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華人新移民在美國都做什麼工作?

2020-12-13 貧賤不能移1

華人在美國經營中餐館已有超過百年歷史,以前來美新移民多是在中餐館這類華人傳統產業中討生活,因為英語語言能力有限,他們很少有人能夠「逃離」中國城。可就在幾年前,由於網絡應用發展,Uber(優步)這類新經濟迅速在世界各地興起,如今初來乍到的新移民除了選擇到中餐館內洗碗、端盤子,還可以在新經濟中找到一份工作,不會說英文一樣可以賺錢。而且,這些新興產業把不會說英文的新移民帶入了講英文的圈子,讓他們儘早有機會接觸英文及當地的文化。這些新移民將來的人生格局與見識要比那些在中餐館內討生活的人大得多、廣得多。

旺季當導遊淡季做司機

洛杉磯可以說是華人新移民的天堂,因為這裡不但有著十幾個華裔居民聚居城市和上百萬的華僑華人,更重要的是,華人在這裡能很容易的找到一個發展出路。現在,新興網際網路科技更是改變了人們工作的方式,幫助許多海外華人新移民減小了融入他鄉陌生環境的難度,度過生活中的層層挑戰。

黃先生是一位有著8年經驗的老導遊,在這之前,他當過旅遊大巴司機、廣東餐廳大廚、修車工等。最終選擇做導遊,除了這項工作更符合他熱愛與人打交道的性格之外,更重要的是華人導遊隨著中國旅客增多而越來越吃香。

然而,隨著網絡發達帶動自助旅遊的發展,以及來自中國旅遊團自帶「全兼地」導遊的影響,黃先生發現洛杉磯導遊的收入並沒有隨著中國旅客數量的增多而大漲。

「旅遊淡季的時候,可能一兩個月都接不到團。」黃先生苦笑說。這樣的狀況給他製造了極大的壓力,因為他要還房貸和車貸,還有兩個子女的學習補習費用。一旦連續幾個月接不到團,黃先生面對的貸款壓力就會像一座大山那樣把他壓垮。不得已,黃先生註冊成為「Uber」(優步)司機,在沒團可帶的日子開起了網約車。

其實,在洛杉磯,越來越多的導遊像黃先生這樣,旺季做旅遊淡季開網約車。

黃先生說:「假如開的時間長一點,一個月也可以賺到5000美元左右的收入。除去車油保養等費用,雖然沒賺多少,但解決了貸款壓力。我認識的大部分導遊都有在開Uber。」

開發商開Uber養家

2016年9月通過結婚移民來到洛杉磯的尹毅(化名)英文不太好,平時在華人旅行社做事,包車、接團都能幹。可到旅遊淡季,特別是七八九這3個月,他只能去開Uber。來美才一年多,尹毅已明白:只要勤奮,在美國不講英文也能養家。

自四川成都來美的尹毅在中國做過房地產開發商,曾接過18棟別墅的開發案,可來了美國,不會英文又沒有一技之長,他原本應在中餐館這類華人傳統產業打工,好在Uber替他以及像他這樣不懂英文的新移民開闢了另一個就業途徑。尹毅不挑剔,也不在意自己在中美兩地身份上的落差。

尹毅說,開Uber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要接30至50個單,小費很少,有些生意只有3美元至5美元,這類小單也就不可能有什麼小費,「核算下來每小時的收入約16美元,生意不太好做。」可天道酬勤,尹毅每月開Uber的收入可達4000至5000美元,再加上公司的獎勵,有時月收入可達6000美元。

「英文不好沒關係。」尹毅說,申請開Uber可用中文填寫,接送客人按照應用軟體操作,不用說英文。「當然客人上車前要核對名字、問候一下,這點英文大家都會。」

以前,像尹毅這樣不懂英文的新移民大多都在中餐館裡打工,一天也要工作10小時以上,收入要比開Uber低許多。開Uber「最大的好處是時間靈活,可以由自己掌控。」尹毅說,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自然很累,可當他感到疲倦時,便可關上手機,找個地方休息一下,然後再開手機接客人。

通常情況下,尹毅喜歡到好萊塢、聖塔莫尼卡或洛杉磯西區載客,避開華人區,專門做「洋」人的生意。他說,相比之下華人區收入低,而且「洋」客人的素質也相對高些。「那些講英文的客人見面打招呼,下車時還祝願你一天愉快,讓人感到很舒服,可許多華人乘客很不禮貌,讓人感到為他們服務要低他們一等。」尹毅說:「華人大聲說話很常見,個別人還把腳翹到儀錶盤上。」

「在華人區,有不少華人自己開車接送機場的客人,他們把價錢壓得很低,整個市場都被搞亂了。」 尹毅說,從華人聚居的蒙特利公園開車送客人到機場,Uber的價錢是80美元至100美元,可華人單幹戶30美元至40美元就送,有的甚至打出廣告說15美元就送機場。

新移民仍需幫助

英語不好的李小姐來到洛杉磯後打過各種工,包括餐館、保姆、按摩等這些華人新移民經常從事的傳統工作。這些工作雖然因面向華人群體而不需要使用英文,但卻都不是李小姐心目中有保障的長期職業。

兜兜轉轉一段時間,李小姐下定決心要考取一個職業技能資格證,以謀求一份穩定工作。然而,她很不幸選擇了一家不合規範的學校進行職業進修。借了不少錢交學費,因上課沒辦法白天打工的李小姐最終發現,學習課程結束後她無法拿到職業資格證。這個打擊讓李小姐感到天旋地轉,她因為無錢交房租而四處借宿,甚至在得不到更多幫助時,差一點就要睡在車裡過夜。

相關焦點

  • 美國洛杉磯華人移民家庭義賣捐款 幫助華人新移民
    中新網1月28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導,當地時間27日,在美國洛杉磯縣東區蒙特利公園市的農曆新年街會上,美國洛杉磯中國城華埠服務中心接到一筆非常特別的義賣捐款。一個華人新移民家庭在洛杉磯創業後,立志要幫助更多華人新移民。
  • 新移民在美國怎麼找工作?
    新移民在美國怎麼找工作? 剛到美國的新移民,最好先在大城市落腳。比如紐約或洛杉磯。因為大城市華人多,中國人可以找美國僱主,如果英文好,在美國僱主眼裡很有價值。在美國其實最有錢的人一般都是華人,因為華人節省,喜歡存錢。美國人一般都是提前消費,基本沒什麼存款。如果英語不好,也可以找到很多中國僱主。如果到小城市,除了在餐廳給華人老闆打工,基本就沒什麼其他的機會了。 找工作的一些渠道,包括常用英語:1報紙。
  • 新移民邂逅新經濟 新興產業把華人新移民帶入英文圈
    中國僑網1月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華人在美國經營中餐館已有超過百年歷史,以前來美新移民多是在中餐館這類華人傳統產業中討生活,因為英語語言能力有限,他們很少有人能夠「逃離」中國城。
  • 新興產業把華人新移民帶入英文圈
    中國僑網1月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華人在美國經營中餐館已有超過百年歷史,以前來美新移民多是在中餐館這類華人傳統產業中討生活,因為英語語言能力有限,他們很少有人能夠「逃離」中國城。
  • 美國「高技術移民公平法案」參院再遇阻 華人觀望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9月27日電據美國《僑報》報導,備受爭議、美國華人移民高度關注的參院S386「高技術移民公平法案」 (Fairness for High-Skilled Immigrants Act)原擬於當地時間
  • 《漂在紐約》真實再現海外華人新移民生存現狀
    優秀的名人傳記能夠真實地再現主人公的生平,但能成為這些傳記主人公的只是極個別名人,其生平對海外廣大普通華人的生活現狀未必具有代表性。  海外普通華人新移民的生活現狀究竟如何?  立玉女士的《漂在紐約—美國華人新移民生存狀況實錄》一書填補了這一空白。該書記錄了從事20多個不同行業的23位華人新移民在美國最大的都市紐約的真實生存狀況。
  • 美國加州爾灣華裔副市長與華人新移民聊社區生活
    (美國《僑報》/尚穎 攝)中國僑網4月28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美國加州爾灣市首任華裔副市長郭正明(Anthony Kuo)日前受爾灣華人互助會邀請,與爾灣華人新移民舉行見面會,面對面分享他從小在爾灣的成長和勵志歷程,與社區人士討論爾灣市的未來發展,並為華人移民解答有關爾灣市的各種問題。
  • 【史上最全】 中國人在美國分布圖,哪裡華人最多,大家又在做什麼?
    美國中文網綜合報導 在美國的華人有多少?都住在哪?中國女性是否有「白人崇拜」情結?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日益火熱的投資移民和赴美留學都令在美國的華人越來越多。 雖然華人在美歷史悠久,但今天在美華人70.6%都是出生在美國以外的地方。也就是說,新移民佔據了全部在美華人的7成以上。這七成新移民中,8成5的人都是大陸,臺灣和香港移民。剩下1成5是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地的華人二次移民。
  • 踏上移民美國跳板 華人擠進塞班島找工作生孩子
    踏上移民美國跳板 華人擠進塞班島找工作生孩子 2008年07月10日 11: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世界日報》報導,今年5月10日布希總統籤署國會通過的《Consolidated Natural Resources Act 2008》,使30多年來「移民和勞工自治」的塞班(Saipan),立即成為中國人移民美國的最熱門跳板。
  • 金山路遙:百年華人移民美國史
    許多華工放下金礦裡的工作,會合老家來的新同胞,又投入了這條溝通美國東西兩邊大鐵路的工程。  1868年美國和清政府籤訂《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約》(《蒲安臣條約》),第五條款規定華人願常住美國或入籍,皆須聽其自由不得禁阻。這為美國來華招攬大量華工開方便之門。  1851年,加州已有2.5萬名華人,1870年全美就增加到6.3萬人,全在西海岸。
  • 海外華人新移民「陣痛」背後:同主流社會仍存隔閡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綜合報導,近日,紐約華人移民卓儀林因妻子和4個孩子慘遭一位表親殺害,悲痛不已而又無可留戀的他最終選擇離開了打拼20多年的美國。  《紐約時報》——破碎的美國夢 紐約華人家庭的致命傷  這起家庭暴力事件的殘酷程度在紐約市實屬罕見,該表親對警察表示,導致慘案的原因是自己的失敗感,他在布魯克林的中國城沒有找到安全、穩定和家庭,這些是所有的新移民尋求的東西。
  • 十五年移民生涯的華人在美、新、澳的生活大對比…爭議很大
    最後還是靠我的老系主任找他的熟人,是銀行行長,這才給我辦下來我在美國的第一張信用卡,解了這個死結。在紐西蘭和澳洲,新移民只要拿著工作合同和護照去銀行,人家當場就給你辦信用卡,甚至房屋貸款。所以,這根本就不是個事兒。另外,來美國的新移民,由於沒有信用史,租房都極為麻煩。一般房東都要調查房客的信用記錄,所以沒有還信用記錄的新移民就經常碰壁。
  • 美國華人新移民重返校園學技能 半工半讀求發展
    美國華人新移民重返校園學技能 半工半讀求發展 2014-06-25 15:13: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南若然   中新網6月2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許多華人抱著美國夢來到紐約,但初來乍到發現夢想與現實有很大差距,語言溝通困難加上生活壓力,重返校園取得一技之長成了許多新移民的選擇
  • 盤點:華人聚集的美國十大城市房價
    眾所 ,美國被譽為「移民之國」。經濟發達,社會進步,教育資源優越,社會福利好,美國已經是世界人民移民國家。華人移民美國的趨勢更是愈演愈烈。
  • 美劇《戰士》:舊金山華人移民秘史
    《勇闖奪命島》裡被邁克·貝「作踐」過的舊金山《地心末日》裡開場即被毀滅的金門大橋過去一直納悶,美國的地名大都是「新」字打頭的,比如新英格蘭、新墨西哥、紐奧良,紐約(New York)的名字直譯過來也是新約克,怎麼這「新」字輩的名字裡面突然冒出來一個「舊」打頭的?
  • 美華人職業介紹所:低端移民如何實現美國夢
    《洛杉磯時報》近日關注了蒙特利公園市的華人職業介紹所的相關情況,曝光了職介所的經營內容和低端移民在美找工作的情況。「我這現在有個炒菜廚子,他什麼工作都能做,」陳姐簡單介紹後,把電話遞給那個廚子,與電話那頭的餐廳老闆進行了簡單的應試。
  • 在美國,華人都在哪裡扎堆?
    中國是世界上移民最多,最頻繁的國家,美國又是中國人首選的移民目的國家。尤其近幾年,越來越多中國人在美國買房、讀書、生子。那麼這些中國人來美帝最喜歡在哪裡定居呢?跟著美嘉留學佛山小美一起來看看,中國人在美聚集城市都有哪些吧?
  • 美國新版移民法案S386經參議院通過,對華人有哪些影響?
    對H1B身份轉換綠卡進行限制和改革,同時加強對H1B僱主的監管一般在美國的大多數留學生或華人,走的路子大抵都是從H1B在轉換到EB2/3綠卡的職業移民道路。之前有報導指出,S. 386的提出是印度人遊說Immigration Voice(移民之聲組織)在2019年幾個月密集遊說美國參議院議員得來的成果。就像大家流傳的那樣,這項法案的推出,將會在未來6-10年,基本斷絕所有中國人想通過工作留在美國的可能性。
  • 美國移民不願承認華裔身份 丟棄中文和華人傳統
    「不願讓別人認出我是華裔」  本報特約撰稿 白文靜  老丁和我認識很多年了,他早在10多年前移民美國,從餐廳跑堂幹到經理,最後在北加州灣區開起了屬於自己的、有200多個餐位的高級餐廳。他的別墅在灣區「高尚住宅區」,上下三層,前後有花園,顯得既舒適又雅致。
  • 外媒:美華人移民兩代分歧大政治立場分兩大陣營?
    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的華人鍾家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5月是美國的「亞太裔傳統月」,他所在的馬裡蘭州原本打算邀請吳華揚做一個演講,但隨著這篇文章在本地華人社區引起很大爭議,「一個原本打算為吳先生做一些宣傳的家長聯合會甚至撤出了對他演講活動的支持」。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學者阮學勤在《金融時報》撰文介紹說,吳華揚是公認的華人精英,他擔任會長的百人會,貝聿銘、駱家輝這些知名人士都是其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