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家們總有那麼認為:裝扮遊戲(過家家)能夠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創造性和描述能力。當我讀到刊登在心理學公報上的這篇文章時,我想為該理論填一些佐證。但我發現了令我震驚內容: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者們還沒有對「假裝到底是能培養孩子各種能力達到目標的手段,還是擁有這些能力的表現」這一問題統一口徑。說得更具體一些,此文章側重3個可能:裝扮是否能夠起積極作用?這只是發展孩子能力的方式之一?亦或其只是導致向積極方面發展因素的外延?但是研究還沒有定論。以下是他們的發現。
人們都認可這樣的觀點,孩子們有時候假扮救世英雄,有時候又是絕世惡魔。但是這樣的裝扮遊戲是否能夠給孩子問來的發展帶來益處,亦或這能否預測孩子將來是否不會走上邪路?
當然,問題是將相關性和因果性割裂,但這並不是它看起來那樣的微不足道:如果裝扮遊戲能夠帶來孩子的發展,那麼我們應該為努力的孩子們指明假裝的方向;反之如果裝扮只是孩子發展的一個表象,那麼世界上那些以裝扮遊戲為導向的治療,也都不會改變孩子發展的軌跡。
看似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那般愚昧問題,卻也是我們採取行動前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我們是鼓勵孩子去玩裝扮遊戲呢?還是覺得看到孩子們玩裝扮遊戲很快樂?
□ 創造力
「裝扮遊戲能夠提高孩子創造力的證明並不讓人信服」。這就是該部分的一個綜述,看起來比較可觀。當然,創造力強的孩子都有假裝的傾向,但是這不能證明假裝能夠提高孩子的創造力。
□ 智力
「人際關係在玩耍和智力運用的自然情景中得到建立,但是其作用仍然不為人所知。」如果我們假設句子是用英文書寫,那它跟創造力就是同樣的東西:聰慧的孩子會假裝,但是這樣的假裝不會讓孩子更聰明。
□ 問題解決能力
「研究發現,解決特製的拼圖會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但是這也不能作為裝扮遊戲能夠全面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以上綜述用一段的篇幅給目前盛行的推理做了論述,但仍有所保留。(物理變化不能改變物的特質)而筆者發現該作者越寫越像駁論文,「這個文獻綜述反而不能證明裝扮遊戲能對孩子認知的發展很重要。」
但是讓我們看看裝扮遊戲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吧,裝扮遊戲是能夠培養高情商的孩子的。文章寫道:「裝扮遊戲也許是習得社交能力的一個途徑,但是這沒有太多站得住腳的證據。社交假裝和社交能力也可能是由別的東西誘發的。」
同樣對於讀寫和講述能力也是這樣的:有這樣的一種觀點,裝扮遊戲能夠提高孩子的讀寫能力和講述能力,但是我們也找不到觀點來駁斥認為裝扮遊戲是孩子們有或者將要有這些能力的先兆的人。甚至還有人認為,裝扮遊戲對讀寫能力發展有負影響:因為沉溺在幻想中,人根本不需要將其寫下。
裝扮遊戲理論不能解答的領域還包括行政能力和自律。實際上該文章中人的任何一個能力都不能用來支撐這個理論。沒有人能夠證實,接受假裝後能夠增加我們想要增加的能力。
綜述外延,是以孩子中心的教學和鼓勵孩子們奇思妙想的家長。對待孩子們應該像成人一樣,讓他們用更成熟、邏輯、成人中心的方式學習和發展。
該作者還寫到:「發展科學不支持教師中心式教學法。裝扮遊戲理論和孩童中心教學論一樣,總能夠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自由選擇、有趣又能動手的環境。而在這樣的環境中通常還能夠養成積極參與活動,樂於與同伴交往的性格。」
他們推薦寓教於樂的方式,動手和孩子中心的教學法有時候被叫作「玩耍教學」這是目前已知提高孩子的有效方式。
如果裝扮遊戲理論不讓人信服,那麼我們可以對於玩耍教學深信不疑。我們不能夠確定教孩子裝扮遊戲對孩子將來有所幫助,但是我們教育實踐證實讓孩子用玩耍的眼光看世界十分有效。
MORE>>>《測你實現夢想的基石是啥?》↓↓↓