部分導遊都有在開Uber。」

新經濟下,華人網約車司機在洛杉磯街頭尋找客源。(美國《僑報》/翁羽 攝)

  開發商開Uber養家

  2016年9月通過結婚移民來到洛杉磯的尹毅(化名)英文不太好,平時在華人旅行社做事,包車、接團都能幹。可到旅遊淡季,特別是七八九這3個月,他只能去開Uber。來美才一年多,尹毅已明白:只要勤奮,在美國不講英文也能養家。

  自四川成都來美的尹毅在中國做過房地產開發商,曾接過18棟別墅的開發案,可來了美國,不會英文又沒有一技之長,他原本應在中餐館這類華人傳統產業打工,好在Uber替他以及像他這樣不懂英文的新移民開闢了另一個就業途徑。尹毅不挑剔,也不在意自己在中美兩地身份上的落差。

  尹毅說,開Uber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要接30至50個單,小費很少,有些生意只有3美元至5美元,這類小單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小費,「核算下來每小時的收入約16美元,生意不太好做。」可天道酬勤,尹毅每月開Uber的收入可達4000至5000美元,再加上公司的獎勵,有時月收入可達6000美元。

  「英文不好沒關係。」尹毅說,申請開Uber可用中文填寫,接送客人按照應用軟體操作,不用說英文。「當然客人上車前要核對名字、問候一下,這點英文大家都會。」

  以前,像尹毅這樣不懂英文的新移民大多都在中餐館裡打工,一天也要工作10小時以上,收入要比開Uber低許多。開Uber「最大的好處是時間靈活,可以由自己掌控。」尹毅說,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自然很累,可當他感到疲倦時,便可關上手機,找個地方休息一下,然後再開手機接客人。

  通常情況下,尹毅喜歡到好萊塢、聖塔莫尼卡或洛杉磯西區載客,避開華人區,專門做「洋」人的生意。他說,相比之下華人區收入低,「那些講英文的客人見面打招呼,下車時還祝願你一天愉快,讓人感到很舒服,可許多華人乘客很不禮貌,讓人感到為他們服務要低他們一等。」尹毅說:「華人大聲說話很常見,個別人還把腳翹到儀錶盤上。」

  「在華人區,有不少華人自己開車接送機場的客人,他們把價錢壓得很低,整個市場都被搞亂了。」 尹毅說,從華人聚居的蒙特利公園開車送客人到機場,Uber的價錢是80美元至100美元,可華人單幹戶30美元至40美元就送,有的甚至打出廣告說15美元就送機場。

  新移民仍需幫助

  英語不好的李小姐來到洛杉磯後打過各種工,包括餐館、保姆、按摩等這些華人新移民經常從事的傳統工作。這些工作雖然因面向華人群體而不需要使用英文,但卻都不是李小姐心目中有保障的長期職業。

  兜兜轉轉一段時間,李小姐下定決心要考取一個職業技能資格證,以謀求一份穩定工作。然而,她很不幸選擇了一家不合規範的學校進行職業進修。借了不少錢交學費,因上課沒辦法白天打工的李小姐最終發現,學習課程結束後她無法拿到職業資格證。

  所幸的是,李小姐還有一部車,而她以嘗試的心態註冊成為了一名網約車司機。幾個月開下來,儘管有時為了保留優質熟客要在早上5時就開車出發,但這份工作讓她還清了信用卡的欠債,也讓她對在洛杉磯的未來生活越來越有信心。

  李小姐認為,共享新經濟的特有模式不但讓人們減少了因語言問題帶來的麻煩,更重要的是能賺錢。她說:「新移民的就業機會本來就不是很多,因為開車大部分人都會,既可以開車又可以賺錢,又不用給人打工看他人的臉色,想賺多少錢取決於自己。」

  其實,和李小姐有著類似情況的華人新移民非常多,因此一些面向這個群體的中介機構順勢產生。李小姐稱,她就是通過一個華人中介機構的培訓,然後了解到在洛杉磯如何做一個共享汽車司機。

  這些中介培訓機構通常打出的廣告稱「月薪4000至8000,培訓後立刻接單賺錢」,而這個培訓還不收取任何費用。其實,這些中介機構本身和共享汽車軟體公司並沒關係,他們主要通過軟體公司提供的獎勵推薦人計劃來賺錢。只要通過他們推薦的新司機順利完成一定數量的單,推薦人就可以得到幾百美元的推薦費。

  由於不少華人新移民對語言和手機軟體操作感到陌生,所以還是願意選擇免費提供培訓的中介機構。但很多共享汽車司機也指出,中介機構的指導並沒有真正幫助到他們,長期按培訓內容去做反而誤導他們,甚至丟失開共享汽車的資格。

  趙先生就是一個被誤導的司機。他在完成培訓機構要求的單數後不久就失去了繼續開共享汽車的資格。按照培訓指導,司機看到超過8、9分鐘路程的單子最好拒接,對分數太低的用戶最好也如此處理。然而共享汽車軟體公司規定,拒接太多的司機就會失去資格。錯誤的按照這種指導行事的司機,基本在一段時間後都無法繼續從事這項工作。

  李小姐認為,政府中幫助新移民的機構應該與時俱進,為新移民融入新型經濟就業提供真正的培訓。

  事實上,通過語言學校或者圖書館學習班學英語不但需要專門的時間,很多成年人在缺乏對話的環境中很難真正學會英語,反而是邊接觸社會邊學習更有效果。而共享經濟降低了就業門檻,讓新移民更容易通過工作融入社會,若有更多正確指導幫助,將更有利於新移民們在這裡追求自己的夢想。(翁羽、邱晨)

相關焦點

  • 新興產業把華人新移民帶入英文圈
    可就在幾年前,由於網絡應用的發展,Uber(優步)這類新經濟迅速在世界各地興起,如今初來乍到的新移民除了選擇到中餐館內洗碗、端盤子,還可以在新經濟中找到一份工作,不會說英文一樣可以賺錢。而且,這些新興產業把不會說英文的新移民帶入了講英文的圈子,讓他們儘早有機會接觸英文及當地的文化。這些新移民將來的人生格局與見識要比那些在中餐館內討生活的人大得多、廣得多。
  • 盤點:華人新移民在美國都做什麼工作?
    華人在美國經營中餐館已有超過百年歷史,以前來美新移民多是在中餐館這類華人傳統產業中討生活,因為英語語言能力有限,他們很少有人能夠「逃離」中國城。可就在幾年前,由於網絡應用發展,Uber(優步)這類新經濟迅速在世界各地興起,如今初來乍到的新移民除了選擇到中餐館內洗碗、端盤子,還可以在新經濟中找到一份工作,不會說英文一樣可以賺錢。
  • 美國洛杉磯華人移民家庭義賣捐款 幫助華人新移民
    一個華人新移民家庭在洛杉磯創業後,立志要幫助更多華人新移民。洛杉磯中國城華埠服務中心執行長伍競群(右3)從華人青年李澤鉅(左4)手裡接過義賣捐款支票。(圖片來源:美國僑報記者 翁羽 攝)當地時間27日下午,華埠服務中心執行長伍競群從21歲的華人青年李澤鉅手裡,接過一張支票,這張支票是李澤鉅一家人在蒙市農曆新年街會上的兩天擺展收入。
  • 華人新移民英文能力不足,嚴重影響小孩子網課質量
    「網課其實對新移民學生最不利」美國一公立小學任教多年的華裔老師Emily(化名),語重心長的道出她過去幾個月的遠距教學心得,她直指
  • 臺媒看海外華人就業:老一輩靠「三把刀」新移民當「三師」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臺媒稱,海外移民經常要面對許多困難,在當地就業求生存就是其中最嚴酷的一項挑戰。根據紐西蘭商業、創新和就業部最新發表的一項《定居紐西蘭:移民經歷感想》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中國大陸移民在當地面臨就業困難的處境,這份調查一時之間成為海外華人圈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中國大陸移民在海外處境的一個縮影。
  • 《漂在紐約》真實再現海外華人新移民生存現狀
    優秀的名人傳記能夠真實地再現主人公的生平,但能成為這些傳記主人公的只是極個別名人,其生平對海外廣大普通華人的生活現狀未必具有代表性。  海外普通華人新移民的生活現狀究竟如何?  立玉女士的《漂在紐約—美國華人新移民生存狀況實錄》一書填補了這一空白。該書記錄了從事20多個不同行業的23位華人新移民在美國最大的都市紐約的真實生存狀況。
  • 移民融入:新移民在加拿大學英語的8種方法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英語對於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也便於新移民了解加拿大這個國家。學英語也許是很多華人新移民心中永遠的痛,可是你知道嗎?這個「永遠」也是可以改變的。
  • 海外華人新移民「陣痛」背後:同主流社會仍存隔閡
    《紐約時報》——破碎的美國夢 紐約華人家庭的致命傷  這起家庭暴力事件的殘酷程度在紐約市實屬罕見,該表親對警察表示,導致慘案的原因是自己的失敗感,他在布魯克林的中國城沒有找到安全、穩定和家庭,這些是所有的新移民尋求的東西。
  • 美媒:華人新移民靠中文APP適應在美生活
    參考消息網5月3日報導 美媒稱,2014年,格雷絲·回(音)從中國移民到洛杉磯。當她在谷歌中輸入「洛杉磯移民」後,第一個搜索結果就是洛杉磯華人資訊網。這是一個雜亂無章的網站,有68萬個分類廣告條目,35萬註冊用戶,200萬的月度訪問量,在15個城市還有姐妹網址,實際上已經變成在美華人的門戶網站。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4月29日報導,使用洛杉磯華人資訊網找工作的回小姐說:「美國的網際網路對我來說沒用。我的英語不夠好,找不到我需要的東西。」
  • 中國新移民:鳳凰衛視-僑外移民聯合呈現「移民逐夢圖景」
    鳳凰衛視副總裁夏洪波、鳳凰衛視中文臺執行臺長高雁、鳳凰衛視中文臺副臺長劉點點、僑外移民副總裁朱曉軒、《中國新移民》製片人王志江、總導演宋陽、著名旅美學者周大偉等嘉賓悉數出席。據悉,《中國新移民》將從7月2日起每周日晚18點30分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將會涵蓋「留學陪讀、華人社團、赴美生子、華人政客、房產置業、海外生意」等同類紀錄片鮮少涉及的豐富主題,全景展現中國移民海外生活的真實圖景。早在今年三月,鳳凰衛視就聯合僑外移民發起了第一波話題徵集——利用社交網絡,面向全球華人徵集生動有趣的海外奮鬥故事。
  • 【生活】在美華人移民英語能力有限 華人聚居為主因
    據美國《僑報》日前發表署名評論文章稱,華盛頓「移民政策研究所」的報告稱,華人新移民中英語(論壇)能力有限者的人數提高。其中,移民美國的華人越來越多地選擇居住在華人聚集區,對外界社會的封閉心態使得很多華人不注重英語能力的提高或是重要原因。    文章摘編如下:華盛頓「移民政策研究所」近日根據人口普查局及美國社會調查(ACS)的結果,公布英語能力有限人口報告。根據這份報告,2010年全美共有2500萬5歲以上的英語能力有限人口,佔全國人口的9%。
  • 十五年移民生涯的華人在美、新、澳的生活大對比…爭議很大
    講述移民生活的文章不勝枚舉,之所以選了這一篇,是因為作者在美、澳、新三個移民國都有過生活的經歷,雖然停留的時間長短不同,陳述也多為個人感受,但恰恰因為這篇文章,也給了我們一個溝通、了解不同移民生活的契機。
  • 外媒:美華人移民兩代分歧大政治立場分兩大陣營?
    這封信是他寫的「關於新移民——給美國亞裔活動家的一封私信」。為何會有軒然大波?因為他在文章中著重討論了中國到美國的新一代移民與老一代的巨大差異,比如「新人們」粗魯的行為舉止,比如兩者在對待「非法」移民、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社會和政治理念的嚴重分歧。華人群體內部的隔閡與分裂已經如此之深?《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多名美國華人認為,吳華揚將華人移民用「新」和「老」一刀切是不合理的。
  • 新移民到美國繞不過英文關 融入社會需下苦功夫
    中國僑網消息: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導,很多華人移民到來美國,第一步就是找一個工作賺錢,但事實上,移民除非打算一輩子不踏出唐人街,否則還是須要擠出時間學習英語。但是要踏出華埠這個「舒適地帶」(Comfort Zone),把觸角向外探索的確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也需要很大勇氣,不要說王林發去賓漢姆頓那種華人不多的地方打工或者是其它非法移民,即使是大學留學生都要經過這種經歷。  據賓漢姆頓警方稱,王林發其中一個殺人原因就是曾經被人嘲笑英文不好,感覺被侮辱而氣憤難平。
  • 加拿大安省將推投資移民新計劃 助英文差者移民
    加拿大安省將推投資移民新計劃 助英文差者移民 2015-08-05 13:45: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南若然新計劃不但較以往的簡化,投資金額幅度擴大,最重要是有些以往不列入範圍的項目也包括入內。他透露省府有計劃幫助英文能力不達標的申請人,達成移民加國的夢想。  陳國治表示,新的安省推薦投資移民計劃內容與以前有很大分別。以往審查條款比較複雜,容易出錯。而新的計劃條件簡化及清楚,審核和投資雙方都能清晰了解要求及條款標準,以避免遭人濫用。
  • 墨爾本「移民地圖」出爐 內城和東區華人多
    墨爾本「移民地圖」出爐 內城和東區華人多 2017-08-25 17   中新網8月25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近日澳大利亞媒體刊登了一份最新的墨爾本「移民地圖」;地圖上的信息顯示,華人移民主要聚集在墨爾本內城和東部地區,而印度移民主要聚集在外郊新興地區,而英國移民則偏愛風景優美的海濱地區。
  • 溫哥華房子加稅了新移民為何只是沉默?
    因為溫哥華地區的房價,主要是被華人炒起來的。在這項政策出臺後,有好事者詢問當地的華人,為什麼不聯合起來起訴政府違法加稅?據說,被問的華人一臉茫然。有一種說法,到加拿大的中國移民基本上是悄悄過日子的富人,鬆散而不想多事,異國他鄉的,挨一刀也就忍了。這件事,值得好好辨析。首先,對於外來移民者,每一個國家都有基於本國利益而出臺的相關政策。
  • 華人移民加拿大夢碎,30萬保證金竟被移民顧問取走16萬買房!
    一名參與加拿大西北特區移民提名計劃的華人女子,中途被迫退出計劃。她把華人移民顧問告上法庭,結果獲得18.5萬元補償。據CBC報導,西北特區最高法院法官沙納(Karan Shaner)上周五做出裁決,判黃刀市商人兼移民顧問陳亮(Liang Chen,音譯)給喬潔(Jie Qiao,音譯)付13萬元的懲罰性賠償、5萬元的加重賠償及5,523.29元的違約賠償。喬潔的英文能力有限,她於2019年初從中國搬到黃刀市,打算申請移民加拿大。
  • 美國華人移民取英文名常不按理出牌 笑話一籮筐
    原標題: 美國華人移民取英文名常不按理出牌 笑話一籮筐  東方網9月10日消息: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在線知識市場Quora上日前有人提問「中國人起過那些在中國以外很少用的奇葩英文名」?引發不少網友的積極討論,同時隨著美國華人新移民的增加,一些華人出產自中國的奇怪英文名在美國也鬧出不少笑話。
  • 瑞典移民費用和條件解析,為您的移民大計指點迷津
    在篩選移民國家時,人們會從多個方面衡量,經濟條件、氣候環境、工作收入、教育體系是許多移民選擇移民國家的重要指標。瑞典在這些方面的優勢是公認的,這引起了許多移民的注意,也導致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移民到瑞典。本文熊貓出國就對瑞典移民費用和條件進行解析,希望為您的移民大計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